欲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Desire(1951)

  • 原名: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 地区:美国
  • 语 言:英语
  • 首播:1951-03-03 周六
  • 制作公司:
  • 类型:剧情/爱情
  • 翻译:暂无
  • IMDB:8分/105306人评  tt0044081
  • 别名:欲海奇女子(港) / 欲望街车(台)
  • 导演:伊利亚·卡赞
  • 編劇:田纳西·威廉斯 / 奥斯卡·索尔
  • 主演:费雯·丽 / 马龙·白兰度 / 金·亨特 / 卡尔·莫尔登 / 鲁迪·邦德 / 尼克·丹尼斯 / 佩格·希利亚丝 / 赖特·金 / 理查德·加里克 / 埃德娜·托马斯 / 米基·库恩

欲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Desire,欲海奇女子(港) / 欲望街车(台)海报

卡赞根据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的同名戏剧改拍,由一代巨星费雯·丽及马龙·白兰度主演,表演极具感染力,具强烈的讽喻性。

一句话评论

《欲望号街车》是好莱坞的原型片之一,许多电影都会公平或不公平地拿来同其比较。

——《电影批评家》

电影本身在1951年是对现实主义的致敬,尽管今天看来似乎充满了幽闭和矫饰。

——《芝加哥太阳时报》

幕后制作

关于影片

这部1951年由一代巨星费雯·丽及马龙·白兰度联袂主演的黑白影片根据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的同名戏剧改拍,在1952年的奥斯卡上获得12项提名,并夺得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艺术指导等四项大奖,同时还获得1951年威尼斯影展评审团特别奖、最佳女主角奖;1952年金球奖最佳女配角;1953年英国电影金像奖最佳英籍女主角;美国电影协会(AFI)百大佳片、百大爱情电影之一,是美国电影史上最值得重视的影片之一。

整部片子充斥着碰撞,保留了浓厚的舞台剧味道:粗俗与优雅、野蛮的真实与精致的矫饰、现实的蛮横残忍与幻梦的脆弱凄美之间强烈地对立,这种对立完整而层次分明地由费雯丽和马龙·白兰度完美地演绎出来。导演伊利亚·卡赞深受英国学院派电影艺术的影响,在运镜与节奏方面趋于立体化,对特写切换的形象表述较为痴迷,这样的风格使演员有足够的空间充分发挥自身的天分与个性,并产生了一种美妙的平衡,将故事的冲击力体现无余。影片一反好莱坞“大团圆”的老套,安排了一个悲剧的结局,其内容具强烈的讽喻性,第一次接触到性对人的生理与心理影响的问题;人由于“欲望”而互相吞食,形成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并揭示了女人固执的欲望和男人固执的欲望相碰撞的结果:最终导致了女主人公的疯狂。

导演

伊利亚·卡赞(1909年9月7日—2003年9月28日)是在土耳其出生的希腊裔美国著名戏剧和电影导演,曾在耶鲁大学攻读戏剧,40年代初在百老汇舞台从事导演工作。由卡赞导演而成为名作的话剧包括田纳西·威廉姆斯的《欲望街车》和《玻璃动物园》,及阿瑟·米勒的《吾子吾弟》和《推销员之死》,这些剧目分别奠定了田纳西·威廉姆斯和阿瑟·米勒在戏剧界和文学界的地位。获得成功后的卡赞转入电影界,擅长利用电影一贯的传统手法来描写戏剧化的不凡题材。

1947年,卡赞在纽约与李·斯特拉斯伯合创了演员工作室,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心理现实主义结合美国的情况加以发展而形成一种表演理论,并培养出马龙·白兰度、詹姆斯·迪恩、华伦·贝提等大演员,对50—60年代的美国表演艺术产生过很大影响。同年,卡赞导演的《君子协定》为其获得第一座奥斯卡最佳导演奖;1951年的的舞台剧《欲望号街车》更加确定了他的地位和声誉;1954年,卡赞凭借《码头风云》再次问鼎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卡赞在20世纪30年代曾短时间加入过共产党,后由于对斯大林主义僵化意识形态的不满逐渐脱离了共产党。50年代,卡赞涉及美国好莱坞政治“黑名单”事件,在麦卡锡主义时期采取的反共态度和在众院非美行为调查委员会(House Un-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作证、揭发他人的行为,结果令包括查理·卓别林、奥森·威尔斯在内的很多自由派导演、编剧流亡海外,但他的导演事业仍如日中天。60年代卡赞逐渐退出演艺圈,但卖友求荣的名号仍如影随形,而他则一直保持沉默,至今仍拒绝为“黑名单”事件做出道歉。

1999年,卡赞获得奥斯卡终生成就奖,现场一半人起身鼓掌,另一半人却坐着不动。尽管好莱坞很多人认为应给予卡赞对电影界的贡献应有的评价,并将当年的争论搁置起来,但这个奖仍受到很大的争议。

