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凡与坤音娱乐“正面刚”,为何千亿市场容不下一个偶像团体?

“坤音四子”卜凡的解约风波再起。

偶像高热下的“解约潮”

从卜凡解约事件的双方回应来看,卜凡属于单方面解约,并在宣布解约之后已经开始了新的经纪活动。

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卜凡在单方面宣布解约之后,在法律判决未出来时,卜凡与坤音娱乐的经纪合约还是否有效。

双方孰是孰非在此不再讨论,无论那种结果,卜凡与坤音娱乐解约都是大概率事件。

近两年,王菊与英模ESEE,高秋梓与姊妹淘,李希侃、罗正与麦锐娱乐,严浩翔、方翔锐与原际画,陆定昊与香蕉娱乐等,之间都发生了解约事件。

谁在破坏经纪行业的契约精神?

“解约潮”的到来,也让行业开始反思,艺人与经纪公司之间的契约精神该如何得到保障?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经纪行业是否存在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的核心是守信,但守信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合约基础之上。

然而,经纪行业的发展模式更加复杂、相对特殊且缺少行业规范,艺人与经纪公司之间的收入分配往往不平衡。

经纪公司在培养艺人的过程中大多是长期的,广撒网式的,但最终能够走向大众视野的艺人只是其中的极少数成员。

从这个角度来讲,培养艺人实际上有赌的成分,赌赢的经纪公司往往在合约中要求60%-70%的分成比例,为了持续收割红利,这个经纪合约往往很长。

例如,之前蔡徐坤签约的依海影视,经纪约长达10年,按合约将赔偿的违约金达到3.2亿之高。之所以有如此“霸王条款”,关键在于对经纪公司而言,每一个合约都是未来升值的赌注。

经纪行业的容量快速扩张也从侧面反映出行业的进入门槛之低,一些没有经纪业务能力、没有业内资源的公司也在做艺人经纪,这也是造成行业解约纠纷越来越频繁的劣根性之一。

更重要的是,不少经纪公司于行业发展无益,他们的心理与当下大热的炒鞋、炒盲盒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想在艺人热度快速起来之后收割红利。这里所说的红利并不仅是艺人的各种影视、代言等资源,设定的高违约金也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造团是假,造星是真

卜凡解约之后,除了与经纪公司实现切割之外,也将正式从坤音四子ONER男团中退出,完成从团体发展到个人发展的转变。

和卜凡与其背后的ONER男团发展道路一样,“表面成团,各自发展”已经成了国内偶像团体的常态,最终名存实亡、解体单飞也都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国内目前可复制,或者说可参考的的方法论只有如何去诞生一个偶像团体,而没有如何去运营一个偶像团体。

就在今天,也有消息称NINEPERCENT男团的演唱会将推迟,成团两年,如今已经临近解散,而合体的机会屈指可数,除了经纪合约纠纷之外,团体经营难度大,变现能力、速度都不及个体运营才是关键。

在偶像选秀综艺出现之前,国内成功的偶像团体只有TFboys、SNH48两个。在很大程度上,偶像选秀节目找到了一条孵化偶像团体的道路,节目的高热及签订团约的商业价值也是视频平台收益不浅。

因此,当团体的热度处于巅峰之时,团队中的个体如果不借这个机会抓住资源,延续自己的热度,寻求更大的曝光机会,那么个体会随着团体落入低谷的发展趋势而快速陨落。

也就是说,在团体发展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每一个艺人都知道团体没有未来,所以他们只能走自己的路。国内偶像团体从诞生就是一个悖论,参加偶像团体选秀的每一个艺人,他们的根本目的大多都不是为了成团而出道的,他们想要的归根结底还是资源和曝光机会,并以此为踏板,寻求个人的发展空间。

艺恩《中国偶像产业迭代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总规模将超1000亿。偶像已经产业立于风口之上,但遗憾的是,国内至今仍然没有诞生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偶像团体。

卜凡与坤音娱乐“正面刚”,为何千亿市场容不下一个偶像团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