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由泷田洋二郎执导的电影已于2008年9月10日在日本上映,时隔13年后,其4K修复版于2021年10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出于近些年对死亡的理解以及对入殓师职业的好奇,借助这次修复版上映的机会,前去电影院体验了一次“送别”之旅。观影过程中,复杂的感受在男主角的琴音带动下慢慢地从身体里迸发出来,让人接连想起现实生活环境里已经死去和仍然活着的那些人,并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当前生活追求的叩问。看完电影后,心情仍旧不能平复,剧情不断在脑中浮现,因此试图将观影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
这部电影通过男主角成为入殓师后职业态度的转变以及生者与死者之间的情感联结探讨了死亡这个话题。剧情融合了父子之爱、母子之爱、夫妻之爱、邻里之爱等多个温暖元素,当这些温暖元素因死亡而消失殆尽时,不免让人觉得生命之无常及生者内心的隐痛与愧疚。同时剧中多次出现男主角演奏大提琴的情节,串联起了从东京回家乡、回忆与父母生活经历、逐渐认同入殓师职业的故事线路。当男主角在田野里演奏久石让创作的《memory》时,全片营造的感动氛围达到高潮。在这部影片中,除了死亡的终极话题,让我动容的还有人物之间的交际关系,比如主人公妻子在短暂离开后一如既往地支持男主角,又比如澡堂大妈和火葬场工作的老伯一起度过前一年的平安夜,它给稍显阴沉的电影一些温暖的情绪,勾起生存斗争下那些收起本心为金钱和生活过分强调人与人之间界限感的个体内心中美好的生活理想。其实每个人都很渴望拥有很正向且独立的观念及思辨力,并试图压抑人性中悄然滋生的嫉妒、占有欲、自私等,但在很复杂的人际系统中又很难做到,我们与周边人的相处总有难以言说的敏感之处,这部电影可以给予我们力量去学会与人为善。
近些年,我一直在外工作,很少回到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农村。每次回去,都会听到人说某个我前一年春节见过的人死了,就埋在后山上,连块墓碑都没有。每次我要反复询问才能让自己相信,但生活在那个环境中的生者却对此并没有太大的感触,似乎有人死亡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情形。在一座荒无人烟的山上,永远不会有人知道这些埋在后山没有墓碑的人生前干过什么,何时生何时死,对我来说,是一件挺让人难过的事情。《入殓师》引起了我对现实生活的观照,如何让往生者有尊严地离开是一个需要去思考的问题。前段时间读非虚构主义作家袁凌的系列作品,对生与死的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他在《世界》中平静地陈述自己大姨与姨夫双双喝下农药躺在了自己用积蓄置办的棺材里的事实,同时他的桌前常时间放着一张遗者的照片,这些举动其实跟《入殓师》所表达的主题有共同之处,都是对生死这个话题进行深度探讨。
最后将这部电影推荐给广大具有人文关怀的影迷们,它的确可以在两个多小时内让人触碰日常生活中不会刻意关注的地方,从而启迪人好好地生活,与身边的人友好相处,并坦然面对生命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