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一部挽救老艺术的电影,即使以后消失,我们也要记得

《百鸟朝凤》作为一首金典的唢呐曲子,其中更是模拟了各种鸟叫声,他却以一部电影的名称出现,这部2016年上映的电影在当时没有交代后来游天明的结果以及过来唢呐的结果不过现在过去这么多年相比大家在心里都有了,作为一个民族传统的乐器他有过辉煌的时候,在西洋文化的挤压下不得不退出市场,以至于导致很多人认为我们没有自己的文化,当别人问起你的时候你是说我学这个只是为了生活的好,还是说因为没有自己的东西的有底气。

对于这部电影它的议论颇多,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我们看东西不能看实物的表面,要看他变现的内涵。天鸣从小被拜在焦三爷门下学习唢呐,焦师傅是无双镇的唢呐大家,他的徒弟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但是一直没有将《百鸟朝凤》这首经典的唢呐曲子传授出去,也就是说他还没亲传弟子,天鸣的父亲就想天鸣能学到这首曲子到时候他也就是唢呐大家,在那个年代有一份手艺就能养活一家子,可是师傅对他的要求是格外的严厉,看着来的比自己晚的师弟都可以跟着师傅去工作,说不羡慕那肯定是假的。

师傅每天让他拿着芦苇干在小河里吸水,从半米到一米再到两米,就这样日复一日,小孩子能明白什么,其实焦师傅早就看出来游天鸣是吹唢呐的料,想将他自己的本事都交给他,但是什么都得从基本工开始,只有经历过磨难的人才能担当重任,这也是电影的一条主线。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很多东西都丢掉了,现在很多老手艺都已经失传,不是那些老艺术家吝啬不舍得,而是真的找不到合适的人,德比艺重要的多,品行不好的人他不会想着发扬光大他想的是如何给自己敛财。

电影要说有那些地方不好,唯一的就是对天鸣成长的描述有点过于粗糙,从小孩子转镜就是大人,这两者之间的衔接太过短暂,没有那种师道传承的那种艰辛,后面的表现都还好。尤其是陶行知老师扮演的焦三爷,他那种不怒自威的形象还有气质特别符合老艺术家,有点小固执宁缺毋滥,他自己吹了一辈子的唢呐,早已经将自己的魂融进了唢呐,就连骨头都是铜铸的,就让唢呐一样熠熠生辉。

天鸣从师傅的手里接过唢呐,也就意味着他将要担起这个重任,将唢呐发扬光大,焦家班也改名为游家班,他第一次出活回来给师傅带来烟酒,两代唢呐匠人在一块聊着未来,焦三爷一时清醒一时酒醉,吹着自己的小唢呐在醉酒中缓缓睡去,他也知道时代在快速发展,人们在接受新鲜事物,唢呐慢慢淡出视野,他是着急也没办法。

在发小婚礼上不但有游家班同时也有电子琴组合,两家互相争斗不免起来冲出,从开始唢呐匠人坐的太师椅,主家好烟好酒的伺候这,到现在可有可无,甚至成为了陪衬,这对从小学习唢呐的天鸣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这跟他小时候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游家班面临的就是解散,师兄弟开始自谋出路。最后一场演出就在老村长的葬礼上,他德高望重享受了《百鸟朝凤》,这也是焦三爷最后的一场演出,吹到自己咳血也停下来,这就是一个匠人的精神,这也是他的责任,不久焦三爷去世,他留给自己的是四台,而天鸣最后一个人在坟前吹了《百鸟朝凤》,这是作为徒弟给师傅的交代,也是唢呐的传承。

学艺先学得,做事先做人正是因为这样它才日益衰落,不是老艺术家舍不得传承是真的不愿意看着它受糟蹋,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这些老艺术会留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是坚守艺术的艺术家们会永远被铭记。因为是他们的纯粹,让遗落的文明得以记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