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甄嬛传》播出已经快十年了,但每一年暑假,都是我们必须重刷的经典之作。
放眼现在影视市场,清朝宫斗剧几乎是销声匿迹,所以这部剧的影响力,估计以后也是难以超越的。
这一部剧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单是主角,还有其他个性鲜明的配角,也正是因为这些配角,才使得这部剧增色不少。
《甄嬛传》之中,陈思斯扮演的曹琴默曹贵人是特别有意思的一个人,论聪明才智,她并不在甄嬛之下,可最后她最想一生守护的女儿,她也守护不了。
1
曹贵人对其他人的算计
曹贵人长相中等,但情商很高,所以,就算很多人看出她整天巴结华妃是另有所图,还是愿意和她做朋友,这种“做朋友”,其实就像职场中的站队。
聪明如甄嬛,在与她交手的时候,也吃过几次暗亏。
背地里,她会借刀杀人,曾利用别人对甄嬛的嫉妒,对其下毒,下毒的手法还十分刁钻,居然是抹在药罐子的盖子里面。
没有败露的话,甄嬛就惨了,万一奸计败露,被抓的却是动手的余氏,她一开始得宠,后被打入冷宫,动机有了,手段有了,独唱一曲“凉凉”又能咋地……
就地当着甄嬛的面,曹贵人也照害不误。
这部剧中,朝廷与其他部落打仗的情节比较少,每次皇上出场,大都是后宫争宠的戏份。
曹贵人待在皇上身边多年,深知他十分多疑。当年甄嬛为避免自己锋芒太过、遭人陷害,一直请温太医开药方,称病不侍寝。
皇上与甄嬛谈恋爱,始于御花园之中的那个“现代化的秋千”上。当时甄嬛有点被吓到,她才16岁,却已经很谨慎,有种少女特有的矜持,因为在古代,女子是不可以随便跟男子交谈的。
皇上也留了个心眼,想知道自己如果不是以是皇上的身份出现,是否能征服佳人的心,所以他当时骗甄嬛说他是果郡王。
曹贵人笑里藏刀地当着皇上的面,重提此事时,故意说得很暧昧,让皇上觉得甄嬛当时的动心,并不是对皇上,而是对果郡王。
皇上对甄嬛,算是种上了猜忌的种子了,剧情演变到最后,甄嬛接到皇上的旨意,被迫给果郡王送毒酒,亲眼看到爱人死在自己面前。
曹贵人陷害别人的招数,不可谓不毒。对付沈眉庄,区区一招“假孕争宠”便让沈眉庄与皇上相看两厌,彻底失宠。有她在华妃身边,华妃简直如虎添翼。
2
曹贵人的优势,也成了她的软肋
曹贵人有个可爱的女儿,就是《甄嬛传》中的温宜公主。曹贵人病死之后,温宜公主交由端妃抚养,太后这个决定,真是皆大欢喜。
其实也是华妃逼人太甚,温宜公主虽只是女儿,却深受皇上的宠爱。宫中只有一个雍正这个大老板,只要他喜爱的,其他人都上赶着去巴结,可以说曹贵人凭着这个珍贵的女儿母凭女贵。
可问题又来了,华妃娘家的势力和进宫之后皇上的宠爱而形成了很蛮横的性格。
而且华妃多年没有生育,她想生子的愿望年年落空,所以她心里是心里不平衡和情绪不稳定的。
她知道皇上疼爱温宜公主,自然不敢怎么加害于她,但是平时要弄点小虐待也不是难事。
赐夏常在的“一丈红”致其残废,指使太监推沈眉庄掉进池塘,差点被淹死。她的所作所为,给了曹贵人一种伴君如伴虎的感觉,后来她背叛华妃,也算是自保吧。
3
背叛旧主,带给观众的职场反面教材
曹贵人后来的下场,令人想起一句话:胜利总是能让人冲昏头脑。
为了自己的女儿,不再受到华妃的要挟,曹贵人费尽心思地帮助甄嬛扳倒了华妃。并且位份到了襄嫔。
就这样,她不感恩,反而开始不知足了。老天爷若要使人灭亡,必先使其膨胀。
曹琴默便是膨胀了,背叛华妃时,还可以说是看不得旧主再屡次作恶性,是自己的内心善良才想揭发。
可是她有了机会之后就建议皇上杀了华妃,这就让人寒心了。
说到这里,我感觉应该讲一下心理学上一个现象。做坏事的人,从不觉得自己是做坏事,但是别人做坏事,会让人感觉很心寒、接受不了,皇上跟太后,他们就是想的。
就算皇上和太后之前宫斗时,和很多人斗过,但他们自己不觉得什么,但是曹琴默主张让华妃消失,他们就怕了,找了个完美的借口杀曹琴默,比如说:公主怎么能交给这样心狠手辣的人抚养呢?
皇上也是装模作样,说:温宜公主还小,怎么能没有额娘呢?可是太后见多识广,说了一个很悲催的现实:后宫之中,没有子女的嫔妃那么多,还怕温宜公主没有适合的妈吗?
职场中也是如此,有的人报怨,自己的上司没有工作实力,还好大喜功,功劳自己揽,错误就推给下属。但是,切记,别抱怨,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不然,就算你说的是实话,别人只当你这个人,对上司不忠心。
还有,曹琴默之死,也是因为她的确不善良,心太狠了,得饶人得且饶人,她却只想着报仇,再对华妃踩上的那一脚,到底是害了她自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