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少年》儿童电影中的情感书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历程,从年少无知的儿童,到风华正茂的青年,到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每一个成长的过程都饱含了我们的汗水。

乡村作为中国电影的一种重要叙事空间类型,很早就被搬上荧幕,且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映射出不同时代电影中独特的乡村景观。《蜻蜓少年》作为一部儿童电影,影片将背景置于乡村,讲述了一个暑假,一对双胞胎兄弟和他们的小伙伴,以自行车作为比赛工具,为了在共同喜欢的女孩面前赢得自尊心而努力练习的故事。细看影片就会发现,导演表面是在向观众讲述发生在孩子们之间的一个简单故事,实则表达了对于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城乡差距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辨,只是导演在处理这些复杂的文本时,并没有把这些问题直接表现出来,而是融入平常的生活之中。

《蜻蜓少年》中凯文的妈妈是中国农村妇女的缩影,一个人承担了家里所有的事,目的就是想让丈夫在外地安心打工挣钱,来分担家里的经济负担,但是生活的重担最终还是压垮了母亲,影片在展现女性勤劳朴实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呼吁人们关注农村的留守女性群体。而对于城乡差距的思考,影片中除了芝芝一家到凯文家做客,凯文一家人夸芝芝“既会弹琴又会画画,而且说以后能娶到芝芝的肯定不是一般人”,以及在结尾处以芝芝的父母开车接芝芝回城里去,以此来简单呈现城乡之间的差距外,《蜻蜓少年》没有刻意对城乡差距做过多地深入展开,芝芝也完全融入在乡村的生活之中,导演将叙事的重点放在凯文兄弟俩和他们的小伙伴之间的一系列故事上。

“电影是视觉媒体,场地提供了巨大的叙事潜力”,它可以强化戏剧性,帮助阐释人物关系,还可以向观众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在影片《蜻蜓少年》开头通过一连串的远景镜头来展现乡村特有的景观,从视觉上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乡间小路、池塘、土房、农田、蟋蟀的嗡嗡声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带给人们视觉上的新鲜感的同时也展现了影片的真实感。

不同于其他类型题材电影,常常通过奇观化的场景和离奇的特效来吸引观众眼球,乡村题材的儿童电影在展现乡村特有风光的同时,更注重挖掘孩童之间的纯朴友情,这种纯朴的友情无论是有血缘的,还是无血缘的,都是创作经常在影片中出现的,如影片中以凯文凯武为伍的一群小伙伴,在面对康康一方挑战的时候,都能紧密团结在一起。

整部影片的故事并不复杂,却极富戏剧性,以儿童的视角展开来讲述发生在儿童们之间的小故事,正是这些平常小事给影片增添了一丝温暖感,如一起骑自行车在乡间小路上狂奔、帮父母在田地里干活搬西瓜、坐在桥上吃着用破旧自行车换来的雪糕时,还抢着吃别人的,这些都是大多数人童年时光的真实写照,丝毫没有娇柔做作的成分。自行车作为乡村的一种特定符号,承载着人们童年时的记忆,它在影片《蜻蜓少年》中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元素,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人物关系的矛盾冲突所在,如影片中由于凯文兄弟俩的自行车车袋漏气,耽误了大家去抓住康康一伙偷东西;凯武在送自己喜欢的芝芝去找她外公的过程中,车链子又断了,反而被自己的对手康康抢走了机会;为了赢得自尊,买新车和康康比赛空手骑车。

影片中对于这群情犊初开,年幼无知少年的情感表达极为单纯而美好,面对共同喜欢的芝芝,凯文兄弟俩和康康三人在背后争风吃醋的场景给影片增加了喜感,尤其是凯武取自行车载芝芝去找她外公的时候,给自己整理了一下发型,换上了新衣服,还给后座垫了一块厚厚的毛巾,而康康再去接芝芝回家时,发现芝芝已经坐在凯武的自行车上,内心的失落感油然而生,这或许就是爱情的味道吧。喜欢一个人就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影片中凯武面对康康提出的空手骑车挑战,在其他小伙伴放弃的时候依然坚持练习,最终赢得了比赛,也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尊严。

end

一影一话谱人世虚实

俱是覆舟风雨书字可抵愁

终南影话电影小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