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叔还是个小鲜肉…
《指环王》系列于1998年正式开拍,以“三部曲”的形式分别于2001年至2003年上映,制作成本2.8亿美元,总票房约29亿美元。
该系列电影共获国际奖项351项,提名284项,包括17项奥斯卡金像奖。其中:《指环王:王者无敌》以获11项金像奖的成绩,与《宾虚》及《泰坦尼克号》并列成为了奥斯卡影史上获奖最多的影片。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影史经典,在院线重映第一周便遇尴尬,被喷“烂片”。“没有结局”、“情节拖沓”、“居然还要等续集”成为主要槽点,就连刚刚上来的《指环王:双塔奇兵》也同样收获差评:
虽说众口难调吧,但还是有必要说两句。
之所以有此局面,究其原因无外乎1点——
时代不同了呗
时光倒退二十年。
彼时,90后还在念小学,00后刚满一周岁,80后们还在上大学,那时候咱们有啥?
那时候,BB机刚刚过渡到(只能打市话的)“小灵通”,手机那都是奢侈品,而且,配置彩色屏幕还有和弦铃声的“高端”手机才上市不久,但也基本只用来打电话和发短信,“贪吃蛇”相当于今天的“亡者农药”,当时的娱乐活动是网游、网吧、“包宿”。至于KTV,那是大叔大妈们“高消费”的去处。
那么电影呢?
当时的院线不像现在这么进步,影厅也不像现在那么富丽堂皇,外国电影不存在“同步上映”的说法,一部外国片通常是在国外上映一段时间以后,国内才会引进。
拿《指环王》来说:
第一部于2001年4月在国外上映,而国内则是2002年4月才引进;
第二部于2002年4月在国外上映,国内引进是2003年4月,不过当时遇上“非典”,放映受到影响;
第三部于2003年4月国外上映,国内2004年4月引进。
十八九线的小城市就更别提了,当年《蜘蛛侠3》在我们这边上映的时候,我才知道本地居然有家电影院,当时他们雇了一辆小面包,在街上开着大喇叭宣传“来电影院看大片儿~”。
那些年有什么可看?
《珍珠港》、《世界之战》、《黑客帝国》系列、《星球大战前传》系列、《蜘蛛侠》系列、《功夫》、《哈利波特》系列、《加勒比海盗》系列……奇幻魔幻,战争灾难;每一部,都在刷新观众对电影的认知。那时候也没有什么3D和IMAX,都是胶片放映,运气不好的话,电影看一半就得退票。
我记得国内第一部采用数码放映的电影,应该是2004年的《机械公敌》,当时第一次在大银幕上感受到“蓝光”画质,而且字幕又大又清晰。不像现在,字幕一会儿白一会黄;一会儿“粗体”一会儿“行体”,还忽左忽右的。
后来新规好了,电影院开始兴起,院线和电影增多,逛街撩妹又多了一个好去处。
但,同时兴起的,还有“BT下载”,可我还是执着于电影院:
别人上网吧,我上电影院;
别人去约会,我上电影院;
别人上晚自习,我还上电影院。
《变形金刚》在国内上映那年,每天下班我都会拐到本地那家唯一的电影院,看他们啥时候贴出海报。
后来观看之后还是有点失望的,因为第一部被拍成了渣,这是公认的事实,可是等待的过程还是挺愉快的。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电影技术不断革新,人们终于又重新在电影院找到乐趣,消费者的审美也有所变化,在这个“短平快”的快餐时代,他们更喜欢90分钟的沉浸式体验,要么爆爽、要么爆笑;如果不能及时吸引眼球,你的票房就会像短视频一样,被人一指“滑过”。
平心而论,《指环王》重映的不被讨好确是情有可原,但是被吐槽“没有结局”、“没有主题”,这或许就不是影片自身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