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确保粮食稳产最关键的因素 稳固农业基础,确保粮食安全

近年来,中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14亿多人口的饭碗更稳、更好、更有保障。但与此同时,中国粮食生产也面临需求刚性增长、消费升级、全球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增加等挑战。

  日前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应,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中之重。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文件起草组有关成员表示,要紧紧围绕目标,千方百计稳定面积,以单产为中心,努力提高产量。

据介绍,中国将通过促进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开展吨粮田创建,实施大豆、玉米增产工程,支持小麦“一喷三防”发展,努力提高粮食产量。同时,扎实推进大豆、玉米条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粮豆轮作,继续扩大豆油种植面积。此外,还要继续完善生猪产能调控机制,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统筹监管肉、蛋、奶、果、菜、鱼的生产和质量安全,努力实现数量充足、价格稳定、质量优质。

  在1.3万亿斤这个高平台上,粮食产能越往上走难度越大,必须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一方面在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逐步把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和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另一方面要推动重点领域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补上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等短板。

  肉、禽、蛋、奶、鱼、菜、果、菌、茶都是食物,与粮食互相补充,有的还相互替代。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要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通过现代化设施、工厂化种养破除耕地资源限制,更多走集约化生产的路子。

  粮食是农民种出来的,有甜头就会有干头。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必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强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

  文件起草组有关成员表示,要从价格、补贴、保险等方面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

  同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让主产区不吃亏、多打粮。要压实地方党委政府重农抓粮主体责任,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确保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各尽其责,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