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25亿夺票房日冠!《水门桥》为何惹哭无数人?制作团队太用心

前段时间,作为今年国庆档《长津湖》续作的《长津湖之水门桥》正式在大年初一上映!不少在看完《长津湖》意犹未尽的观众,纷纷决定大年初一带着家人一起见证志愿军烈士的英勇之旅!

这部影片上映以来连续取得了7天票房日冠的好成绩,如今已经25亿票房了,看过的观众无不为之感动。

当然也有不少观众怀疑作为纪念和歌颂朝鲜战役的《长津湖之水门桥》,它能否将这类电影必须存在的军事基础与真实性贯彻到底?现在来一一分辨。

一、基实的军事底色

《长津湖之水门桥》作为上一部备受好评、社会影响力不小的《长津湖》续集,当消息放出来,这部大制作的歌颂英烈电影将继续由原班人马拍摄,并且在春节档上映时,无数的目光都聚集在这部电影其上,想看它到最后呈现出来的底色究竟如何。

首当其冲,在不少观影者看完之后都不惊叹整部片子军事基调厚实。

《长津湖之水门桥》邀请了中国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先生作为历史顾问,王树增本人曾先后出版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1911》、《1901》等一系列我国军事题材的大作,他对中国近代军事基础知识认知是毋庸置疑的,有王树增先生的指导拍摄,整部片的军事框架基础更加稳固且真实。

作为普通观众,我们可能对军事方面的具体细节不太了解,但这部电影在这方面的制作却没有半分含糊。

战争中的互打旗语;在筹备爆炸时缜密军事部署;各部连队之间都有泾渭分明的分工……等等一系列不容作假的情景,作为普通观众的角度,即使不太了解其中的内情,但一种不明觉厉之感却由然而生。

不少人看完整部影片,都能够实打实地感受到电影的制作者,对这段我们绝不能忘、也绝不敢忘记对历史的尊重!

二、铁打的真实性

《长津湖之水门桥》作为续作,它也一贯地秉承了上一部所延续下来铁打的真实性。

整部电影在志愿军战士进入寒冷的地段时,0℃以下的天气成了每一名志愿军战士的夺命索!

电影中的每一名战士到了后期,他们的面庞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眉毛结霜、嘴唇结疤、眼皮红肿、手脚生疮、头带绷带……

伤痕累累放在他们身上属实一点都不为过,这些种种都是上了战场上的每一名志愿兵战士,他们身上不可磨灭的战争烙印!

而美军,虽然他们是敌军,但也不得不承认那当时美国的后勤力量无比雄厚。影片中的多处画面都可以看得出,美军在无论是作战装备还是日常吃穿上都要比志愿军要好上数倍不止。

并且电影中的志愿军英烈,他们都不是钢铁之躯,而是活生生的人儿。虽然难以接受,但也不得不承认,在战疫中牺牲很多时候都是家常便饭,甚至在两军交战最惨烈的时期,牺牲人数传到后方时,真的只是一条条冷冰冰的数字!

而电影也通过前后部队存活下来的人数之悬殊、战役场景之宏大,较为真实地把残酷牺牲表露出来,比如:“第七穿插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一整个连队的百余号人统统战死沙场!

残酷的战争熄灭了百余号人的生命之火,只余下一名士兵孤零零地扛着连队的残旗。其余的战士则永远地沉眠在了这片寒冷的土地之上!

相信不少观众目睹此情此景,脑海中或许会回想起这么一句话“哪一场仗不难打,越难打,就更要打!”

英烈安眠!盛世如您所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