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陈晓主演的《梦华录》里,女主赵盼儿和男主顾千帆定情后,本来甜甜蜜蜜,后来顾千帆发现赵盼儿之所以从官家女沦落风尘,是因为自己父亲萧钦言当年的参奏。
因为这份奏折,赵盼儿的父亲赵谦一夜从都巡检使变为发配流放的罪人,更因此丧命。赵盼儿也没入贱籍,沦为艺伎。
这份奏折可谓是一夜之间改写了赵盼儿一家的命运,打破了他们的幸福。
偏偏又出自自己亲生父亲之手,所以顾千帆觉得愧对恋人,内心一时难以接受,一度选择了逃避,直到后来割血偿父后,才有勇气去面对恋人。
但不同于其他剧里,男女主角为父辈家仇纠结不休,赵盼儿先从池衙内那里打探消息,并自己猜测出事情真相后,反而很快原谅了顾千帆。
这个剧情设置也让《梦华录》充满了争议。但结合赵盼儿的性格心理,月小牙觉得,倒不是不能理解。
一是萧钦言参奏赵谦,为公不为私。
萧钦言当时是御史,作为言官,对文武百官有监督的职责。他参奏赵盼儿的父亲,是其职责所在,无关私怨。没准这两位父亲根本互不相识,更谈不上什么私人恩怨。
而且萧钦言就算不参奏赵谦,其他人也会参奏赵谦,甚至还因此指责萧钦言失职。
二是赵谦的行为确实有亏。
萧钦言参奏的内容属实。赵谦及家人无法否认。
从情的角度出发,赵谦因为同情边民,不惜违反两国议和的约定,是爱民如子的好官,值得肯定。但从法的角度来看,赵谦确实违背命令在先,合情却不合规。
三是赵谦自己都做了最坏的打算,并教育好家人。
第一次看《梦华录》时,第一集里,顾千帆心疼地责怪赵盼儿一个弱女子也帮忙抓私盐贩子,万一伤着怎么办。赵盼儿说认定的事情就不后悔。
当时觉得编剧为了凸显女主角,这样设置有点刻意了。但后来明白赵盼儿的家世后,才明白这是赵盼儿自幼耳濡目染的家风。
可以想见,当时赵谦在决定开城门救边民前,一定有过纠结。纠结在情和法之间如何选择,也纠结着违逆上命后,连累家人怎么办。
但性格使然,赵谦最终舍弃法,选择了情。他在做这个选择时,其实已经知道会有什么后果,也做好了承担最坏结果的准备,因此对于最终的结果,心中无怨。
而赵盼儿,虽然因为这件事,仿佛一夜跌落云端,但因为父亲平日的言传身教,所以也非常认可父亲的选择。即使会为自己人生不幸而伤心,却不怨怪。
毕竟,改变赵盼儿命运的,不是父亲被参奏,不是决定处罚父亲的皇帝,而是父亲做出选择救边民这个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参奏的人是谁,赵盼儿一家的命运都不会改变。
举个例子,就像赵谦驾驶一架无法及时停下的奔驰马车,看到几个违反规定,在大路上嬉闹的孩童,赵谦为了保护他们,而选择撞死按规定走在路旁的无辜老人。
事后赵谦被追究责任时,执法人正好是萧钦言,他按规定处罚了赵谦。赵盼儿虽然感情上会为自己父亲受罚而难过,但理性的人不会因此怪罪萧钦言这个具体执法人。
四是聪明的成年人重实际。
小孩子才讲究对错,成年人看利益。这句话换一个理解,就是对成熟的人来说,比起一味纠结无用的对错,不如讨论眼前的实惠更有意义。
站在赵盼儿的角度,自己一家当年的不幸,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他们全家已经为这件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赵盼儿沦落风尘)
而眼下,如果还因为这件事而放弃顾千帆,相当于赵盼儿的人生,还要继续为那多年前的旧事买单。
要知道顾千帆是什么人,他和赵盼儿有共患难,同生死的交情。
在顾千帆最落魄的时候,他不仅愿意拿出所有财物(除了证明自己身份的令牌),甚至豁出性命也要护赵盼儿周全(当时赵盼儿相当于共犯,被抓住了也难逃刑罚)。
(顾千帆的令牌,看过剧的都懂)
当顾千帆危机解决后,顾千帆立即回头帮助赵盼儿。后来顾千帆飞黄腾达的时候,他是卖房卖地也要筹巨款给赵盼儿开铺子,不顾名声也要娶赵盼儿。
顾千帆对赵盼儿,绝对是甘愿付出一切,诚意满满。重点是,两个人也旗鼓相当,彼此情投意合。
参照池衙内可以发现,赵盼儿身边不缺追求者,但像顾千帆这样彼此钟情,又条件不错的对象,却非常难得。
赵盼儿又是聪明又务实的性格,所以她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道路。何况结合前面那三点,这条路和赵盼儿的孺慕之情并不冲突。
当然,赵盼儿理性上选择放下,不代表感情上完全没有隔阂。尤其是未来和萧钦言这个公公相处时,免不了会触及心底伤痛。
但好就好在,后面的剧情里,由于萧钦言的某些行为,顾千帆和萧钦言彻底父子情断,赵盼儿估计此生都不用为怎么和家公相处而头疼了。
不过有一说一,如果当年参奏赵盼儿的不是顾千帆的父亲,而是池衙内或者欧阳旭的父亲,即使有前面三个条件,赵盼儿也未必能轻易放下。
因为对象不同,情况也不一样。具体事物要做具体分析。
我是元气女文青月小牙,做娱评中的泥石流。原创不易,侵权必究。你怎么看赵盼儿愿意原谅顾千帆父亲当年的参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