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典电视剧《是,大臣》和《是,首相》被网友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二十世纪最优秀的政治喜剧之一(可能没有“之一”)。该剧的特点之一是有些一闪而过的小动作都反应了英国的社会问题。
在《是,大臣》第一季第二集中,哈克在火车上阅读布兰达总统访问苏格兰的演讲稿。在读到“爱尔兰人”时,哈克往座位底下看了几眼。这个小动作反应了英国八十年代的社会问题——爱尔兰共和军。
1801年,爱尔兰被英国吞并。而英国的统治给爱尔兰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比如著名的1845年“爱尔兰大饥荒”。“爱尔兰大饥荒”导致爱尔兰独立运动迅速发展,英国在当地维持统治的成本越来越大。
1921年,英国允许爱尔兰南部的二十六郡成立“自治邦”,爱尔兰独立进程开始。1949年,爱尔兰南部的二十六郡成立了爱尔兰共和国并退出了英联邦,爱尔兰主体至此彻底摆脱了英国几百年的统治。
但早在1921年的时候,英国就通过《英爱条约》继续控制爱尔兰岛北部的六个郡,“北爱尔兰问题”由此产生。鉴于英国的强大和世界局势的变化,爱尔兰共和国成立后继续承认《英爱条约》的条款。
但爱尔兰内部的激进民族主义者主张“爱尔兰岛应该完全属于爱尔兰人”,该主张的代表就成立于1919年的爱尔兰共和军。爱尔兰共和军是追求爱尔兰独立的武装,在爱尔兰共和国建立后本来已经逐渐衰落。
上世纪六十年代,英国血腥镇压北爱民权导致北爱尔兰问题激化,爱尔兰共和军迎来“中兴”。爱尔兰共和军认为收回北爱主权只能依靠武力。鉴于英国的军事实力,爱尔兰共和军决定采取恐怖袭击的方式。
依靠北爱民权运动,爱尔兰共和军渗透进了北爱社会的基层并利用地理位置将活动范围扩大到了英国本土。为了追求社会轰动效果以便向英国施压,爱尔兰共和军常用的恐袭手段之一就是炸弹爆炸事件。
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是爱尔兰共和军恐袭活动的高峰时期,针对英国制造了数千起爆炸事件,连英国王储查尔斯的“名誉爷爷”蒙巴顿(印巴分治方案的提出者)都在1979年死于爱尔兰共和军的炸弹。
正因如此,在《是,大臣》第一季播出的1980年,“爱尔兰人”在英国基本就是“炸弹爆炸”的近义词。哈克在读到“爱尔兰人”时就要看看有没有炸弹,这也是当时很多英国人在爱尔兰恐袭多发时期的真实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