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海南 | Gū gū vō gì gū gū gì ……他将乡音传遍四海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贺立樊

《久久不见久久见》这首歌,从1989年的夏天,一直走红到现在。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活动主会场,歌声再次响起,为“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而助力。

《久久不见久久见》海南方言版原唱者陈忠,出生于乐东黎族自治县保定村,他深受黎族传统音乐浸染,黎族音乐与船型屋、黎锦、黎陶、黎药等众多黎族文化一样,影响着陈忠的一生。

陈忠无法改变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却能为一首首黎族小调赋予永恒的生命力,这些音乐是他留下的最为珍贵的遗产。

  • 陈忠演唱《久久不见久久见》。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01

      向老人们学歌

      教年轻人唱歌

      徵,中国古代音乐五音之一,也是黎族传统民歌调式音阶的骨干音,陈忠用它为女儿陈徵璇命名。

      在陈徵璇的记忆里,每次回到保定村,父亲一定要做两件事——向老人们学歌,教年轻人唱歌。

      在黎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黎族文化主要以音乐、图像、雕塑等形式,通过一代又一代人口耳相传。每一代人,似乎总要有一位记录者。

      “很多濒临失传的黎族小调,就是这么被记录下来、被唱出来的。”

      整理父亲的手稿时,陈徵璇发现,包括《高高山顶唱山歌》《好久没来这个村》《我是山里人》等歌曲,都源于父亲对黎族小调的记录和改编。

      陈忠在演出。陈徵璇供图

      陈忠痴迷于传统民族文化

      然而

      痴迷只是表象

      背后却是一份责任

      2004年,已是海南省歌舞团歌队队长的陈忠,选择加入海南省民族歌舞团。

      缺乏推陈出新的优秀作品,导致海南民歌缺乏竞争力,难以吸引优秀歌手加入其中。作为成名已久的黎族歌手,陈忠默默做着一些不起眼的事。为了改良黎族吹叶技艺,他利用演出和采风的机会,到处收集各类树木的叶子,扛着一麻袋的树叶回到家。把树叶铺在阳台上晾晒,陈忠不断尝试树叶的干燥程度与音色的差别,终于确认干燥程度在三分至五分的树叶,最适合吹奏黎族乐曲。

      陈忠。陈徵璇供图

      “母亲刚把剩余的树叶打扫干净,父亲又扛着一麻袋木头回家。”陈徵璇以为是烧火做饭的柴火,陈忠却告诉她,这些都是“宝贝”。

      围着木头反复削切,陈忠把指头都削破了;在木头上反复试音,把那台用于调音的二手电子琴弹得走了音。陈忠终于做出了黎族传统乐器——叮咚木。

      儿时的陈徵璇,不明白这一切的意义,“不就是一种乐器,至于吗?”陈忠笑了,于是带着她去看演出。

      当吹叶、鼻萧、叮咚木等黎族传统乐器奏响旋律,歌手和舞者相聚其间,观众仿佛走进一座黎村,看见一个传统、多彩、富有生命力的民族。

      黎族乐器演奏队资料图。记者 李昊 摄

      02

      四海登台传乡音

      让更多人领略到民歌魅力

      以一首《久久不见久久见》走红大江南北之后,陈忠成为黎族乡亲们眼中的大明星。每当海南省民族歌舞团开展省内巡演,一听说陈忠要来,往往上一个市县的演出还未结束,下个市县的乡亲们早已聚在路口等候。

      给陈忠带来知名度的,或许是这首海南民歌。但是让陈忠真正得到乡亲们认可的,则是他从艺几十年来,对于黎族音乐的坚持。

      陈忠(白衣)下乡演出。

      还在广东民族歌舞团期间,在20世纪80年代港台音乐流行的时代,陈忠每次演出的保留节目,一定是唱几首黎族小调。

      即使曾在北京求学,掌握西洋美声唱法,即使曾在广州工作,处在开放的前沿,陈忠始终惦念家乡。当海南建省办特区之后,陈忠决定回到海南。

      “以前问过父亲,为什么不留在广州?”陈徵璇还记得父亲的回答:

      “我们是黎族人,终归要回到故乡,不只是回去,更是要为故乡做点事情。

      陈忠在演出。陈徵璇供图

      1989年,陈忠调任共青团海南省委宣传部,可是他的心,还挂念着那座舞台。两年之后,陈忠来到海南省歌舞团,与另一位年轻的黎族歌手游春光成为搭档。

      陈忠年长几岁,每当游春光遇到生活和工作上的难题,陈忠总会开导他:

      “乐观面对,踏实去做,高兴时要唱歌,难过时更要唱歌。”

      十多年的时间,两位黎族歌手跑遍了海南的所有市县和各大乡镇。每一次站上舞台,陈忠最常唱的黎族歌曲,是他从民间挖掘改编的《高高山顶唱山歌》。

      “站在高高山顶上

      看见阿妹哟行山坡

      唱首山歌给妹听

      请妹放脚慢慢行

      ……”

