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崎(1909~1996 )、字砺平、号联叟、别署幽州野老、燕山老民、钝根人等。 书画兼抚、大写意花鸟、山水、蔬果、人物、野兽样样都会。 其指画、指书更是独辟蹊径,自成一格,对诗文、画史、画论都有很好的研究,在现代文人画坛占有重要位置,被誉为当今的“八大”。
少迷丹青弱冠出道
花卉册页(八开之二)兰石图年
1909年2月23日(农历二月初四),梁崎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东王武乡曹庄村回族诗书一家。
梁崎的祖父母出身书香门第,善读诗书,爱护梁崎,悉心养育,把梁崎视为家族的继承者。 梁崎也经常听祖母说话。 小时候,梁崎经常与外婆解除亲戚关系,外曾祖父刘光第更是言传身教梁崎,捐赠梁崎的《古今名人画稿》和《十竹斋画谱》两本书,成为他启蒙的典范,梁崎朝夕临摹,爱不释手。
十竹斋的画谱
5岁时,梁崎进入父亲等执教的私塾学堂,写柳公权、欧阳说帖,课余时间写乡贤名家安培的意象画,安培的祖传、指导给梁崎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八大山人《松鹿图》
据说6岁的时候,大雪过后,村子的地面上铺上了厚厚的天鹅绒毡。 天刚亮,小梁崎推开了房间的门。 令人惊讶的是雪地上有两排清晰的蹄印。 蹄印从院子里一直延伸到客厅,上了八仙台。 最后消失在八仙台上的八大山人名画《松鹿图》前,马蹄上的雪痕还没有融化。 “咱家画的鹿是活着的、活着的……”小梁崎惊讶地叫道。 祖母看着他稚嫩的样子说:“画画,画到好处就能活下去。”
黄花紫蟹指画纸书设定颜色cm40cm年
1925年,梁崎与明崇祯年间礼部尚书、兼书画家戴明说的后裔戴淑卿订婚。 第二年,初中毕业,回到曹庄私塾学堂,1927年结婚。 结婚后,梁崎进入书画艺术,文史双修。 此后,梁崎受画家苑麟阁先生传授,系统临摹八大山人、周之冠、华新罗等名家真迹,锤炼《桐荫论画》等理论名作,艺术才华飞跃一大截。
1931年,22岁的梁崎步入画坛,其绘画作品基本成熟,形成了早期简约、疏朗、飘逸、洒脱的意象画风格。 湖社画会的创始人金潜庵发现了梁崎,被邀请加入会员,命名为“漱口水湖”。 (当时,湖社位于北平,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绘画社团,会员都以“湖”字为艺名。 此后,梁崎多次通过梁松庵、梁凝云、梁琦等签名在《湖社月刊》上发表作品。
由于梁崎的家乡封闭,从小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大,长辈不鼓励他外出闯荡,希望继承和维持祖业,他只能作为普通会员通过书信的方式与湖社保持联系。 1936年,梁崎在《湖社月刊》第九十八期发表了《松风涧响》。 这是他在该杂志上发表的最成功的作品,也是最后的作品。 两个月后,这本有10年历史、百期综合图文并茂的文化艺术杂志被迫停刊。
20世纪30年代末,梁崎的弟弟出远门谋生,但几年没有回去。 母亲很担心,有好几本家书,杳无音信。 梁崎知道后,画了《鹡鸰图》首诗送给弟弟。 诗里写道:
岁云八月,沙滩上秋风萧瑟。
奇丽是时候停下来了,啁啾是意义交融的。
手脚明确游动,天涯感叹不已。
倡导所有猫头鹰的原语,将泪水包裹起来纵横无尽。
梁崎感动了诗经《在原》和唐玄宗用“长枕共眠”的故事写诗、外出谋生的弟弟。 弟弟抱着《鹡鸰图》,流着眼泪回到了妈妈身边。
箪食瓢饮不改其志
花卉册页(八开之一)心定菜根香年
1936年夏末,梁崎因房屋被劫,家道败落,被迫迁居河北泊镇。 家里发生的事情,似乎对梁崎影响不大,他仍然每天读书、读诗、读画,沉浸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 七七事变后,被迫南行避难,抵达济南、开封、连云港等地。 1939年返乡,受聘为泊镇惠真小学教师,教授国文和美术。 颠簸的日子里,梁崎依然迷恋翰墨丹青的诗书写作。
1945年,梁崎搬到天津。 新中国成立后,梁崎先生先后在某卫生院从事物流工作,后又先后在天津市卫生学校(中专)、天津中医学院工作。 其间,应邀参加天津市新华艺校、天津市红桥区文化馆教授国画。
1966年,文革浩劫开始,梁崎受到严重冲击,房屋画册、画稿、笔记、书籍、文物古玩等被洗劫一空。 幸运的是,有老伴儿赶紧集思广益藏起来的汉代永平瓦砚,也有没照的灯。 梁崎看着这两个抢劫后余生的物件,感到慰藉。 他把新斋号“守砚庐”、“一灯庵”挂在这所房子四壁的小破屋子里,高兴地用短文写下来了。 梁崎的画中也有很多“写在一灯庵”的标题。
