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电影,或称“默片”,是指没有任何配音、配乐或与画面协调的声音的电影。
1934年于中国上海上映的《神女》,是吴永刚执导的一部无声电影,由阮玲玉主演。当年被左翼影评誉为“中国影坛奇异的收获”,默片时代的经典。被国际影坛誉为中国电影黄金年代的最佳默片之一。
这是一部如雷贯耳的片子——影片讲述了一个为了生活和抚养儿子而出卖肉体的“神女”的悲剧故事。
神女,在字典中有两个解释,一指女神,二,旧时指妓女。电影的作者为电影取名《神女》,一语双关。
背景壁画的母亲是女主人公的身份,她跪在地上,手被捆在背后,身材膛仍在喂孩子乳汁。这个不自由的姿势昭示着,她的确是个妓女没错,但她是因为生存和要抚养儿子出卖自己的肉体。在影片中妓女只是她卑微的职业,她真正的身份是一位母亲,一生将所有的爱倾注于孩子的母亲。
既是妓女又是母亲,母爱都是圣洁的,神女和神女没有差别。
这含蓄、隐忍的东方悲剧,就由谜一样的女子——女神阮玲玉来演绎。
这是我第一次看阮玲玉主演的电影——第一次看这么老的片子。
阮玲玉的名字,也是如雷贯耳。作为一位特殊的民国电影女明星,出演过许多新女性和落难女子,同时也难逃电影主人公的宿命。她在25岁时身亡,轰动一时。
她的表演以朴素、自然、深蕴著称。在《神女》中她以纯熟的演技,深刻地表现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ji女的品质和反抗精神。正如导演吴永刚所说:
“假如没有阮玲玉的演技来帮我,也许我就被打入冷宫了。”
一语道明:《神女》不是胜在故事有多曲折,而是胜在演员的演绎。
24岁这个年纪,现在的很多女明星还没出道,而阮玲玉已经在上海滩大红大紫——我以前之所以不觉得阮玲玉多好看,是因为之前没看过她的电影,单看画报感觉不出来她的神韵。直到现在,通过电影看到了她的动态,真是眼前一亮。
我首先注意的就是她的侧脸——那种异常哀婉的美,似乎导演也喜欢阮玲玉的侧脸,所以她也一直没有看观众,似乎一直在沉思着什么,也因此更有了传奇。
故事的骨架是非常煽情的,然而吴永刚却把戏剧处理得平淡隽永。这份独特的气质反映在影片的每一个环节里,仅仅从剧情简介和开场的几张截图,我就感觉到了经典的气质。
在这之前,阮玲玉只是一个纸片上的古典美人,遥远朦胧却陌生,如今在一帧帧光影映像中,她的纤弱身躯、窈窕旗袍——高领旗袍于她真是绝配。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古韵十足——美工出身的吴永刚在画面造型上非常考究,推崇简约构图。穿旗袍的阮玲玉身段仪态万方,这才是真正的上海女人。
电影在她两种身份的交替时刻——一个夜晚——开始,呈现出她身份的丰富性。
刚放下啼哭的婴儿,就换上衣服到街边拉客,这个时候,她相当于无照经营,但即使做着卑贱的工作,举止也决不下作——先是像烟花一样,寂寞地在街边站着,后来看到了一个似乎有钱的人,一个花子,一个巡警,在这段表演中,阮玲玉的表情和姿态变了数遍,可谓细腻丰富,低调优雅。
日出日落,进门出门,也就规避了不堪的遭遇。
她疲惫上楼时的身影身形,如杨柳轻摆,旗袍里的芊芊身躯也在演戏。我瞬间明白了,这部电影里,阮玲玉的肢体语言太强了!她的气质不可复制。
回家再抱起摇篮里的婴儿,再次印证了现实——卑贱与圣洁的母亲汇于一身!
