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伊甸湖》,让我看到了一群孩子的罪恶

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专注于不专业的电影解说小麦~

恐怖题材电影作为电影的一大分支始终受到不少影迷的喜爱。

不仅仅是因为猎奇,最重要的还是这类电影能够带给人们不一样的快感。

那么什么样的恐怖形象最能够刺激到你的感官、产生惊悚和害怕的情绪呢?

也许有人会说是骇人的鬼怪,也有人会说是心理变态的杀人狂。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一群小孩子会成为将人赶尽杀绝、不留余地的“恶魔”呢?

没错,今天小麦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部电影中令人闻风丧胆的恐怖形象,不是魑魅魍魉,也不是连环杀手,正是一群乳臭未干的少年。

那就是英国电影——《伊甸湖》。

《伊甸湖》于2008年在多个电影节上展映,其中就包括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以及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

国内豆瓣也给出了7.6分的评分,这在恐怖题材电影当中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光明网评价其为:观影过程如一趟地狱之旅,折磨着观众所有的感官细胞,哀嚎绝望,内心颤抖。

那么这部《伊甸湖》何德何能取得如此之高的成绩呢?

在小麦看来,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它将人性暴力和罪恶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使得不少影迷观看完全片之后并未得到快感,取而代之的是虐心、气愤和纠结。

要我说,这根本就不是一部恐怖电影,而是一部具有写实风格的电影。

为什么这样说呢?且往下看。

片中的主角是一对正处于热恋中的年轻情侣,珍妮和史蒂夫。

原本随着黄金假期的到来,两人计划着到野外露营,史蒂夫也想趁着远离尘嚣放松之际,向珍妮展开最浪漫的求婚。

野营的途中,两人一时兴起,放弃了原本的目的地,开车意外发现地图上没有标注的小湖。

这个时候,那一群胡作非为的少年便出场了,他们的大声喧哗搅乱了珍妮和史蒂夫浪漫又温馨的周末时光。

一番口角过后,史蒂夫本想息事宁人,却没想到两人的食物和车钥匙不翼而飞,还遭到了一连串毫无预警的恶意攻击。

两人奋力逃脱,终于来到附近的小镇上求助,没想到,这里才是恶梦的开始。

虽然最后珍妮保住了性命,但史蒂夫却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直至身亡。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那一群以布莱特为首、年仅十几岁的少年。

中国古代《三字经》的第一句说:人之初,性本善。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太过夸张,小孩子怎么会做出这么惨无人道的事来呢?

可如果他们是一群远离社会道德束缚、超出法律控制范围又自带反社会人格的“熊孩子”呢?

最后他用枪朝自己的头部开枪自杀,警方说他的犯罪是在模仿1974年的Amityville杀人案。

现在你还觉得小孩子做不出惨无人道的事情来吗?

那么问题又来了,究竟是什么让这些原本身为人类未来和希望的孩子们变成了为非作歹之徒呢?

请不要忘记了《三字经》的第二句:性相近,习相远。

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大相径庭。

这一点在《伊甸湖》中也展露无疑。

在这部电影当中,我看到的并不仅仅是一群胡作非为的孩子,还有一群不负责任的父母。

其中有两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一个是史蒂夫在小镇的餐厅里对服务员抱怨那几个男孩做的坏事,得到的答复是“他们不是我家的小孩”。

另一个是两人在经过布莱特家的房子时,史蒂夫想下车向布莱特的父母告状,留下珍妮一个人在车上。

后来布莱特的父亲开车回来因为珍妮把车停在他家门口未能及时移开,便开口谩骂珍妮“蠢货”。

我们总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榜样。

也总说孩子的善恶和家庭以及成长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

很显然,片中以布莱特为首的这群孩子之所以如此横行霸道,与家长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在日常生活中,也总有那样一种整天将“他只是个孩子”挂在嘴边的父母。

当孩子犯了什么错,他们只会用类似的话来搪塞别人,以为这样是对孩子好,结果反而是害了孩子。

因为很多小孩子不懂是非对错,如果你一味包庇、纵容,让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就会变得变本加厉。

所以《伊甸湖》中令人恐惧的是那群孩子,值得反思的却是那群父母。

就像史蒂夫开车途中广播里说的那样:学会尊重是上次大选的重要议题,布莱尔首相希望把互相尊重的思想带回学校和社区。所以提倡父母们参加如何为人父母的课程,得到越来越多父母的支持。

如何学会尊重、如何为人父母是国家正在宣扬的话题,而在这个偏僻的小镇里,珍妮和史蒂夫却正遭受着那些不懂得如何为人父母的人培养出来的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孩子们的迫害。

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啊。

看完也请反思一下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学习知识之前,请先学会做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