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对加拿大的最初印象,还得是Celine Dion席琳迪翁(暴露年龄)。当年课间传阅的《当代歌坛》寥寥一两页境外歌手的介绍里,总会有她一席之地。一眨眼,《My heart will go on》已过去24年了,这位小时候觉得有点男生相的女神曾经霸屏公告牌、格莱美、奥斯卡,以至于年少无知的我差点以为她是美国人。
当然,随着年龄成(苍)熟(老)起来的小编当然get了后续的比伯、艾薇儿和没事就挂热搜的凡凡……加拿大这个遥远的国度似乎跟好多种文化都能碰点瓷儿。
一直以来,加拿大在部分国人心目中总有一种美国备胎的感觉,不论移民、申请大学、还是招聘外教,反正不是第一选项,但也“还行”。其实,这种认识说明大家并没有对加拿大的文化有一个客观、深入的了解,也未必是因为热爱而来到这个国度。
但是她真的,很可爱!
疫情下的世界格局正在微妙地变化,相比往年的“一票难求”,2021-2022学年YFU加拿大反而增加了中国交流生的名额,并首次增设新不伦瑞克省奖学金10000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抽点时间,通过“拆除”刻板印象来了解加拿大,这个国土面积全球第二,人口却和一个重庆市差不多的真~多元文化国家!
1
加拿大一年四季都得穿着大鹅吧?
首先纠正一下大鹅,品牌英文名 Canada Goose,直译就是加拿大鹅,大是加拿大的大,不是鹅大。
加拿大九成以上的国土处在北纬50度到80度之间,所以那里人烟稀少忽略不计。人们所熟悉的温哥华、多伦多、渥太华等地,都拥有四季分明的气候,春的斑斓、夏的和煦、秋的静谧都不会缺席,而冬,虽然有点漫长,但绝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冷。普通加拿大人既不住冰屋、也不用打猎。温哥华年平均气温10.2度(不是最高也不是最低哈),北京是11-13度;多伦多年平均气温在5-12度,和沈阳差不多。其实列出这些数据都没有说服力,你懂的,室内25度的暖气和巨大的汽车保有量面前,冷只是一种“身外之物”。想想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那才是赤裸裸难熬的冬天。
别看加拿大小半年大约在冬季,那里的人民可一点都不宅家,滑雪、滑冰、冰钓都是加拿大人喜闻乐见的运动,不仅锻炼身体,还可以欣赏到绝美的自然风光。当然,坐拥这么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挖车也是值得尝试的特色运动。
2
去加拿大要会法语和粤语吧?
加拿大是一个典型移民国家,由于英法殖民的缘故,英语(80%-)和法语(20%+)都是官方语言,但讲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汉语、荷兰语的大有人在。近150年,加拿大吸收了千万人次移民,这些移民来自世界各地:构成了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当惯性思维让你以为亚裔和法裔独占鳌头的话,事实真的如此吗?
世代生活在加拿大的本地人,占人口总数31%;
英格兰人,占17.5%
苏格兰裔,占13%
法国裔,占13%
爱尔兰裔,占13%
德国裔,占9%
华裔,占5%
意大利裔,占4.4%
原住民,占4.25%
印度裔,占3.8%
看,正是这样多元化的人口构成,让加拿大成为一个有极大包容性、积极开放的地方。之所以华裔会造成人多的错觉,是因为抱团。多元文化的加拿大如同百花盛开的乐园,全人类广泛多样的文化遗产聚集于此,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感到更容易被接纳。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多元文化主义"确定为国家基本民族政策的国家,在要求认同加拿大人的同时,也强调尊重与保护族群间的文化差异。多伦多大约400万人口,超过50%的居民是来自全球各国100多个民族的移民,他们说着140多种不同的语言共同生活在这里。人们在保持自己独特文化的基础上,和来自其他国家的人们和睦相处,相互融合,彼此尊重,形成了多伦多丰富的多元文化特征。这很YFU不是吗?到加拿大交流一年,四舍五入等于绕着地球半圈儿。
3
加拿大人特别有礼貌,thank you、sorry不离口吧?
