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硕与专硕的区别,学硕与专硕培养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用知识发展和实践应用两条腿走路

——对话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岚

记者:为什么要区分不同的学位类型? 学修和专修的培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徐岚:学修是指学术型硕士,以发展学术研究能力为主要目标,合乎学科逻辑,为学术型博士做准备,培养学术职业传承人和科研机构的研究者。 硕士是指专业职业硕士,其主要目标是在特定的职业背景下发展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行业逻辑性强、行业领域的业务骨干。

硕士是实践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层次,区别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技能型人才,具有一定的“研究”性质。 因为只有掌握一定的研究能力才能促进实践领域的创新。 但按照“学术”的内涵框架,这里的研究不是发现的学术、教育的学术,而是应用的学术、综合的学术。 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专门培养律师、医生、教师、工程师、会计师等专业性强的职业人才。

两者的联系在于,他们都是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部分,前者重视的理论研究是“冲天”,后者重视的实践应用是“立地”,从原始创新到集成创新都是创新。 区分不同学位类型是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差异,以学术型人才促进科教融合,以专业型人才推动产学融合,在知识发展和实践中应用两条腿走路。 另一方面也出现了育人理念的转变,对材料教学的重视,认为不同特点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发展路径。

记者:从全球范围看,学位类型多样化是共同的趋势吗?

徐岚(著名高等教育学家伯顿克拉克)分析了德、法、美日等高等教育强国的研究生教育历史、制度、特点等。 虽然各国的学位体系存在很多差异,但有些国家喜欢美国、英国等多样性;有些国家喜欢德国、法国等统一和标准化,但总体上学位类型比较多样化。

例如,英国的硕士学位包括研究型、进修型(授课型)和专业实践型。 研究型硕士学位有几种,一般的哲学硕士(MPhil )和文学硕士(MLitt )、研究硕士(MRes )。 研修型硕士有理学硕士(MSc )、文学硕士(MA )等; 实践型硕士学位包括神学硕士(MDiv )、法学硕士(LLM )、社会工作硕士(MSW )等,工商管理硕士(MBA )既可以是进修型,也可以是实践型,有工作经验的一般选择攻读专业实践型硕士。

记者:我国专业学位的发展总体呈现出哪些特点?

徐岚: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征集从2009年到现在只进行了12年。 大家都在摸石头过河。 培养过程仍然要完善,不能一刀切,但发展趋势有特点。

一是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体现对应用型人才的应用性要求,同时兼顾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二是课程具有结构化、模块化的特点,且包含实践要素,学习内容更加强调知识的应用价值,课程评价与专业技能评价相联系; 三是在培养环节更加突出实习、实地考察或其他基于工作的学习机会,建设产教融合的联合培养基地是发展的重要方向四、重视可转移技能的培养和职业发展路径的畅通,加强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和水平认证的联系五、五通过设置企业领导,由校内外领导共同领导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六、产出的学位论文呈现形式上的差异,质量评价注重技术的应用和行业实际问题的解决。

记者:有学生吐槽说“把硕士改成三年是浪费时间”“硕士和学修一样”。 当前硕士培养中存在哪些问题?

徐岚:新的东西需要时间才能成熟完成。 社会接受和承认新事物也需要时间。 硕士不是“劣等学位”。 这不是降低标准,随便敷衍一下就能速成的学位。 如果为了“加快进度”,在师资、培训中心等资源不齐全的情况下,强行扩大招生,招生的公众形象难免陷入“雷同培养”“分数下降”的泥潭。

研究生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但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不满足供给能力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课程设置学术化,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师资队伍建设难以满足培养需求,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衔接存在企业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动力不足、学位论文评价方式与学术型研究生趋同等问题。

一方面用人单位或就业市场对研究生教育领域分类培养改革的目标、举措、流程尚不十分了解,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传统、刻板印象的影响,职业类别普遍被“白领”、“蓝领”来区分,地位较高,专业学位与职业教育水平较低硕士人才的培养,只有切实提高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彰显自身特色,完善质量保证机制,才能逐步消除用人单位、公众对专业学位的误解。 (本报记者柴如瑾) ) )。

来源:光明日报

学硕与专硕的区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