演员

影片改编自同名舞台剧,伊利亚·卡赞几乎是以舞台剧的原班人马拍摄了本片,惟一的改变就是影片中内心世界最复杂的一个角色——布兰奇的扮演者换成了费雯·丽。饰演布兰奇的费雯·丽当时正经历了事业和婚姻的双重挫折,已呈现出精神不稳的初期症状。人生的失意使她能将自身充分融入布兰奇这位香消玉陨但仍缅怀青春的半老徐娘形象中,把“我要的不是现实,是魔幻”的幻想与矛盾心理刻划得淋漓尽致,树立了电影表演艺术的典范。据说费雯·丽拍完这部电影从片场直接被送进精神病院治疗。

出演斯坦利的马龙·白兰度当时尚不是一线大牌,对于马龙·白兰度而言,《欲望号街车》是其晋身于好莱坞最为难得的好机会,但他非常不喜欢剧中的那个角色,因为斯坦利在费雯·丽的面前“太象是一头野兽,而不是人!”但他侵略性十足的个性化演出方式却使得他得到了主流评论界以及影迷们极大的认同与反响。他在影片中穿着紧身牛仔裤,白色汗衫显出鼓凸的肌肉,这一形象让他成为50年代的性感偶像,也让不着外衣而显露白色汗衫成为性感的符号,流行至今。

编剧

《欲望号街车》是美国文学史上最经典的剧作之一,曾被改编成各种舞台剧,其中包括世界著名指挥大师普列文作曲的歌剧版。在此片中可看出编剧田纳西·威廉姆斯大师级的功力,戏剧冲突的矛盾被表现得无处不在。

威廉姆斯是著名的同性恋者,此剧在罗马排演时,大导演维斯康堤曾对威廉姆斯说:“布兰奇就是你。”维斯康堤颇有见地,事实上布兰奇是威廉姆斯与其姐姐若丝合起来的画像。在威廉姆斯的心目中,布兰奇这一迟暮美人可谓是美国没落南方的代表。布兰奇具有若丝的神经质、敏感脆弱,但又有南方仕女的高贵;而她所患的灵与肉的分裂症却是威廉姆斯的,她对美与诗无穷的向往、在肉欲的堕落中挣扎寻找救赎,则完全是威廉姆斯本人的经验。威廉姆斯对布兰奇灌注了如许深厚的个人感情,难怪布兰奇从灵魂深处发出来求援的哀号是如此震撼人心。

1983年,威廉姆斯的尸体在纽约丽榭饭店的套房被发现:他试图用药瓶盖来盛两粒安眠药,但瓶盖不小心掉入了喉腔,使其梗噎而死。无独有偶,在《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杜波瓦就是在丽榭街走完了人生之旅。

音乐

从《推销员之死》开始与卡赞合作的音乐家阿列克斯·诺斯将古典乐和爵士融合起来,为本片创造了独到的音乐,这位获得过15次奥斯卡最佳配乐提名的音乐家一次都没有获得过奥斯卡,终于在1986年获得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也是惟一获此殊荣的作曲家。

花絮

·影片按预定计划拍摄了36天。

·尽管费雯·丽认为马龙·白兰度是一个极为情绪化的人,而马龙·白兰度则认为费雯·丽是一个严肃得乏味的人,但两人却很快成为朋友并且合作愉快。

·《欲望号街车》是田纳西·威廉姆斯最好的剧本,他自己表示:除了卡赞外,他不接受任何人改编这个剧本。而卡赞则一定要让当时尚籍籍无名的马龙·白兰度来扮演男主角。卡赞给了白兰度20美元,让他搭火车去见威廉姆斯。但白兰度先把钱用了,改坐便车去,花了3天才见到威廉姆斯。而正是白兰度身上那种满不在乎的气质吸引了威廉姆斯,使他对白兰度满意之极。

·由于当年的海斯法典,剧本在送交后审查办公室提出有些戏必须删除,这让卡赞相当不舍,边删边感到惋惜,一些情节被淡化处理,最终双面还是达成了妥协。除此以外,还有道德委员会与电影的冲突,影片差点被归入“不适合天主教徒观赏” 的C类,电影因此进行了删节,日后,这些被删去的片段才得以完整呈现。

·《伊利亚·卡赞自传》的作者理查德·斯奇凯尔曾透露:卡赞原本想要大改动舞台剧的形式来拍电影,后又改变主意。但电影并不是完全照搬舞台剧。电影与戏剧有着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伊利亚·卡赞对电影的分镜并不喜欢,他坦言一个好导演到片场时是无法确定怎么做的,而他正是那种到了片场会有更多创作性的导演。

·马龙·白兰度在此片中遵循的是“方法派演技”,即让人物自身完全融入角色的表演方式。这种看似自由而无物的表演方式,除要根据演员自身性格作为模板之外,更需要创造角色本身的性格及生活。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方法派统治了好莱坞,包括保罗·纽曼、罗伯特·德尼罗、杰克·尼科尔森、西恩·潘在内的演员都受其影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