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断金》:七年百场,一如既往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别看它今天是白地,来年花开一片”……6月24日晚,话剧《断金》在国家大剧院迎来第一百场演出,台上“金句频出”,台下喝彩阵阵。

谢幕时,张国立、张铁林、王刚等主演依次上台鞠躬致谢,观众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段在王府井大街前身东安市场里,在富小莲、魏青山、贵宝三人之间发生的老北京故事,历时七年、演过百场,仍旧引人入胜、充满魅力。

  • 《断金》第一百场演出谢幕。龙马社供图

    京味话剧 世界“走红”

    京城的布景,地道的京腔。冰糖葫芦的叫卖、磨剪子抢菜刀的吆喝、居民讨价还价的你来我往……百年前东安市场里发生的三兄弟间的一场欲望成败,随着角儿们的陆续登台徐徐展开。

    据介绍,由龙马社出品的话剧《断金》以东安市场50年的变迁为切入点,浓缩了从清末、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不同社会风貌。不同的时代,起落的买卖,性格迥异的三兄弟,因为各自不同的选择和执拗而走向了迥异的命运终点。

  • 《断金》剧照。龙马社供图

    编剧邹静之历时十年、几易其稿,刻画的是时代大变迁中的“市井小人物”。正因为没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他们所传递出的生活哲理,才更深刻地打动了观众。

    “浪头最大,到岸撞得最碎,小溪长流,还不知道谁最后能入海呢”——当生意红火的魏青山自满自夸时,富小莲淡淡地吐出这句话。生活的起承转合都被融化在主角的嬉笑怒骂里。

    这部老北京题材话剧在创投之初,就定下了由张国立、王刚、张铁林这个在影视剧里的“铁三角”组合。剧作通过讲述浓缩其中的人情世故、社会变迁来展现富小莲、魏青山、贵宝这三个素昧平生的拜把子兄弟,合伙在东安市场安身立命的命运遭际。

    自2017年始,这部处处透着地道京味儿的《断金》已经演出整整一百场,走过包括多伦多、温哥华、悉尼在内的国内外二十多个城市,受到了广泛赞誉。让不同地方的人有机会近距离感受老北京风土人情,从中细品中华文化的传统韵味。

  • 《断金》剧照。龙马社供图

    “我曾经想过什么样的文艺作品才能称得上是经典。以为,纵向能穿透时间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横向能走遍中国,走向世界,才是经典。”邹静之说。

    巡演百场 始终如一

    好的剧本最终要靠演员带上舞台,呈现给观众。只有表演到位,体现出角色的精神内核,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抓住观众的心。七年下来,演员们对角色把握可谓游刃有余,对台词也烂熟于胸。但到了第一百场,这三位自嘲“年龄加起来逾200岁”的艺术家,仍一丝不苟地走台、彩排……丝毫没有掉以轻心。

    演出当晚,距离演出正式开始不到两小时,所有演员仍在剧场彩排。不管是背景墙的位置、道具的摆放角度,还是谢幕时演员从两侧退场的速度,张国立都逐一细究,格外认真,为的就是给观众呈现出最佳状态。

  • 《断金》剧照。龙马社供图

    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感染着同剧组的其他演员。“能和三位老师走到第一百场,让我们受益匪浅。”主演张博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回忆道,刚开始演出的时候大家的磨合都有些生涩,但经过了一场场的“检验”已愈发流畅,“三位老师也经常会给我们分享他们对于角色的理解体会,这也让我们对各自的角色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使得整部戏的内涵也在演出中不断丰富。”

    “虽然已经是第一百场了,但对于我来说都是第一场。”演员高晓菲说,在舞台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铭记,“无论是第一场也好、还是第一百场也好,七年下来,我们演员自己都能和《断金》这部剧能产生共鸣,和角色互相影响甚至互相成长。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断金》能够持续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

    演员杨紫嫣表示,自己很感恩与剧本、与角色、与观众的这一百场“相遇”,“这几天我们从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往外走的时候,都能听到观众说自己在‘二刷’‘三刷’之后还能在这台戏里体会到不同的味道,这让我们非常开心。我觉得这也是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有的特质,就是能让人常看常新。”

  • 《断金》百场演职人员合影。龙马社供图

    《断金》七年,走过国内外二十余个城市,可见,即使是语言类的文艺作品,只要其内容和表现力自身硬,就能突破语言的限制赢得认可。如同剧里的那句台词,“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小溪漫流,最后到大海的还不定是谁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