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男人,可以算得上“好先生”?
江苏卫视的《好先生》给出的答案是:从“坏先生”改造过来的,才是最经得起考验的“好先生”。所以,豆瓣条目里,这部剧还有几个名字:《劣质好先生》,《幸福有多远》,以及英文名《ToBeABetterMan》。
当然,不是所有的“坏先生”,都能改造成“好先生”。能够被改造好的“坏先生”,其实并不那么坏,只是运气不好,遇上了坏环境和坏人,让他好不起来。
孙红雷扮演的陆远,就是这种运气不好的“坏先生”。他是这个故事的绝对男主,大部分戏都在他身上,他的人设,有点像硬汉派侦探小说里的主人公:坚毅、深情、讲义气,却又有点颓废,在环境不那么如意的时候,他独自承担一切责难,为了缓解心中的郁闷,他会爱上酒精,在最消沉的时候,他会接受一项不能拒绝的任务,遇到一场真挚的爱情。
陆远正是如此,和女友甘敬一起去了美国,为了生计做过各种愿意做和不愿意做的事,包括在街头扮演卡通人物,在厨房后堂削土豆,甚至干上走私护照的营生,并因此入狱。为了不让女友甘敬知道自己入狱的消息以及背上保释金,他宁肯让她误以为自己不告而别。出狱后,他当上厨师,也开始酗酒,接连遇上一连串的倒霉事,他的酗酒导致厨房失火,他最好的兄弟彭海,在开车送醉酒的他回家的路上遇到车祸身亡。他就像硬汉侦探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接受了一项不能拒绝的任务:送彭海的骨灰回国,把彭海的女儿送到亲妈身边。
这是一个有情可原的“坏先生”,这个“坏先生”最后被改造成了“好先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几个原因:
他有手艺。
陆远曾是米其林餐厅的主厨,这个位置,是他经过艰苦的磨练得来的。丹尼尔·科伊尔在他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里,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在他的《异类》里,都曾提出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大意是,一个人只要在某个领域工作一万个小时,就足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在异国他乡,从削土豆到餐厅主厨,陆远付出的时间,不会少于一万个小时。
这“一万个小时”能说明很多事。说明他智商和情商在常人水准之上,说明他专注、有耐性,也说明他有创造力,他曾教导张艺兴,想要当上主厨,必须有创造力。有了这些特质,即便他没有成为米其林餐厅的主厨,也会在其它领域有所收获,就算不是个好厨师,也会是个很好的爱人。有了这些特质,他不会永远都是“坏先生”,迟早得向着“好先生”进发。
有手艺,和有资产也是一样的,就算有堕落的欲望,关键时刻也要想想自己为这门手艺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一直喜欢和有真手艺的人交往,写的好画的好唱的好的,上赶着也要认识,因为那手艺就是一份担保。没手艺或者有假手艺的,我总多一份提防,因为他们势必会在别的地方用劲。
他有朋友。
彭海是他的生死之交。他的脾气耿直、火爆,路见不平,就一定会拔刀相助,受了委屈,绝对当场爆发,彭海却恰恰相反,彭海宽厚隐忍,善于化解矛盾,也善于消化委屈,一次又一次,彭海替他挡下了麻烦。后来他喝上了酒,赌上了钱,彭海一次一次把他从赌场找回来,一次次把他从街头扛回来。
他经过事。
陆远并没有生活在书房里,也没有局限在格子间,他走的是江湖草莽的路子,从中国到美国,从底层到上流社会,对人、对事,他都不卑不亢,在厨房后堂,在监狱里,他都显示出他拿得住事的一面。有了这种特质,只要坏运气稍微走开一点,他照样吃得开。
是不是经过事,非常重要,三十岁以后还能停留在生活第一线经历事情,非常重要。我见过许多许多人,知书达理,知情识趣,却都在三十岁之后慢慢成了偏执狂。有人沉浸在一些违背常理、惊世骇俗的理论体系里,有人成年累月以毒舌别人揭人隐私为乐,有人成天抱怨怀才不遇。多半因为,他们脱离了生活现场,把自己锁在了一个封闭的信息环境里,在偏执狂的不归路上走了下去。
有手艺,有朋友,经过事。这样的人,比别人活得深,比那些脸白白的,生活苍白乏味的人活得深,活得深的人,都会成为“好先生”。
最重要的是,他有治愈力。《好先生》其实是一个自我治愈,以及治愈别人的故事。当陆远离开了让自己沉沦的环境,在事业里慢慢找回了自信,他就开始了自我治愈,也开始治愈别人,新生活就降临了。
彭海的妈妈,失忆的老太太被他治愈了;彭海的女儿彭佳禾,被他治愈了,她最终见了自己的生母,理解了生母的不得已;江浩坤的妹妹江莱也被他治愈了,她放下了陈放带来的心结,原谅了哥哥,消除了对甘敬的误解。
城市越来越庞大,城市生活越来越便利,带给人的伤害就越大,人际关系、交通、污染、人的消费欲望、资本对人的消费欲望的过度刺激,每一个环节,都让人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受到伤害。每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最应该具备的能力,是自愈能力,有自愈能力的人,也常常能治愈别人。
那些有手艺,有朋友,经过事,活得深的人,不管走过多少弯路,挨过多少低谷,最后都能重新振作,重新崛起,走上正道,成为最好的医生,治疗自己,也治疗别人。
拥有这种自愈和治愈能力的男人,就是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