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季节》这个剧名有点像《坚硬的稀粥》,是自相矛盾的说法。
漫长的季节指的是秋季,而秋季是东北最短暂的季节。
短暂的秋季变成《漫长的季节》,剧名违背日常经验,辛爽在给自己出难题。
和寻常犯罪剧不同,《漫长的季节》没有采用大量灰暗画面,它喜欢拍阳光灿烂的东北。
如果只是追求把东北拍得好看,《漫长的季节》的故事再生猛,也会成为一部没啥意思的糖水片。
每一帧都能做壁纸,这不是对影视创作者的夸赞,好的画面是讲故事,而不是看上去很美。辛爽用《漫长的季节》证明了,他是当下国内最具才华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经得起重刷。
重刷《漫长的季节》,我发现王阳和沈墨很难在一起,前者代表阳光,后者象征黑夜,他们是无法兼容的两种状态。
《漫长的季节》用画面暗示,王阳和沈墨的认识过程,也是阳光逐渐离开王阳,黑暗最终将他吞噬的过程。
第11集,小凉河畔,王响看到了王阳的尸体,这是1998年,一个阳光灿烂的秋日,王阳的脸淹没在阴影中。
在一年前,王阳初次见到沈墨的那一天,也有这么灿烂的阳光。
王阳和沈墨形成鲜明对比。
逆光的沈墨,主动和王阳搭讪。王阳沐浴在温暖雪白的阳光中,他相信,眼前这位女子就像一道光,照亮了他的生命。
这是1997年,沈墨20岁,王阳18岁。
他不知道,这位笑靥如花的姑娘,带着沉重的生命和难言的暗黑,将一点点吞噬他身上的光。
王阳决定去维多利亚上班,他脸上的光变成了灯光。
太阳点亮了白天,灯光点亮了黑夜。白天是王阳的主场,黑夜是沈墨的主场。
有个经得起验证并且容易被忽视的事实,王阳和沈墨在一起后,他逐渐和光绝缘。
证据一,第三集,王阳给沈墨送伞,他没有站在阳光中。
后来沈墨还伞,大晴天,两人依旧没有出现在阳光中。
证据二,第五集,王阳请沈墨吃锅包肉。
灯光主要打在沈墨脸上,王阳则在阴影中。我在前文就提到,黑夜是沈墨的主场,言外之意,这是王阳的客场。
这段戏似乎在暗示,沈墨像个黑洞一样,吸走了王阳的光。
证据三,同样是第五集,王阳和沈墨去桦钢约会,依旧是阳光灿烂的一天。
王阳和沈墨的服饰和背包,是两人心照不宣的情侣款。然而,他们逆光而行,也为这次约会埋下不祥的伏笔。
证据四,第六集,王阳第一次主动向沈墨告白,沈墨拒绝了。
灯光依旧打在沈墨脸上,王阳的脸上无光。
证据五,尽管沈墨拒绝了王阳,但王阳依旧为沈墨鞍前马后。
第十集,王阳协助沈墨干掉了侵犯她的港商。在处理掉港商的尸体后,王阳基本告别阳光,开始堕入黑暗。
大家可以品品这段情节的光影处理。
失魂落魄的王阳,撤掉窗户上的海报,阳光射入房中。然而,王阳已经明白,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从容走在阳光下的年轻小伙了。
最精彩的一幕来了,沈墨主动拥抱王阳。阳光以前所未有的明亮,照耀着沈墨。而王阳的脸淹没在阴影中。
这种明亮与黑暗的对比,正是沈墨和王阳不同心境的写照,港商和殷红的死,意味着噩梦不再,她相信自己有个光明的明天。王阳却对两人的死耿耿于怀,内心充满焦虑。他好像陷入了无尽的噩梦。
两人的对话,也证明了他们的心境。
沈墨:回去吧,好好睡一觉,就当是做了一场梦。
王阳:要真是一场梦,那该多好啊,醒了什么都没变。
证据六,第十二集,小凉河上,沈墨和王阳的告别。
和第六集告白戏的站位一样,但是,灯光的明亮程度变了,暗示两人的心境已经完全不同了。
这两次告别也沿用了《泰坦尼克号》的迷影梗。
上一次,王阳主动跳河,沈墨不顾一切去救他,两人相安无事。这一次,沈墨主动跳河,王阳去救她,结果他死了。
《泰坦尼克号》中,杰克为了让罗斯活下来,就死在了水里面。
从这一天起,王阳再也没有见到第二天的太阳。
总结一下,在剧中,阳光代表着生命和希望。王阳和沈墨交往后,他和阳光的距离越来越远,这也在暗示他的死亡。
说沈墨是害死王阳的罪魁祸首,未免简单粗暴。
较为客观地表达是,当生命的尊严被践踏后,沈墨和王阳为了避免再次被伤害,他们选择了以暴制暴,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港商,殷红和那个不能让人免除恐惧的险恶时代。
《漫长的季节》开头和结尾,都有滚滚车轮的存在。它的寓意或许是,时代的车轮下,总有一些无辜的生命被碾碎。
那些跟不上时代,被时代抛弃的人,真的就该死吗?这是《漫长的季节》最隐晦的提问。
在第一集开头。时空从90年代的玉米地,转到2016年的桦林市,王响从火车司机变成了开出租车的王师傅。
王响的出租车从高架桥下晃晃悠悠经过,上面是复兴号绿皮动车,出租车和动车都有大面积的亮绿,寓意动车是更高阶的车。
王响是整部剧最有道德光环的人,然而,他却经历丧子丧偶的悲惨命运。王阳也死于他的善良。
最初我看《漫长的季节》,以为导演拍了阳光灿烂的东北,寓意故事中的残酷只是日常,而非罕见事,所谓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现在重看,我觉得阳光的存在,也能让人看到更多阴影,世间有阴就有阳。
写到这里,我似乎才明白王阳名字的含义,它指的是消亡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