这条是对的。
你很少能看到加拿大人对谁急赤白脸,他们相当温和,不论从语言、还是从行为看,处处透露着更胜一筹(和某些地方比)的修养。正因为具备了对不同文化长期接纳的特性,加拿大人遇到问题时善于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倒不是什么高贵的品德支撑,而是已成了一种习惯,被别人踩了脚,自己不说一声“Sorry”就别扭。有人说加拿大人呆,其实人家是厚道;有人说加拿大人土,其实人家是不想出挑;有人说加拿大人傻,其实人家是不跟你一般见识。加拿大人性格淳朴的背后,是高福利政策的支撑,比如教育和医疗的大手笔投入,化解了大部分人的生存焦虑。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就要了解文化背后的成因。网络再发达,也传输不了人情冷暖,蜻蜓点水似的游玩更不足以留出深度观察、感受文化的时间,如果有机会浸润在当地环境中过一过生活,你会真正懂得“亲身体验”是什么都无法替代的。
当然,关于加拿大的传闻还有许多,有纯天然草本的,也有含添加剂的。真实的加拿大是不是寒冷而温顺、辽阔却细腻,还要靠你自己去品味。
YFU的当家志愿者花旦塔尔逊小姐姐,民族蒙古,出生于哈尔滨,成长于深圳,高中时赴德国交流一年,如今在加拿大读大学,为YFU加拿大和YFU中国做了多年志愿者。好家伙,听起来就很多元文化,eh?对于加拿大,她有话说:
右四就是美丽的塔尔逊
记得第一次当YFU加拿大志愿者是在2017年,那个时候自己也是刚刚到多伦多读大学,比起作为一个志愿者,更多的是和交换生一样,学习这边的文化习俗。因为自己和交换生们都差不多大,他们也成为了我在加拿大交到的第一批好朋友。因为对比德国交换的经历,觉得加拿大交换生们都非常质朴和认真,说话也不夸张,很实在,感觉这边的交换生很返璞归真,有可能这边19岁才算成年吧(怎么,气温低了不起,还能满18送1?)。
做志愿者的过程中,我能明显地感受到加拿大YFU对于交换生的重视。由于加拿大大城市都比较集中,所以交换生都集中在大多伦多地区,这也让YFU方便并有机会组织各种各样帮忙交换生融入文化的活动。我们经常会选一个周末去住森林里的小屋,会有YFU的工作人员来教我们一些加拿大历史和地理。
枫叶色的枫叶国YFU T恤
如果你有机会到魁北克交换,还能多学一门法语。我之前认识的一个冰岛交换生,结束交流年的时候不仅英语说得好,法语也学得不错。 在我眼里,加拿大的高中没有美剧里的各种social queen那么排外,更多的是朴素的同学们和很好融入的班级。由于加拿大开放的移民政策,外国人很容易留下来。我认识一个泰国交换生在结束交流年之后就直接留在了住家,成为了住家真正的一员,并且在原来的高中完成了高考,现在来多伦多上大学还有住家妈妈每天来关心他,真的令人羡慕。
作为一个大学生的话,我对于加拿大整体感觉也是很好的。以前觉得加拿大冷得像北极,来了多伦多发现一月初温度都在零上(比北京温暖多了哈哈)。从一个四季常青的城市来到加拿大,我却更喜欢这里的四季分明。加拿大的大部分大学都在城市里,也比较安全,中国城也都在市中心,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去吃一顿黄记煌。总之,这是一个掺杂着各种文化的国家,却又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味道的地方。
多伦多大学
整个疫情期间,我都留在加拿大没有回国。加拿大对抗疫情和对待留学生比较人性化。在校留学生只要符合一定要求(去年兼职打工并报税并且现在月收入低于1000刀)都可以每个月拿两千刀的福利,如果失业了,还可以每周拿500刀的失业补助。这些大大小小的疫情福利都是留学生可以拿到的,因为在加拿大留学生的身份被称作“临时居民”,在医疗和大大小福利面前,我和当地居民没有很大的差别。虽然加拿大疫情还在持续,但是大家都严格戴口罩,我所住的地方每隔十五分钟都会有工作人员消毒电梯。 疫情期间本地居民的核酸检测和新冠治疗都是全免费的,也并不需要保险,这让我安心了很多。
加拿大人就没有美国人那么热情,疫情期间因为要保持社交距离,大家就更“高冷”了。我经常在超市里因为都专注于找物品一不小心和一个阿姨站得近一点,阿姨马上给我腾地方并露出了抱歉的眼神然后说对不起,反而是我经常“冒犯”到别人。 之前因为学校的一个课题特地去采访了十五个加拿大人对于戴口罩的看法,发现那些有教养读过书的加拿大人都是百分之百支持戴口罩的,也不觉得封城和居家隔离是限制了自己的自由,还会反过来提醒我们这些年轻人不要经常出去走动,这一点我是有点感动的。之前还听特鲁多总理说加拿大要致力于让全部居民无论身份都能打上新冠疫苗,虽然还要进一步验证,但能这么说,还是让人很高兴的。
在加拿大做志愿者期间的两年里,我和一个接待家庭非常熟悉,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这非但没有造成矛盾,反而成了学生和住家开玩笑调节气氛的话题。有一名来自芬兰的交换生在交流期间和我说觉得加拿大太热了……??在芬兰冬天零下三十度的时候家家户户自带桑拿很舒服,他不理解加拿大为什么没有,还说说住家对桑拿很感兴趣,经常问她蒸桑拿的体验。我最熟悉的那个家庭是从2009年就开始接待交换生了,现在那个妈妈已经变成外婆了还在接待。她为人真诚和善,因为我住的比较远(且和她不顺路),她会主动要求绕路三个小时送我回家,还会经常叫我过节去她家里坐坐。每次她接待的学生来多伦多找我玩的时候,住家妈妈都会给我发短信问“我的女儿到你那里了吗,你要保护好他哦!”! 我每每看到这样的短信都很羡慕,如果我被如此对待,会真的因为这里的人爱上这个国吧。
后记:
就像疫情不是一夜兴起,我们无法奢望它一夜结束。但在过去一年,我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变化相处,如何更好地与自己相处。这未尝不是一种成长。这个世界遭受了苦难,却也呵护了苦难下的善良与温暖。曾经匆忙前行的脚步为此放缓,当初不曾留意的风景,成了当下求之不得的下一站。如果有机会,是的,现在的确有一个机会来到了你的面前,若你是那个准备好了的人,就去尝试吧!没有什么天边的良辰美景,只有脚下的路,和手中转瞬即逝的机会。
关于如何获得加拿大交换名额,如何申请10000元NB省特别奖学金,请阅读YFU国际交换生项目招生流程: 【启动招生】2021-2022 YFU 国际交换生项目开始报名
添加YFU中国微信助理,进YFU咨询群,提出一切您想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