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6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华春莹点名表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我认真观看了这部片子,并注意到这是竹内亮导演继《南京抗疫现场》《好久不见,武汉》之后,一年内拍摄的又一部以中国抗疫为主题的纪录片力作。我们对竹内亮导演不带偏见地真实记录中国走过的这段非凡历程表示赞赏。”
“这个世界需要有人去传递真实情况和真实情感。”华春莹说。
竹内亮又一次出圈了。
昨晚,话题“华春莹点赞竹内亮导演真实记录中国”登上了热搜榜单亚军位置,引发全国网友热烈讨论。
“亮叔”的创作之路从未停歇。9月1日,国外导演竹内亮的新作《后疫情时代》上线,这是他继《南京抗疫现场》、《好久不见,武汉》之后的又一新作。这部纪录片通过竹内亮本人的视角,分享中国在“后疫情时代”的防疫经验,真实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一边把病毒控制好,一边推动经济发展的状态”。
截止发稿前,纪录片《后疫情时代》在微博的播放量已经突破500万人次。在评论区,有人表示“这个世界需要有人去传递真实的东西,谢谢竹内亮导演”,也有人依然忍不住开玩笑“亮叔还是不改蹭吃蹭喝的习惯,这次居然蹭香蕉。能感受到导演满满的热爱在里面。”
真实不做作,幽默不油腻,这就是纪录片导演竹内亮的写照。
2022年9月份,新闻晨报曾推出竹内亮的人物特稿《竹内亮:请叫我“亮叔”》,如今,半年时间过去了,亮叔的中文是否有长进?新作品《后疫情时代》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9月7日,新闻晨报记者再次联系到晨报老友“亮叔”竹内亮,请他谈谈被华春莹点名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对话竹内亮:
Q1 新闻晨报:为什么想要拍摄《后疫情时代》这部纪录片呢?
A 竹内亮:我去年一共拍了两部疫情题材的纪录片,发现中国的防控措施做得非常的彻底,能够同时把防控疫情和经济恢复都做到的很少。所以我想把中国的抗疫经验分享给海外。
Q2 新闻晨报:昨天你被华春莹点名表扬后,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二位,知道后是什么心情?
A 竹内亮:我天天看热搜,我喜欢蹭热搜(大笑),所以第一次看到自己名字出现在微博热搜榜单里,觉得很奇妙。
华春莹在国外的知名度也很高,被她点赞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
Q3 新闻晨报:这部纪录片拍摄了多久?团队有多少人?
A 竹内亮: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时间有两个月,去年9月和9月。我们是边拍边剪的。整个项目团队有十多人,差不多是我们公司的全部团队。
Q4 新闻晨报:纪录片《后疫情时代》分为四章:《没人了》《全民出镜》《“去除”新冠病毒》《“零感染”的武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拍摄对象是怎么找到的?选择拍摄对象有什么标准吗?
A 竹内亮:拍摄对象我们是在微博上募集的。我们想找一些在疫情情况下,大多数企业面临比较困难的情况,反而出现销售额爆发的企业。募集活动开始后,好多企业给我们报名,于是我们通过海选的方式筛选出一些企业。至于主题,我们是按照素材来决定主题的,而不是通过主题来确定素材,因为我们拍摄的是纪录片。
图片说明:《后疫情时代》剧照 无人仓库
Q5 新闻晨报:这四章你认为哪个会更认为重要一些?我注意到在第四章里采访对象表示道:“其实你觉得互联网真的拉进人与人的距离了吗?增加了人与人的理解了吗?也对,也不对。”这是否也是你自己的真实感受呢?
A 竹内亮:当然,他讲得特别好。在拍摄过程中,我和每一位采访对象都聊得来,比如说拍摄联想这样的企业,他们的很多产品都是需要出口的,所以他们会特别了解互联网时代所产生的误解与新的趋势。
Q6 新闻晨报:这部纪录片篇幅只有半个多小时,很多观众看完都表示意犹未尽,所以纪录片的时长会有预设吗?
A 竹内亮:这部纪录片的时长我们提前没有想过,完全是根据采访素材来决定的,有意思的话可以更长。
Q7 新闻晨报:你去年有拍摄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和这部纪录片的采访对象还有联系吗?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A 竹内亮:上个月我们在武汉办粉丝见面会的时候,还把《好久不见,武汉》中的采访对象几乎都请过来了。我们一起聊天吃饭。那个护士依然很忙,其他人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变化最大的是那一位英语老师,纪录片播出以后她走红了。现在,她除了做老师,还上脱口秀,成为了一名网红。那家日料店的老板告诉我,现在很多客人都去他们店里吃饭,但是在我们拍完后,他店里唯一的厨师辞职了,现在店里只有他一个人打理,忙不过来。
图片说明:《好久不见,武汉》剧照
Q8 新闻晨报:刚刚过去的2022年,你可谓是“忙到起飞”,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你的2022年吗?
A 竹内亮:(认真思索一番)第一个词是“出圈”。这一年我被更多人所认识。
第二个词是“工具人”(笑),因为现在我变成了一个比较有名的网红,所以有很多工作找我,比如说有了更多的商业合作,但有些活动请我过去并不是让我做纪录片导演,而是让我出境,我不是很喜欢,但是我们公司要赚钱。
第三个词就是“力量”,疫情之下,大家都去不了海外,只能靠网络获取海外的信息,所以互相的误会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多,人和人的距离也变得越来越远。纪录片是记录真实的东西,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纪录片。
Q9 新闻晨报: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至今没有完全飞走,国外等国家新冠病毒出现了变异,河北省近日也出现了较多的新增确诊病例,那么你在面对疫情方面还有什么想法,以及是否还会继续拍摄下去?
A 竹内亮:目前暂时没有新的拍摄想法,但我会持续关注疫情的相关新闻。
Q10 新闻晨报:前段时间,你的新作品《后疫情时代》登上了国外雅虎首页,有关注国外网友对此的评价吗?
A 竹内亮:当然有关注。看过这部纪录片的网友,90%的评论都是正能量。但也有不少国外人表示:“我们需要努力,不然都跟不上中国的步伐了。”
还有一些海外的华人华侨,不仅是国外的,还有欧美等国家的,他们通过这部纪录片也感受到了来自于祖国强大的自信。
Q11 新闻晨报:怎么评价自己的新作品,如果要与前作《好久不见,武汉》作比较呢?
A 竹内亮:还行吧(大笑),我们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特别的努力。
《好久不见,武汉》侧重于人物故事,《后疫情时代》则侧重于经济,我在拍摄《武汉》的过程中经常会感动流泪,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
Q12 新闻晨报:在纪录片《后疫情时代》的结尾,你有这样一段旁白:“为什么中国疫情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二次爆发,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不让疫情再次爆发。”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A 竹内亮:这就是我的亲身感受。现在很多朋友都在问我中国防控疫情为什么做得比很多国家都要好。我在中国亲眼所见很多防控的细节,虽然现在河北的情况让大家有些担忧,但我看到的是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在与时间赛跑。
Q13 新闻晨报:你在纪录片的结尾也表达:“我知道你不会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所以先看看这部作品吧。”有人称赞你是中日友好的桥梁,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评价?
A 竹内亮:我不能算是中日友好交流的桥梁,我只是一名纪录片导演。
Q14 新闻晨报:新的一年有什么小目标?
A 竹内亮:今年的目标是拍摄一部纪录片电影,最好可以上院线。
我想拍摄一部关于“长江”片子,一部有关长江边风土人情的纪录片。十年前,我曾拍摄过一部长江的纪录片;十年后,我决定再次去拍摄。我想通过一条大江,来看中国这十年的变化。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