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3年,从事幼教行业的人应该能感受到幼儿园的封顶潮正在到来
许多幼儿园在2021年、2022年开始面临招生困难。 就连部分公立幼儿园也有让人不满的问题。 这种现象不仅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发生,在山东临沂、安徽芜湖这样的三线城市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
其实学校关闭不仅仅是今天的事。 很多80后、90后都没有机会见到当时的小学了。 因为当时的学校已经没有了。 这当然也有教育资源匹配的问题。 城市化建设让越来越多的家庭去了城市,当然乡村学校里没有生源。
但是对幼儿园来说,这不是资源匹配不平衡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们的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和新生儿持续减少。 国家统计局各项数据年初不断公布,2022年底我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1万人。 2019年新出生人口为1465万人,2020年为1200万人。 这些孩子是今年幼儿园的入学年龄。
也就是说,新生人数减少了18%。 更严峻的是,2022年新出生人口为956万人,与2019年相比减少了34%。 所以,未来几年,幼儿园招不到新生的情况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
所以,早教、幼教、托教等行业资源持续过剩。 带来最直接结果的是,
1、教师岗位的逐步过剩
只说总量是没有意义的。 果然还是把重点放在人员结构上。 在教师这个小组里,过去占主流的是语数外这门主课的老师。 但随着双减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素质类和艺术类科目老师的比重增加,理论上可以看出非学科类老师有机会报考编外。 其他科目的教师编制只是越来越紧张。
毕竟教师的职位比较稳定,即使学位减少,可能更多的会转向小班教学,但新增的教师还有多大的空间还需要打个问号,好不容易通过了编制,也可能错过了教师待遇持续上升的好年头虽然到处抱怨教师工资低,但我比谁都清楚教师的待遇到底好不好。 公务员可以降薪或欠薪。 如果拖欠教师的工资,那一定会名列前茅的吧。
2、教培机构的快速过剩
教培行业面临的问题已经非常具体,我的态度是一贯的。 如果你没有那个决心,就快点退出这个行业,或者不要选择这个行业。 即使新人口不再减少,与高峰时期的40%增长相比,市场份额也将减少40%。 你没有那个真正的能力,不能应对这样的压力。
很多机构对招生不热心,教育也只有自我激励的所谓特色,性价比也没有太大优势。 成立机构是为了解决个人的温饱问题,从来没有考虑过发展。 这样的机构一定是最先被淘汰的。 毕竟,市场会收缩,剩下的只能是更有竞争力的东西。
这和机构规模的大小没什么关系。 大机构成本高,想调整的成本当然也高。 小机车情况很好,但只要反复试验就会增加风险。 说到底是大机构还是小机构,都是经营者的决心和想法的问题。 教培行业当然存在,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组织一定不会继续下去。 这并不是在传播不安,而是因为现实本身已经足够不安了。 而且,现在教育机构的员工大多是80后90后。 你认为在这样的年龄有机会跳槽到高科技潮流行业吗?
3、幼教相关产业都在发生大变化
对幼教行业来说,2022年是人口红利的最后一个高峰,由于二胎政策的强心剂浪潮,再次将这个高峰推迟到了两年后。 到了2023年,再作用的兴奋剂也开始了免疫期。 相关产业有哪些? 比如月子中心,比如早教中心,比如婴儿用品,比如游乐园,比如产后修复等等,这些行业都和教育不一样。 4岁以上的市场也会缩小,但消费周期怎么看都会变长。 另一方面,这些行业不仅是重资产,而且是短平速的。 基本上没有宽限期。
去年底的时候,大家还在疫情的封堵中,一家知名早教机构的老板说,这么忍也没用,不然就关门吧。 过了一年,我发现百货商店里每天都是很热闹的景象,想着要不要把它关掉,再打一次博。 毕竟,福是祸,往往真的在一念之间。
这还是幼儿阶段的教育相关行业。 如果加长时间线,不会花太久。 可见,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教育资源将会过剩。 当然,这里面确实有资源供给和市场需求不一致的因素,但从总量上讲,供大于求是必然的。
尽管如此,职业技能教育投资仍然是新的热点,这显然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从而使人才更好地匹配转型升级的大方向。 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熟悉的廉价劳动力越来越少,劳动力廉价带来的收益也必然消失。
整个社会正在转型,服务的人群也在逐渐变化。 如果你不知所措,束手无策,往往是因为你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安稳在面朝大海的春暖花开之中。 更可怕的是,如果低端产业和低端服务业逐渐被淘汰,新的行业形态会怎么样? 对于步入中年的80后90后们,尤其是这个年龄的创业者,除了生孩子缓解人口下降的趋势外,还应该对自己的未来做些什么呢?
社会变革,人人都在其中。
作者王文杰老师,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新师道培训公司创始人,中小企业全体系运营指导顾问,从事企业运营指导十余年,为上百家中小企业提供运营指导,尤其是通过系统整理、快速发现、点带、定制的方式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