      那一刻的陈忠,在无数观众的簇拥下,仿佛真的站在了高高山顶。看着舞台上的陈忠,脸上带着微笑,游春光也能感受到一股发自内心的快乐。

      陈忠在演出。

      陈忠似乎永远无法停止歌唱。他在台上唱、台下唱,在家里唱、做饭时唱、扫地时唱,每天上午8点,雷打不动开始练歌。

      “小时候,家里有一台很旧的卡拉OK唱机,父亲有时用来练歌。”那是属于父女俩的“同台演出”,每当音乐响起,陈忠故意拿出舞台上的派头,笑着跟随鼓点扭动身体,一手指着陈徵璇。陈徵璇马上放下玩具,从一旁蹦出来,伴着陈忠的歌声跳起舞来。

      陈忠(左)正在练习歌唱技巧。

      站在山顶的陈忠,把黎族音乐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他在全国民族声乐比赛唱响黎族歌曲《斗牛调》,取得荣誉,随后又在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青年声乐比赛中荣获优良奖。

      通过陈忠的演唱,一首首源于民间的黎族小调,展现在更多人面前,关于黎族的文化,也渐渐为人所熟知。

      03

      把乡音传遍四海

      把黎歌唱向国际

      从保定村出发,在广州扎下脚跟,再到北京求学,陈忠把黎族音乐带到了韩国、泰国、印度等国家,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每次与陈忠一起下乡演出,海南省民族歌舞团团长胡海兰都能看到许多乡亲们,他们朴实的面庞,笑起来很真诚,在人群里踮着脚尖,与台上的陈忠一起,唱起动人的黎歌。

      陈忠2006年在博鳌亚洲论坛文艺晚会上演唱《久久不见久久见》。孙凯供图

      某种程度上,胡海兰觉得,陈忠就像眼前这些乡亲们,对流淌在血液里的民族文化爱得纯粹,无论经历再多,依然保有这份纯粹的爱。

      因此,陈忠才会在登上“高山之后,选择“归来,为乡亲们唱一首《回故乡》。

      “过一山哎

      过一水

      归乡路上行不累

      行不累……”

      唯有自然规律,能让陈忠放慢归乡的脚步。2014年,陈忠办理内退,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渐渐远离了舞台。

      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这座舞台,包括自己的女儿。在陈忠的影响下,陈徵璇加入海南省民族歌舞团,成为一名舞蹈演员。

      陈忠与女儿陈徵璇。陈徵璇供图

      2017年,海南省民族歌舞团排演山歌剧《呦呦鹿鸣》,需要一批民歌手。陈忠得知后,主动回到团里,参与排练。

      当时的陈忠,走路已经有些迟缓。首演那天,陈徵璇发现,父亲的双腿颤抖,几乎需要有人搀扶才能走动。

      可是当音乐响起,走上舞台的陈忠,依然是一如既往的专业姿态。陈徵璇又一次在父亲的歌声中起舞,《呦呦鹿鸣》的首演也大获成功。

      陈忠与女儿陈徵璇的最后一张合影。陈徵璇供图

      几个月后,陈忠突发中风,一年多后住院。坐着轮椅的陈忠,再也无法登上舞台。这一次,换成游春光开导他,“高兴时要唱歌,难过时更要唱歌。”

      如同一首歌,出发与归来,相逢与别离,在2022年11月21日那天,唱至尾声。64岁的陈忠,躺在病床上,弥留之际,一直在重复:“我想回家。”

      当晚,家人们把陈忠送回保定村的老家。陈忠的母亲问他,还知道她是谁吗?陈忠已经没有力气,小声地用黎语说道:“妈妈。”

      2022年11月22日零时五分,陈忠在出生的故乡离世。

      线索征集

      “感动海南”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经成功举办十一年,成为海南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座丰碑。它的矗立离不开每一位心怀大爱的海南人民,我们在此向您发出邀请:身边如有让您感动的人和事,可以拨打热线电话966123与我们取得联系,美德需要传递,善良应当延续。

      感动海南丨他半路从教,一生为师,为迷茫学子指引方向

      感动海南丨他花13年为海洋生物“盖房子”

      感动海南丨“厚脸皮”校长与大变样的黎家小学

      感动海南|8年,77位老师!他们在祖国最南端学校播撒希望

      编辑:莫景云

      内容审核:肖婧菁

      值班主任:肖秀燕

      大家都在看

      1.海南省中考将于6月25日开考!7月16日左右公布成绩

      2.海南公布8批次不合格食品,这些商超、餐饮店“上榜”

      南国都市报视频号推荐

      点亮“

      ”和“

      留个言,写下你最喜欢的黎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