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名:J. Edgar
- 地区:美国
- 语 言:英语
- 首播:2011-11-11 周五
- 制作公司:
- 类型:剧情/历史/纪录/罪案
- 翻译:暂无
- IMDB:6.5分/126721人评 tt1616195
- 别名:强‧艾德格(台) / J.艾德格(港) / J·埃德加·胡佛 / 胡佛传
-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編劇:达斯汀·兰斯·布莱克
-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 娜奥米·沃茨 / 朱迪·丹奇 / 艾米·汉莫 / 乔什·卢卡斯 / 德蒙特·莫罗尼 / 杰弗里·多诺万 / 丹尼斯·欧哈拉 / 斯蒂芬·鲁特 / 扎克·格雷尼尔 / 达蒙·海瑞曼 / 莉·汤普森 / 肯·霍华德 / 约什·汉密尔顿 / 杰西卡·赫特 / 吉奥夫·皮尔森 / 迈克尔·奥尼尔 / 古纳尔·怀特 / 戴维·A·库珀 / 爱德·维斯特维克 / 杰克·多内尔 / 杰克·阿克塞尔罗德 / 乔什·斯坦伯 / 迈克尔·拉代 / 斯科特·卡莱尔 / 赛迪·卡尔瓦诺 / 麦尔斯·费舍 / 李·可可 / 艾米丽·阿琳·林德 / 杰米·拉巴伯 / 阿曼达·舒尔 / 阿莱·卡特斯 / 克里斯托弗·谢尔 / 拉金·坎贝尔 / 雷恩·麦帕林 / 大卫·科列侬 / 斯蒂夫·蒙罗埃 / 小欧内斯特·哈登 / 斯科特·C·罗伊 / 汤姆·阿齐迪肯
胡佛,J. Edgar,强‧艾德格(台) / J.艾德格(港) / J·埃德加·胡佛 / 胡佛传海报
影片改编自美国FBI传奇人物J·埃德加·胡佛的故事。1924年,年仅29岁的J·埃德加·胡佛被司法部长提升成为调查局主管。胡佛将“彻底杜绝犯罪行为”作为目标,立即对调查局漏洞百出的体制进行了调整改革,一口气辞掉了上百名特工,并规定只有受过大学教育并具备执法经验的人才有机会得到这份工作。随后,他成立FBI犯罪实验室,并改名调查局为联邦调查局。1950年,他还建立了大名鼎鼎的十大通缉犯名单。据悉,胡佛在任职期间曾利用不法手段收集对手罪证,获得诸多政治权力。在他去世前,关于他是“同性恋加异装癖”的传闻更是为这位强硬执法者的阅历,平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大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在《来世》(Hereafter)后将执导新片,讲述掌管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长达50年之久的局长——埃德加·胡佛的故事。
埃德加·胡佛在美国政坛上是一个传奇人物,1924年他被任命为美国调查局的局长,1935年借迪林杰案件的机会(参见影片《公敌》)他把调查局改组成为“联邦调查局”,从而开始长达半个世纪的FBI“掌权人”的生涯,直到1972年以77岁高龄去世。
胡佛曾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人物,也是最富争议的人物,他在任的近50年里,美国换了8位总统,没有一个总统敢解雇他,因为胡佛知道很多秘密,这对总统来说是最大的恐吓。
尽管被人们称为“犯罪斗士”,胡佛也由于曾不择手段的调查和迫害激进人士而臭名昭著,另外还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记著作认为他是一个没有“出柜”的同性恋和异装癖者。
负责这部传记片剧本创作的是凭借《米尔克》(Milk)获得奥斯卡奖的编剧达斯汀·兰斯·布莱克(Dustin Lance Black)。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将和制片人布莱恩·格雷泽(Brian Grazer)、导演朗·霍华德(Ron Howard)的Imagine娱乐公司合作拍摄这部胡佛传记片,而华纳兄弟公司有望发行此片,华纳和胡佛也打过交道,1959年华纳拍摄电影《联邦调查局》(The FBI Story)时曾邀请胡佛担当顾问。
一句话评论
这是一部冷峻而充满活力、黑暗而令人着迷的传记影片。
——《洛杉矶时报》
作为一部时代传记片,本片无疑是一部大师级作品;很少有电影能如此举重若轻地将七十个年头的光阴娓娓道来。
——《芝加哥太阳报》
虽然完全不是无邂可击,但却是自“硫磺岛”两部曲以来伊斯特伍德最富有内涵、最具野心的电影。
——《村之声》
幕后制作
传奇人物的传记片
胡佛曾经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力的人物,也曾经是呼风唤雨的人。在29岁的时候,他就成为了司法部调查局主管,并将其建立为联邦调查局,这就是大名鼎鼎的FBI。拍摄这么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对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轻巧的事情,因为如果剧本不是那么给力的话,他很会容易地把胡佛拍成一个片面、做作、没有生气的简单形象。
