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长篇小说《父父子子》:雨打风吹处,看别样情浓

  • 2022年电视剧《人世间》引发热议,东北老周家五口人并排躺在热炕上闲话家常的一幕让亿万观众直呼温暖感动,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总归是盼着人丁兴旺、团团圆圆的。但在新作《父父子子》中,作家梁晓声将视角转向了20世纪30年代一个哈尔滨富商家庭略显孤寂的两棵独苗:父亲高鹏举、儿子高坤,这父子二人相继在近70年风吹雨打的岁月里各自经历了独木难支的困境,但又在别样浓情的包裹中撑起了高家的门户,更挺起了中国男儿的脊梁。如果说《人世间》是以“家”为基石,那么《父父子子》则是以“国”为穹顶,二者呼应,以浩浩长卷和遒劲笔力抚慰苍生。

    “文学即人学”,让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并为读者铭记在心是梁晓声作品里一以贯之的创作理念,如《人世间》煌煌巨作写尽世间百态,读者却永远记住了周秉昆,他善良正直却终其一生也没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他就是“最平凡的大多数”,但他努力让家人过上幸福生活的样子让所有读者和观众都看到了自己。《父父子子》则将历史拉到了更久远的上世纪30年代,主人公高鹏举也并不是一个天然的热血青年,在日本人的铁蹄踏碎东方巴黎之前,他也不过是个浸淫在西式浪漫情调里的富家子,用他自己的话说,甚至可能曾是个社会的寄生虫,而他的父亲对他的要求,也不过是不要去当汉奸。并无大志的他在目睹至亲好友接连惨遭日军屠戮时,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早已没了独善其身的可能,于是他选择了宁为玉碎;相比于高鹏举而言,儿子高坤的血液里流淌着与他父亲一样浪漫的音符,但却更为敏感柔弱,父亲高鹏举对他的期望也不过是起码做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点用的人,因着这一份期望,他选择走进战火锤炼,选择放弃跟随母亲回到纽约唐人街的家,而将余生留在广袤的北大荒“去做个有用的人”,他选择了忍受孤独。作者始终肩扛这一文学责任,希望读者从作品中了解历史和历史中的人,从而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他让《父父子子》中处处可见的爱国主题,因这种贴地飞行、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把光亮照进历史的褶皱、让这个看似宏大的命题亲切得如同爱父母妻儿、爱姊妹兄弟,让每一个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深信不疑,你我皆凡人,并非生而孤勇,但如果穿越回到那个“国将不国”的年代,我们会像书中人一样,将把青春和生命献给祖国视为一种人生的必答题。

    梁晓声曾在一次关于文学创作的授课中讲过,“要入世地关注众生一颗温暖的心”,而这份“温暖的心”在《父父子子》的众生世相里被一一照亮。作品自1935年开始讲起,在哈尔滨滴水成冰的肃杀氛围中拉开帷幕,由高家父子的命运为核心发散到和他们生死相交的朋友、兄弟、姻亲,从东北抗联写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再写到中美建交、改革开放,正所谓“道所在而缘亦随之”,庞大主题下、战火纷飞里,同一类人心之所向、殊途同归,在这部“钢筋铁骨”的作品里亦能读到江湖儿女的深情。作品中用大量的笔墨书写了孙尚义、赵永亮这两位高家的“焦孟二将”和他们的妻儿王山花、孙明远、赵秀芹等,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像是在沿袭某种古老的家族使命一般护佑高家父子:炮火硝烟里,赵、孙二人敢于舍弃自己的生命去保护高鹏举,当硝烟散去,十年动荡的政治风暴开始冲击有着特殊家庭背景的高坤时,赵、孙两家的第二代赵秀芹、孙明远敢于舍弃自己用九死一生换来的一切战斗功勋和政治资本,以一份近似“江湖侠气”的大无畏拼死保护着高坤,而这份难得的“江湖侠气”是人世间所有情义、正义、公义的最后坚守,也是对所有人性丑恶最强有力的还击。纵然曾经名为主仆,但高家父子也从不把他人那样舍命的保护和情谊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一脉相承地践行着为其他人着想的善良、为他人牺牲的勇气。他们彼此之间不被辜负的情感恰恰呼应了作者曾经所说的“文学作品要强调人在现实中到底应该是怎样的”。

    《父父子子》中还有的一种特别的浪漫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纽约唐人街,对这一时期在美华人生活的描写可以说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是很少见的。除了因为共同的血脉而形成的邻里情、乡土情外,这一独特的叙事背景中还生发出了一段超越种族和国界的情感,高坤的母亲赵淑兰是生长在这里的华人二代,一家人秉持着传统中国人的温良恭俭让,童年的高坤跟着帅气潇洒的小舅舅赵世杰爱上了吹萨克斯,世杰把高坤托付给了百老汇著名的萨克斯乐手黑人老马丁后,便在一个月夜改换戎装悄悄离开了唐人街,跟随飞虎队奔赴远东战场。悠扬的萨克斯成了高坤一辈子的“念想”,更成了抚慰他后半生创痛的亲密伙伴,因着这份浪漫的存在,高坤仿佛永远都不曾失去每一个离去的亲人,他的父亲高鹏举、他的舅舅赵世杰、他爱慕的姑娘冯晓岚、他的亚父赵永亮……他们因被怀念而不朽。

    在《父父子子》中有一首贯穿始终的中国古代启蒙书籍《声律启蒙》,“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至今读来仍似有童稚之声萦绕耳边,它在书中高家的别墅里吟诵过,在美国唐人街的赵宅里传唱过,它写出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对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美好愿景,更写出了天地正道、宇宙轮换的不变真谛。

    读书可以滋养心灵,好书可以让我们超越现实的疼痛去获得灵魂的自由,《父父子子》就是这样一本书,他描绘了中国人骨子里的诗意浪漫和缱绻深情,正是这深情,足以让人在历经现实的凌厉疼痛后依然勇敢地走下去。

    内容来源:《文艺报》2023年2月22日3版

    微信编辑:吕漪萌

    二审:许婉霓

    三审:李晓晨

    为你推荐

    铁凝:文学最终是一件与人为善的事情

    中国作协诞生记

    范迪安:置身时代的“现场”就大有可为

    徐则臣:《静静的顿河》,故事的力量 ( 视频)

    霍艳X徐刚:我们的时代,他们的文学——关于新时代文艺批评的对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