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凌晨3点16分,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婉秋在电影《刘三姐》中扮演“刘三姐”,在桂林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无效,享年80岁去世,从此世上再也没有“刘三姐”。
1960年,当时17岁的黄婉秋凭借长影电影《刘三姐》首次登上大银幕,通过这部电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家喻户晓、几代观众喜爱和喜爱的表演艺术家。 她说:“《刘三姐》成就了我。 她让我成为大家喜欢的演员。 我的艺术生涯都与‘刘三姐’紧紧相连。 ”
电影《刘三姐》是由长影拍摄的新中国首部彩色风景音乐故事片,由苏里导演、乔羽编剧、雷振邦作曲。 女主角刘三姐是个聪明美丽的壮族姑娘,擅长用山歌赞美劳动,赞美自然,赞美爱情,用山歌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这部充满广西自然风景、山歌文化、真善美的作品一经问世,在国内引起轰动,漂洋过海,深受东南亚、欧美华人的喜爱,成为广西乃至我国的文化符号,成为中外沟通的桥梁。 电影中诙谐生动的故事和脍炙人口的歌曲,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其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 尽管影片中“刘三姐”的扮演者黄婉秋是初露端倪,但清新脱俗的形象、生动的表演还是打动了人们的心,让亿万观众记住了她。
广西是刘三姐的故乡。 1959年,根据刘三姐的民间传说,广西的文艺工作者自编自演山歌剧《歌仙刘三姐》。 一时间,彩调剧、壮剧、采茶剧、侗戏、苗剧等轮番上阵,壮乡瑶寨掀起“刘三姐热”,在有“歌之海”之称的广西,文艺演出空前火爆。
这样的盛况,正好吸引了来此采风的著名语言作家乔羽。 他是我的好朋友,邀请了刚拍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长影导演扒手去柳州看《刘三姐》的戏。 两个人都觉得这个题材很好,开始有了拍歌剧或者电影的想法。 长春电影制片厂的领导也决定尽快把“刘三姐”的故事搬上银幕。 乔夜以继日地埋头创作,用12天的时间写了电影文学剧本,苏里也很快写完了分场戏。 密苏里考虑到音乐作为音乐故事片有多么重要,于是邀请雷振邦创作《刘三姐》。
《刘三姐》剧组成立后,第一个任务是挑选演员扮演“刘三姐”。 苏里坚持“刘三姐”一定要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演员,接连面试几个演员都不满意后,苏里想起桂林戏剧学校的学生黄婉秋,准备饰演刘三姐的恋人——牛妹妹“小舟妹”。 苏里觉得黄婉秋不仅清纯美丽、活泼可爱,而且表演自如、落落大方,对身体有点土气,这些都很符合他想象中的刘三姐形象,于是决定让黄婉秋试试镜头。 苏里让黄婉秋先试了两段刘三姐的戏。 “绣球”和“三姐骂富”两种不同感情的转换,悄然而动,唱情歌时眉飞色舞,吼富时大胆大胆,黄婉秋表现得尤为明显。 苏里马上决定让黄婉秋演刘三姐。
《刘三姐》是黄婉秋拍的第一部电影,如何更好地展现刘三姐聪敏大胆的性格,对年仅17岁的黄婉秋来说是一大挑战。 “我是学戏剧的,电影表演对我来说不太了解。 刚开始录制的时候,我的表演总是带着戏曲的痕迹,一伸手就浮现出蓝色的手指,导演说:‘这是葵花籽啊’。 笑也笑不出来,走路也不自然。 这不是《刘三姐》的性格。 表演场地很窄,出镜的速度也很有讲究,真的不能上也不能下。 下不行,左也不行,右也不行,很难把握尺度。”
开始拍内景的时候,黄婉秋还有点不习惯,苏里耐心地一点一点地教,一遍地说,自己示范。 他对黄婉秋说。 “刘三姐是山野女子的形象,粗壮却不失温柔,拍电影就是讲生活化。” 据黄婉秋回忆,“一开始我有点不习惯。 比如和牛对唱的环节,因为没有牛的戏,所以只能一个人对着空气唱歌。 一开始不顺利,后来,没人看,也没人干扰,我就退出了表演,但效果越来越好了。 电影里的很多镜头,老演员们只要拍一次就能拍出来,经过努力,我们这些年轻演员也慢慢做到了。 ”
距离《刘三姐》的拍摄已经过去了60多年,很多景象让黄婉秋流连忘返。 她这样回顾道。 “导演的扒手是个热心肠的人,有一次两个工作人员扛着热水从扒手身边经过时差点滑倒。 他赶紧伸手去救,结果热水溅落在扒手脚上烧伤,被紧急送到医院后,医生要求他休养一个月。 但是,扒手导演担心暂停拍摄会浪费人力和金钱,所以马上出院,躺在担架上指导拍摄。 当时没有电风扇,也没有空调,我们演员们轮流给他吹风。 将近60年过去了,拍摄的很多场景至今难忘。 我现在还经常和我的学生和家人们谈论这些往事。 尤其是裹着纱布躺在担架上的三教练……”黄婉秋也叫三大叔。 说“没有密苏里就没有《刘三姐》,没有密苏里就没有黄婉秋”一点也不过分。
《刘三姐》上映后,引起了巨大的关注,成为当时拷贝发行量最大的电影。 被誉为人美、歌美、景美“三美”佳作,影响力波及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新加坡两年连续两次创下120天上映纪录,马来西亚被评为世界10部最佳影片之一,被誉为“山歌影王”。 而饰演“刘三姐”的黄婉秋也备受赞誉,“苏里慧眼识婉秋,得今日刘三姐”。
1963年、《刘三姐》年获得第二届大侠电影百花奖音乐奖、摄影奖、美术奖、配角奖,黄婉秋获得女演员奖,但苏里导演依然谦虚低调。 “那多亏了乔老爷(编剧乔羽啊。 ”“雷振邦(作曲家)、摄影家郭镇庭)、尹志)、美术师阿童)、起旺)、张起旺)也在其中。 也包括黄婉秋和大家的努力! ”他自己没有说要把所有的功名都推开。
《刘三姐》的结局是开放的,在刘三姐唱着“山里看藤卷树,世界看不到木卷藤”的歌声中结束,谁也不知道刘三姐后来怎么样了。 这是编剧乔羽的主意。 乔羽觉得,本来后面有三分之一的镜头,他写在这里正好,就不写了,“这个结尾,有点余音,比做任何圆满的结尾都强。 反正都是传奇人物,谁也不知道她后来怎么样了”。
戏外,黄婉秋把继承“刘三姐”文化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悉心培养“刘三姐”的接班人,荣膺“一家三代‘刘三姐’”。 为人民歌唱,是《刘三姐》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一生坚持的艺术追求。 在发出的人生最后的微信中,她说:“再见,我会在天外唱歌!
黄婉秋去世的消息公布后,众多网友纷纷沉痛悼念,留言表示。
“小时候经常看《刘三姐》,学山歌。 那是很好的记忆。 路上小心! ”
“天堂需要山歌。 《刘三姐》一路走去! ”
“《刘三姐》经典流传千古,至今仍很漂亮,我觉得歌曲不错。 黄老师永远! &; quot;
“感谢老一辈的艺术家。 将这部经典电影留给后人。 ”
不少网友在《刘三姐》电影歌曲中为黄婉秋老师送行,表示哀悼。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殷维
图为长影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