对于剧本中的胡佛的形象,伊斯特伍德说:“布莱克塑造了一个非常成功的人物的形象,他很复杂、很纠葛。这是一个丰满人物形象的基础。然后布莱克撰写的胡佛身处在一个变革和冲突不断的环境中,这就为人物营造了一个很好的舞台。胡佛是一个很有故事和内容可供挖掘的人,他的性取向只是这种复杂的一个最不重要的方面。他很聪明,不论这种聪明才智是不是被他用在了正确的地方,不可否认他是一个聪明人,他总能让自己处在正确的位置上,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从这种角度来说,这会是一部很有看点和戏剧性的传记片。”影片的编剧布莱克也不想简单化人物的经历,这位撰写了《米尔克》的年轻的同性恋编剧说:“我想写胡佛的故事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个同性恋,更重要的是他的时代和生平让我很感兴趣。他和米尔克一样,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通过他的故事,我们能更明白时代的内容和意义。所以,虽然这是一部传记片,但更是一部讲述一个特殊时代里的特殊位置上的人的选择的电影。如果要我来说,我更愿意把他看成是一部讲述一个人一生故事的剧情片。”
胡佛的性取向
和达斯汀·兰斯·布莱克的上一部作品《米尔克》类似,《胡佛》的主角胡佛先生在去世前传出了诸多诸如“他是个同性恋”、“是个异装癖”之类的绯闻。不过在伊斯特伍德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眼中,他是不是个同性恋,这一点都不重要。而这部影片,更不是一部同性恋电影。
伊斯特伍德说:“我听说过很多关于胡佛是个同性恋的传闻,这些谣言很多都是无中生有的,仅仅是因为胡佛一辈子没结婚,就有人说他是同性恋。其实,这是时代造成的误解。在1940年代,一个男人如果不结婚,那就有人会觉得他有问题。而且,胡佛在FBI里却有一个常年的合作伙伴,一个叫做克莱德·托尔森、一辈子没结婚的人。很多人会觉得这两个男人之间肯定会有点故事。如果按照这种角度来写剧本的话,这可以写出来一个很不错、或者说很伟大的爱情故事,一个同性恋的故事。不过,这并不是一部讲述两个同性恋男人的故事的电影,而是一部讲述一个人是怎么影响社会、ZF和环境的电影。我的意思是说,在电影中,我才不关心他是不是同性恋呢。”在片中扮演胡佛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也对胡佛的性取向没有什么兴趣,他说:“这部电影讲述的是胡佛的故事,重点在他的工作和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以及围绕在这个人周围的争议。而他的个人生活、性取向或者是为什么不结婚,都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如果我是一个喜欢赌博的人,那我才不会和别人就胡佛是不是同性恋这个事情打赌呢,那些都是传闻和谣言,没必要那么较真。他是不是同性恋,对于这部电影而言,一点都不重要。”
一个难演的角色
影片中有很多大牌演员,但是这其中最令人期待的还是扮演胡佛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因为在影片中,迪卡普里奥要把胡佛从青年时代一直扮演到老年时代。这样的时间跨度,显然是很难演的。迪卡普里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而我也很希望能扮演这种时间跨度巨大、内心世界丰富、人际关系复杂的角色。而且影片的台词撰写得极为有内涵,每一句话几乎都是有所指的。我厌烦了在镜头前扮演那种只需要你机械地说出自己的台词的角色,现在更倾向于那些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形象。《胡佛》给我提供了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我自然不会放过它。要演好胡佛这个角色的确挺不容易,因为这个人物太复杂,内心活动太多,而且伊斯特伍德给我安排的心理戏也很多。不过,我还是很欣喜能得到这个角色,因为我扮演的不是别人,而是连我自己都很崇拜的胡佛。他是建立了FBI,插手了越战,调查了马丁·路德·金和肯尼迪的遇刺案等等影响美国历史的大事的人。光是这点就让我很兴奋了。”
除了角色本身的复杂外,胡佛的难以扮演还在于伊斯特伍德对角色所倾注的情感和投射。通常之下,伊斯特伍德在影片开拍前会自己去研究人物。对于本片也不例外。布莱克交给他成稿的剧本之后,他又找来了很多有关胡佛的著作和资料一一研究。伊斯特伍德说:“我找了很多资料、走访了很多曾经和胡佛一起工作过的人,目的就是为了把这个人物塑造得更为有血有肉一点。因为这是个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上没有太多的戏剧性,但是在生活、信仰和其他方面,却有很大的塑造形象的空间。而人物,也就是由这些琐碎的细节穿缀起来、变得丰满的。这种丰富和复杂,给迪卡普里奥的表演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不过,他做得很出色。”
花絮
·本片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继2004年的《飞行者》之后再度出演名人传记片。
·本片由曾执笔《米尔克》的达斯汀·兰斯·布莱克编剧。
·查理兹·塞隆原本准备在影片中扮演海伦·甘迪这个角色,但是由于她的另一部电影《白雪公主与猎人》与本片有时间上的冲突,她便退出了剧组。后来,剧组曾考虑过让艾米·亚当斯来出演,也未能成行。最后,娜奥米·沃茨最终得到了这个角色。
·曾经有传闻说,杰昆·菲尼克斯要在本片中扮演克莱德·托尔森这个角色。不过这个传闻很快就被当事人否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