这一幕她抬头时,眼睛泛着泪光,那无语望苍天的神情,让人夜不能寐——只有经历过,才能毫无偏差地表达这种情绪。
默片与黑白,反倒为这悲剧增加了一股力量,像是被时代茶毒的女性发出的呐喊。
当她后来因躲避巡警,被迫躲进胖子的公寓,遭到他的勒索。她又瞬间由无助的弱女子武装成一个老练的妓女。让胖子点烟的经典动作,显得那么从容不迫,毫不拘束,且落落大方。
据说张曼玉后来重现了阮玲玉抽烟那个片段,但压根学不来阮玲玉身上那种风尘味——在肢体表演上落了下乘,难以完全复制阮玲玉的风采。
所以翻拍是没有意义的,只能作为阮玲玉独一无二的演技的致敬。
再来欣赏一下这个片段:
她脚踩裙尾,臀挨桌沿。左手抱拳抵在腰部,右手型而散满地夹着烟。光从头顶照下来,那张藐视的脸,灵动闪现,又媚又有风骨!
一切好像是真的在发生一样。你甚至不能通过台词去增加感染力,她体现出来的,就是纯粹的表演。
阮玲玉演这部戏时才24岁,她的面部表情已开始散发着神性!
电影修复版的钢琴配乐是史无前例的中国顶级爱乐乐团!它让电影插上了音乐的翅膀——对影片情绪的走向把握得十分准确。演奏高潮处气势磅礴,低沉处柔情似水,哀而不伤,几经转合,堪为神来之笔。
上面的图景让我们想到上海璀璨的外滩夜景——上海繁荣的夜景下,生活着这样为了吃饭和生存下去而挣扎的“无名”流莺,若她们中间有母亲,就一定有如阮玲玉所扮演的这位。
演流氓的演员可以演喜剧——胖身材和胖脸型带给他行为上的笨拙,让他产生憨态可掬的错觉,但是从他出场那个时刻起,观众对于他的态度是憎恨——虽然同样出现于社会的最底层,但是他是以一个强盗的形象出现的。
神女对于眼前的处境,反应很悲哀,似乎知道,自己的悲剧命运是注定的,
恶人的出现看似偶然,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在那个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时代,这样一个柔弱女子的命运何去何从,拥有决定权的绝不是她自己。
身着灰布纯色旗袍的阮玲玉,充分地将明星魅力和演员的质朴完美融合起来。
电影的镜头语言很有意思——俯拍与特写用得妙。
一个精彩的布局将女主角的悲剧命运非常残酷地概括——恶人两条腿八字形地站在前景,霸气跋扈,紧紧地框住了瑟缩在后景的年轻母亲和怀中的孩子。寥寥几笔,点到即止,不多不少,充分体现了默片艺术的最高境界。
单看这张饭后图,好像是一个寻常的三口之家。
但是胖子没有在形式上的三人家庭中间扮演承担任何责任的角色,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剥削者。他代表的是一个无赖的败类的男权群体,这个群体,是被影片彻底地批判和否定的。
神女的处境更难了。每逢出了门,邻居在后边指指戳戳。
她们的神情与窃窃私语代表的是“人言可畏”吧。阮玲玉反复被舆论煎烤的生活实际上都在幕后参与了表演。
身为ji女,却拥有进步的思想,她要让孩子上学,让他拥有光明的未来,纵然自己身陷黑暗。
孩子放学回家,母亲开心地在旁边转来转去,趴在桌子上看他,陶醉地陪读,跟着学念书。两人仿佛有了向上的生机。
母亲珍惜自己所失去的,又在孩子身上延伸的新生,那种爱的倾注,单纯如少女,纤细如溪流。
阮玲玉笑起来是清新可爱的,那灿烂幸福的微笑,让银幕都亮起来了,好像任何苦难都一笔勾销了。
她的笑也很让人心疼——活得完全没有自我,只有孩子,如此纯粹的女人!
这里要说说孩子的扮演者,小演员黎铿,和阮玲玉一样,他极富有表演天赋:黑溜溜的眼睛灵动十足,很快进入角色,演起来自然、真实,深受观众欢迎。
母亲在校门口等待孩子的情景——她身上那种妩媚,纯真又娇憨的气质,演一个妓女都感觉如此让人怜惜!
