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把日常拍成美学,他为此徘徊了五十年

是枝裕和

“小区派出所的巴士站旁边。上小学的时候,我也曾这样,站在这里拍过照。”

作为“电影作家”的是枝裕和

树木希林和是枝裕和

《是枝裕和:再次从这里开始》

是枝裕和/著,匡匡/译

《小偷家族》中树木希林饰演的奶奶对着在海边玩耍的家人轻声说了句:“谢谢你们”

在《是枝裕和:再次从这里开始》里一篇自述中他说道:从二十八九岁到三十多岁,一边从事电视节目制作,一边对拍电影有所期待,怀着嫉妒之情,观看他人导演的电影,其中,中国台湾导演侯孝贤的系列作品给予了是枝裕和最大的影响。

侯孝贤代表作之一《恋恋风尘》海报

是枝裕和纪录片《当记忆失去时》1996年

于是认为,是枝裕和总不断地在尝试突破纪录片的真实与电影的虚构之间的界限,这一点对于拍摄纪录片出身的他,有特殊的敏感性及优势。正如他曾在采访时说过的那样,电影的表现存在于真实的振幅里,“纪录片和电影之间的界限是人为的,我要用影片去瓦解它。”

是枝裕和将拍摄比作一种发现,他认同自己的作品具有“新闻性”,却反感“社会派”所代表的条条框框,他秉持的是电影不是拿来审判的观点。

他说:“作品不是为了表达自身内在的想法,而是为了反映和记录当我们与外部世界的丰饶或幽微复杂的人性相遇时,产生的那份惊奇。拍摄影像这件事本身,即是一种发现、一份邂逅。在拍摄之前便已拥有结论的,不能称其为纪录片。”

《无人知晓》

“他的每一部电影都轻描淡写,夏天的微风、在油锅里炸着的天妇罗、躺在凉席上的大人与小孩、还有那甜甜的梅子酒和沁凉的西瓜……就是在这样静悄悄的状态里,是枝裕和讲完了人怎么度过一生的故事。”于是以“绵里藏针”来表达她的感受,静悄悄流淌出的细节里藏着残酷与冷意,既远离时代又切中要害。

《海街日记》浅野铃

家庭剧在日本是有着优秀传统的电影类型,人们熟知的小津安二郎和成濑巳喜男正是这一类型的杰出代表,描述人们在日常状态下的生活和行为,是以,是枝裕和常被拿来和这两人比较,是枝裕和自己对此的看法是“不必有意识地催促自己改变,只要采取顺其自然反映现实的方式,让作品自行改变即可。”

《如父如子》 &《步履不停》

“用记录性的手法去呈现演员内在自发的台词与情感的真实性”是是枝裕和拍摄时的理念,他大多在指示说明之后,就任由演员随性发挥。不会随着电影完结而终结的因缘,在是枝裕和的工作圈里常常存在。

是枝裕和信中提及儿童演员部分

左:川内伦子 右:饭岛奈美

“我们通常看完一个电影就结束了,但是事实上对于演电影、拍电影的人来讲,这个电影还在继续下去,甚至还会继续影响到他们以后的人生之路,这也许是是枝裕和的魅力之一。”匡匡说。

是枝裕和的电影美学确如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松浦寿辉所说:这样一位“对自身执着的同一个主题或主题群,持续不懈地追寻和探讨”的导演,以他独特的对主题的电影化处理,将文学性与电影相结合,建构了一个“日常极致美学”的世界,是枝裕和由此成为了一位深具个性与独创性的“电影作家”。

剧集《回我的家》

选读:

“成为人父,究竟意味着什么?”

想一想震灾之后的状况,会发现乍看之下平淡无聊,然而稳稳当当的日常生活,即使在远离了受灾地的东京,也不复存在。参考灾害发生前是怎样的面貌,会觉得目前的每一天都处于“非日常”状态。而我在此之前,从未站在“非日常”的角度去刻画过人的生存,只是一直在描述日常状态之下人的生活与行为。

现在,日常的根基已彻底动摇,面对此刻这个非日常的世界,自己能够表达些什么呢?该如何与之相处呢?从更加私人化的层面来讲,我已身为人父。作为一名父亲,在震灾发生后该如何与家人共同生活、共同进行心理的重建呢?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思考,我领悟到,作为一名实实在在生活着的人,假如自身发生了变化,那么产出的作品大概也会自然而然地改头换面吧。

住在何处,饮用什么样的水,吃哪里的稻米……对这些构成日常生活的、最具体而微的每一样事物,我们必须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仔细想想自己为何要选择它们。实际上,以往或许也同样需要思考,但我们一向总无所作为,任其不了了之。假如有人问我,会不会直截了当以震灾为主题去拍部电影,我想恐怕不会。不过,今后再对现代社会进行刻画时,当然无可避免地,会把自己对“日常”这一概念的认知变化反映在作品当中。

从社会接收到的东西,与自身怀抱的问题,两者是无法切割的。

从我自身的立场来说,并不愿有意识地选取震灾为主题,去创作虚构的作品。既然自己的认知已发生了转变,那么假如投入创作,产出的作品也应当随之改变,我希望把这种意识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轴,去从事电影的制作。不是从电影去改变,而是从自身去改变。

这不仅仅是由震灾引发的,毕竟,当我们身为人子时创作的东西,与成为人父时创作的东西,在对亲子关系的描述方式上,是会有所变化的。同样,在灾区目睹并接触了受灾现场之后,我已与早先那个自己不再相同,电影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假如不变,我自己也就停止了成长,止步于过去了。一直从日常角度对人们的生活展开观察的我,不必有意识地催促自己改变,只要采取顺其自然反映现实的方式,让作品自行改变即可。

下一部影片,我想尝试从这一点出发去展开创作。

摘自:《将镜头对准日常生活的根基已彻底动摇的世界,身为人父的我,想要去刻画的东西》

文/是枝裕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