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是什么病,什么是慢性疾病?什么又是中医治未病呢?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有5000多万人死亡,其中55%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在中国,83%的死亡是由慢性病引起的。 例如心血管病、中风、肾脏病等。 脑心血管病是国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占人口总死亡率的40%,每24秒就有一个中国人被脑心血管病夺去生命。

可见慢性病比癌症等更可怕,导致的死亡更为常见、高发。 当我们面对疾病的时候,尤其是这些冰冷的数据,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在害怕。 严峻的形势、对疾病的恐惧以及这些疾病的治疗伴随终生。 因此,很多人讳莫如深,认为体检发现数值异常,也拒不直面,服药后无法停药,任由病情发展。

慢性病只是一个称谓,不是生命无法承受的重量。 在我们的日常体检工作中很常见,在20多岁的人群中,很多年轻人在安静状态下心率也能达到近100次/分钟,血压在平时的高压下也能达到140左右。 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和他们交流的时候,他们往往不在乎那个。 许多40岁的人心电图有ST-T改变,他们也没有感到不适。 我经常告诉别人,我们都在为自己即将患上的疾病而努力。 这个努力是我们从20多岁开始的。 我经常看到很多患者抱怨,为什么我会得这个病,其实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不关心自己的身体。 直到我们去医院确诊的那天,我们才意识到这种病。 总的来说,我们每顿饭的暴饮暴食,对刺激性口味的追求,面对世界的一切烦恼,不眠之夜,甚至每一次与他人的争执,都充满了愤怒,每晚的超载加班,我们都被理所当然地选择性地遗忘了。 但是,这些发生在我们身体上的事情都被详细记录在我们的身体里,承受着。 她没有任何抱怨,只是默默地忍受着。 直到症状出现的那天。

慢性病并不可怕。 与我们的生命进程同在

佛家常言“善始善终”,人的晚年要想得到善已不容易,一个人能舒服地度过晚年就是一个好消息。 沉睡在纽约东北部萨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简洁而富有哲理。 有时是治愈,总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一位内科医生经常想起这句话。 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每年每一个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的恶化。 即使增加药物剂量进行控制,效果也只会延长有限的生存时间。 黄帝内养生真言:“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此八字简单,真成仙。 人的欲望不是我们能轻易控制的。 有人能非常自律、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动吗? 另外,有多少人能够掌握圆满的心性呢? 在这种变化不了、终将离去的结局下,继续追求这种问题,慢性病有办法解决吗? 如果60岁以前的人受到这种所谓慢性病的折磨,每天都要用药维持血压、血糖、血脂,我认为有必要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世界观、价值观。 在我们能够改变这种现状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不被推到悬崖边,而要改变自己呢?

试想,未满60岁的人每天早上起床,面对降血糖、降压、降脂、扩冠、抗凝的药物。 他还能有质量地活几年。 60岁以前的人可以通过锻炼身体、改变心态、掌握正确的生活方式、学习正确的养生理念,恢复健康的身体。 我们听说过一位重度脂肪肝的母亲因为失控而为自己的儿子捐赠了健康的肝脏的消息。 这位伟大的母亲改变了自己,拯救了家人。 问题是我们能否做到,能否勇敢地,能否改变自己,能否自律。 我们不要求任何人都是圣人,但我认为有节制地释放自己的欲望,向自己内部追求,少一些不现实的幻想,面对美食淡定,面对难题洒脱,我们完全可以达到善终的结果。

当病还没好的时候,我们更要爱护、爱护自己的身体,反省自己,仔细观察自己的身心,作为未雨绸缪,这是中医的治未病理念。 中医治未病始于《黄帝内经》年,“上工治治未病,已不治,称之为也”。 “治未病”是指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主要思想是治未病和防病变化。 如果疾病已经形成,会不会面临口渴穿井、必须战斗的尴尬境地? 《黄帝内经》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如此伟大,放在内经诞生2000多年后的今天也没有一点时间。 中医治未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但治未病理念将成为控制慢性病的重要手段。 只用几片药就实现慢性病的控制,这不是和徐福奉秦皇之命寻仙求丹一样奇怪吗? 宋朝时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 这里的“人的欲望”是指私欲、淫欲、贪婪等超出人的基本需求的欲望。 这些欲望必须消除。 通俗地说,人的欲望必须有一个度! 这与《黄帝内经》所强调的“恬淡虚无、精神保守”是同一道家思想。 可见,我们拼命追求的“救仙丹”、“长生不老”之术,其实就在我们的身体里、内心深处。 世上的人都知道几个,身体齐心协力怎么容易呢?

慢性疾病是什么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