说到“一灯庵”,还有一件很久以前的事。 很久以前,有人从地摊上廉价收到一幅署名为“梁崎写在一灯庵上”的画。 令人吃惊的是,反正都有画,一边画山水,一边画花鸟。 因为怀疑那个人是不是假货,所以请梁崎的朋友写信,请梁老师本人鉴定。 当一行人拿着信来到梁老师家时,大家都为眼前的景象感到惊讶。 一间不大的小屋,占了一半的床,床上放着饭桌,梁老师显得很豪迈。 知道了大家的来意,接过画,看了看,说:“是我画的。 ”。 我问他为什么反正会画着脸。 他说:“节约纸张。”
在十年浩劫、“一打三反”、“铲除阶级队伍”等政治运动中,文艺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艰辛,专业画家要么走进了“牛舍”,要么被推翻。 这时,梁崎就像“溜进小楼统一,管理春夏冬秋”的“外人”,任何干扰都无法打动人心,也无法泯灭初衷。 梁崎我行,用家中仅有的纸、颜料等,坚持画自己的画、写自己的字,凭借幼学和多年的记忆积累,在先贤的传世之作中作画,笔耕不辍,乐在其中。 据细心的人统计,仅1967年,梁崎画的团扇、斗方、扇子等就达100多张。 这时,梁崎又喜欢大青绿山水画,仿照赵大年等人的作品,“慕前贤不加掩饰,法古人不循陈规”,择其优为我用。
1969年底,梁崎随天津中医学院调到石家庄工作,在河北新医大学继续从事工会、总务、挂号工作,与画画有点关系,曾从事解剖图、标本图的制作。 平时被淡忘了,根据需要画画时,负责人想起了让梁崎干抄写、宣传的活计。 在石家庄的7年里,他当过接待员,挖厕所,看大门,种过7年菜。 不知道梁崎是画家,只知道新医大有会画画的种菜老人。
痛失贤妻坎坷以求
山村静居纸本墨书x44.5cm年
1971年,与梁崎做了40年头发的老伴戴淑卿接受检查患上了癌症。 这时,梁崎如雷鸣般,几十年来,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都是妻子精心安排的。 几十年来,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都由妻子精心安排,梁崎对艺术如痴如醉,屡遭打击坚韧执着,是妻子的理解、关怀和支持。
在梁崎的次女梁霄鹭看来,自己懂事以来的几十年里,父亲除了上班以外,大部分时间都是画画,对生活上的一切,一点感觉也没有。 母亲说:“不管侍奉谁,都不能侍奉这样的人。 你对他再好,你对他做再坏,他也不会有任何感觉。” 你给父亲锦衣的是锦衣的梁崎,你给梁崎乞丐服的是穿着乞丐服的父亲。 父亲喜欢捞面,但因为捞不到面,人们都不敢相信。 生活中的父亲就是如此,偶尔无暇给他搅拌,他就悄悄地一层一层地吃完了菜码、卤、面。
几十年来,梁崎与老伴携手相依,历尽人间疾苦,老伴欲仙逝。 这一切让梁崎陷入了极度的苦闷和寂寞。 他拖着刚刚痊愈的身体,带着妻子到处找医生和药物也无济于事,最后与他共患难,满怀期待地送走了被水淋湿的贤妻。
梁崎在给妻子的挽联中,表达了悲伤和悔悟的心情。 “我现在只剩下薄命的糟糠留在天上。 务卿来世除了见封侯丈夫以外,不能去这个世界。 ”(那个意思)可怜扎了我头发的妻子,现在不要为我去。 天上的人,折磨了我无能为力的穷人。 如果有来世,如果没有富贵的男人,绝对不要回到这个世界)。
艰苦朴素笔耕不辍
野径探芳纸本墨水笔x44.5cm年
梁崎在河北新医大学的时候,一位美术学院的教授带着一个工农兵学生来实习,不小心发现了梁崎的山水画,对学生说这是典型的石涛味道。 然后,当梁崎追问是谁时,他谎称学校的陪同人员是该院的教师。 对此,这位教授应以真诚的心、敬佩的心,拜会梁崎。 校方没办法,只好把梁崎从菜园叫回来,让梁崎换衣服,并给了他当招待员的权利。 这次接待让梁崎终生难忘,他第一次被认可为专业权威。 梁崎不仅和教授、学生们聊天,还被邀请在为他准备的8尺大的宣纸上画画。 笔法潇洒,美得淋漓尽致,笔法传神。 梁崎说:“人家的宣纸真好啊。 这么好的纸我好几年没用了。 我真的很享受。”
从那以后,梁崎的画慢慢传到社会上,一家酒店里有几个慧眼识珠的人,请梁崎去酒店休养、画画。 做了七年菜的农民,从来没有受到过这么隆重的待遇。 当梁崎走进铺着红地毯的豪华殿堂时,束手无策。 “我们住在朋友的酒店。 吃别人的饭。 不能白做。 必须做点什么贡献。 ”憨厚的梁崎在酒店呆了四个月,竟然贡献了一百多件绘画精品。 几年后,有一个辗转流传的消息说,那几个人因为这些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