母爱,这个温暖的词汇,占据着绵延的时间和无际的空间。从阮玲玉扮演的母亲身上,我们看到了母爱这种亘古不变的情感。我们熟悉这样的情感,我们依恋这样的情感。
我喜欢阮玲玉和孩子在一起的笑容。即便没有声音,也可以引起共鸣——剧中母亲的母性之光令人折服,我们忽略了她的卑微,甚至可以说,她的卑微身份更映射出母爱的永恒性。
校长的登门,让人感到温暖。知识分子的正派耿直与修养在小学校长身上表现得很充分。虽然他是来劝退的。
当被告知孩子不能再上学,母亲如闻晴天霹雳。
她绞着双手,来回疾走,内心激荡愤懑的情绪,准确无比地表达出来。
这时,所有现在电影人惯用的一切都没有。只有演员举手投足的风采和眼神波动的情感,只有纯粹的光和影,阮玲玉的表情和表演真是好到难以言说。
她不是科班出身,她出身底层,母亲是大户人家的仆人。她没有学过演技,一切全凭天赋,一颦一蹙,都充满灵动神采,浑然天成的表演!
正是看了她的表演,我才知道什么是所谓的天才的演员。
假如中国真的有一位可以载入世界影史的演员,那就是她。
伟大的,独一无二的,天才的女演员,一位艺术女神。
电影的字幕时间都不短,即使不认繁体字,也都能看懂。
我不要脸地活着,难道我要孩子学好还不可以吗,我的孩子为什么不配读书?!
——八十几年过去了,依旧振聋发聩。
虽然影片反映的是民国时期的社会问题和生活困境,现代的观众和当时的人仍然可以产生共情,因为有些东西是普世的。
你们完全忽略了教育的原理,我们不能为迎合一般人错误的心里来戕害一个孩子向上的生机。
校长的转变竟然是由一个ji女启发的。剧中校长说的这些话到现在看来都不过时,且深刻有力。
但是,我们要注意,当时的学校要做出决策,竟然真的需要有校委会共同决定。且学生家长那时就已学会了投诉。如果换了现在,老校长在上面说话,下面的人谁敢反对?但是别忘了,那时是民国!
校长的坚持终究无用,竟然愤而辞职——在学校遭到歧视的孩子,仍然因为“为了维护学校的声誉”这样荒唐的理由,而被勒令退学。
寄生的流氓,冷漠的庸众,软弱的知识分子,共同造成了一个女性的悲剧。
神女被逼到了绝境,加上辛苦攒的钱被胖子全部偷走花光。立刻她就要和他拼命——
为了孩子她什么都能牺牲,希望破灭的时候,她也不惜同归于尽。
注意她此刻的表情,面对拿走所有积蓄的恶人,她向下撇的嘴角含着一种对世界的讽刺和轻蔑。
她身上是娇媚,温柔,时尚与天真,单纯,刚烈的混合,还有一种哀婉。
没有人在看过《神女》后会不爱上阮玲玉的,真不枉“经典”这个词的存在。我感觉只能用美来形容阮玲玉,因为这个词已经远远超越了漂亮。
当阮玲玉砸死恶人的时候,导演用了一个主观镜头,她的愤怒也砸向了银幕前的每一个人。
阮玲玉失手杀死人,被判不听话十二年。
一个弱女子反抗,如飞蛾扑火,无济于事。先被恶人压迫、后被社会压迫——每次对她的特写,那哀伤的表情,让人揪心。
囚禁在幽深的牢笼里,牢笼化无形为有形。
阮玲玉在这部影片中演活了一个在底层煎熬却高贵的人,而对一个电影来说,人物立住了,什么都有了!
“请告诉他我已经死了。”这是最悲哀的一句话,如果是今天的审核,应该不会允许这样身份的女主角出现在银幕上。
狱中那圣母像一样的打光,真是宗教般的受难。最后一幕叠出的孩子,使人格外感受到情感的冲击——影片自身的质量出色得超乎我的想象。
片尾写道:“寂静的监狱生活,是她仅有的安息……”。
监狱竟然是一处得以让人喘息的地方!纷纷扰扰的社会如此的复杂与残酷。
结尾一段的吟唱令人如痴如醉,黑暗中的光束,尘埃飞舞,太过美丽。结束后久久不愿离去,沉浸在无言的悲伤里。
结局无言,似乎有希望,又似乎没有任何可能。
没想到这部黑白默片让我陷进一种说不清的伤感情绪里,非常真实。我只能说,我被完全征服了!
人们常说,好的艺术品,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失其价值,《神女》正是这样的一部艺术品。即使八十多年过去,它的思想依旧是如此的弥足珍贵。《神女》和神女的光芒,永远不会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