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编剧何文婷:电影除了造梦,还应该承担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

电影《寻找消失的恋人》海报

由南派传奇影视有限公司出品,著名导演张轩南执导的电影《寻找消失的恋人》讲述了女孩筱筱寻找曾经恋人杜宇的过程。相较于近些年爱情题材影片里,对爱情浓墨重彩的刻画,《寻找消失的恋人》更侧重于悬疑氛围的营造。除此之外,这部电影的爱情观也特别难得。这些精妙的构思,出自一位00后退伍军人编剧——何文婷:她与张轩南及其编剧团队共同创作了这部正能量悬疑爱情片。

出生于千禧年的何文婷,在不断思考与自我表达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她自己。在与时代人物故事对话时,她说,她梦想是成为一名出色的电影编剧。

撰文|周晓宇

视觉|宋 琦

统筹|张喜斌

与编剧的结缘始于部队

何文婷是个南方姑娘,外形温婉的她说起话来也是细声细气的,但是她骨子里的坚韧却和外表截然相反。

在念完高中后,何文婷投身军旅,成为了一名女军人。

对于女儿参军的选择,何文婷家人一开始是担心的。一个刚高中毕业的女孩子,该如何适应部队生活呢?但是何文婷却认为,她不是第一个高中毕业便去参军的女兵,既然别人可以,她就一定可以。父母最是了解女儿的脾气,表面柔柔弱弱的,内心最是坚定,只要她决定了就一定没有反悔的可能。

“我是一个女孩子,所以我更需要去锻炼自己,更需要让自己成长。”

她明白,如果克服不了这一关,后面的困难会更多,最终凭借顽强的意志,她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了军营的生活。在部队里,何文婷和战友们的关系都非常好,乐于助人的她,人缘很好,加上训练又刻苦,在服役期间多次获得认可。退役时还获得过“优秀义务兵”的荣誉。

何文婷入伍前后对比照

同时,她还给自己树立了新的奋斗目标,那就是成为一名专业编剧。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同时训练任务也不能落下,她将训练任务之外的业余时间都用到了学习上。从部队退伍后,何文婷回归大学校园,如今,已是一名大三学生的她,仍保持着在部队里养成的刻苦、自律的好习惯。

“我觉得我从小到大脑子里面稀奇古怪的想法还挺多的,从小便喜欢看电影,就萌生了写一些跟别人有点不太一样的电影,我想写一些精神内涵跟三观都更正确一点,更积极向上一点的电影。所以就走上了编剧这条路。”

有一点何文婷无法否认,就是她的许多习惯的养成和父母直接相关。何文婷的父亲是一名作家,母亲则是南派传奇影视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受父母的影响,何文婷对生活中每个个体遭遇的事情,她都感同身受。而这些感受,被她运用到了编剧创作中。

对于这个00后姑娘而言,《寻找消失的恋人》是她实现了从创意到成稿、再到荧幕呈现的作品。而部队经历,是她在塑造该剧人物性格时的灵感来源。

以男主角杜宇为叙事暗线,面对火海,敢于逆行,在“小家”与“大家”之间他选择先为他人再为自己,借用小家为切入点,“杜宇本身的角色设定便有军人背景。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用小切口、大场景的剧本构思与剧情设置,细微处处折射出军人最真实的注脚,将军人的品质赋予影片角色。”何文婷说道。

“我想表达社会生活的常态,每个人自身或者身边人可能都是这部电影中的某一个人,让大家通过这部剧去思考一下自己与自己、与这些人的关系。”何文婷说,整部剧虽然带有悬疑素材,但非常接近生活,“切入点有逻辑、有线索。”

在部队与战友们一起包饺子的何文婷(左三为何文婷)

但不可否认的是,《寻找消失的恋人》所诠释的并不是青春偶像类的传统爱情电影。观众是否会接受这样一种题材的电影,也是一个疑问。何文婷坦言,创作《寻找消失的恋人》最大的难度是改变观众心中对传统青春爱情电影的印象。

“要说服大家接受改变,就要努力突破一些传统的、既有的观念和框架。”何文婷表示,一个有创新的好剧本,观众看过之后有感动才会和身边的人分享。

作为编剧本人,何文婷在创作时会保持对剧本里角色的热爱。“我会首先把一个想法变成一个故事,再将故事内容丰富,进而调整细节,写出台词,丰满人物形象。”

电影除了造梦, 还应该承担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

事实上,一开始决定要成为一名电影编剧时,何文婷身边不乏来自同龄人的质疑,在她的一些同学看来,何文婷喜欢编剧只是三分钟热度。

“会不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可能是白忙活一场吧。”

面对质疑,她选择了坚持,选择了默默创作。

当《寻找消失的恋人》发布定档海报及先导片后,何文婷明显感觉到,身边的人的态度渐渐发生了转变。同学们逐渐理解了她正在做的事情,不再用单一、刻板的观念去看待她和她所喜欢的创作。

“当时他们可能没有那么认真地看待我做这件事情的态度。但是现在朋友们都开玩笑‘以后可以抱我大腿了’。”何文婷笑着说道。

谈及进行电影编剧创作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何文婷没有过多思考便说出了她心中的答案:

“电影的包容性很强。我能看到的世界、认识的人,还有认知的事物跟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空间,不仅仅局限于我现在的生活。它就像是另外的一个宇宙,我们可以去探索、去认知的东西有很多。”

何文婷接受时代人物故事线上专访

尽管只有22岁,何文婷依然得到了导演张轩南的青睐。她反传统、共情能力强、爱“琢磨”的性格,成了产生非凡想象力和奇妙点子的源头。而这些恰恰是那些经过工业生产模式磨练的编剧难以拥有的。

“很多人在创作时经常被各种认知以及现实因素限制,认为这个事情就只能这样。”何文婷解释道。她在创作时经常质疑“约定俗成”的东西:“为什么这些不可能发生呢?” 在她创造的世界里,只要逻辑上说得过去,任何事都可以发生。

在何文婷看来,电影除了造梦,还应该承担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两者同样重要。造梦有它自己的价值,但人不可能永远沉浸在梦里,现实主义在任何时候都是有强大生命力的。”

对于电影人来说,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疫情对电影市场的影响。在何文婷看来,国内疫情现状对电影行业的冲击是巨大的。“但大众也需要娱乐活动,需要重新回到正常生活。”

“越在困难的时候,电影产业带来的生机是越多的。毕竟电影是富含文化精神的,一部优秀的电影它带给观众的启发和精神内涵是无穷的,是让人看了之后会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疫情当下,这恰恰是最重要的。”

与身边大多数同龄人相比,部队的经历让何文婷身上有着一种超乎她这个年龄的成熟。

“与身边的朋友相比,可能我会去做很多他们不敢去做的事情。我不怕被人议论,被人嘲笑。”她自嘲自己是属于“脸皮厚”不怕别人嘲笑的人。在编剧之外,何文婷最想成为的,是一名新闻记者。同样是在自己的文稿间,纵横时空,成为一名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如果说你有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一定要坚持,与其在意别人对你的质疑,首先先学会肯定自己。别人不愿意去尝试的事情,别人不敢去做的事情,你觉得你行你就一定要去尝试,要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

对于自己未来的目标,何文婷表示,今后要不断思考如何通过电影将社会现实的思想内涵展现出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