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中午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救僵清道夫》是冲着钱小豪去看的,很意外,钱小豪不是主角(以前只是听过,预告也没有看过)。好啦说正题(以下会有剧透)。
《救僵清道夫》一出场就是穿着“清洁”衣服的钱小豪和吴耀汉捉僵尸的片段,后来一个帅小子(主角,忘了名字)过来要到捉僵尸的地方去,但是被警察(曾志伟)拦住。这下麻烦。毕竟不像英叔的电影,这里以现代为背景,在现代僵尸是迷信的,香港也一样。所以警察不信主角的话,不让他进去现场,于是主角和警察就扯了起来。故事进入回忆线。
以电影三幕结构来说,上面说的属于第一幕。但是上面部分之后,就进入回忆,所以又和第一幕有所区别。应该用“序列”来说或者妥当。其实这些名词和划分没有什么重要,接着看电影。
第一幕:0—22分钟
电影三幕结构之所以牢不可破是因为他们至少保持了电影的完整性,好不好看在其次,保证观众能够看得明白。
回到电影。
在《救僵清道夫》中的“奠定基调”是划分为两部分的。第一部分就是上面说的“序列”,主要交代了这部戏是“僵尸片”,主演有“钱小豪、吴耀汉等等”。第二部分就是进入回忆之后的那部分,交代主角是怎么样加入“僵尸清道夫”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又是怎样运作的等等。还有这里埋下电影的伏笔,就是主角免疫僵尸病毒,被咬后不会成为僵尸。
现在可以回答上面为什么要将开始部分从“第一幕”划分出来列入“序列”。因为0—5分钟部分和第一幕处于同等状态,而没有融入也没有附属于第一幕。但是如果没有序列部分,这部电影会点样呢?
会让人坐不住十分钟。
在《救僵清道夫》中,僵尸出现是在第10分钟左右。但是第一次和僵尸的打斗是在二十分钟后。即是除开序列,前面是没有和僵尸打斗场面的。对于渴望看僵尸片的观众来说,这会是个打击。
而且进入回忆线后,又重新花了一段画面来讲述主角的日常生活、家庭背景。割裂了序列奠下的基调。
在英叔以前的电影里也是以打斗开场,打斗完毕后是顺着路线继续走,而不是进入回忆线。这样就很平滑。而不会兜圈。
第二幕:
《救僵清道夫》的第二幕是以百年难得一见的“红月亮”现象开始。缓慢引入BOSS出现。其实这里处理不错,但是红月亮的设定并没有进一步放大。好像就是说明为什么尸变而已。如果导演能够将红月亮施加更多笔墨相信电影效果会更好。
当然这只是小事,这一幕的大事情是什么?不刺激。
作为第一次和BOSS交手,自然不需要过分打斗,但是道长和BOSS交手两下不到一分钟就结束了。这让观众感受不到道士和僵尸搏斗时斗法、斗力的精彩。
为什么我们怀念英叔?
因为英叔的电影收僵尸时是最帅的。回想《驱魔警察》的开头,肾上素直升。即使《僵尸道长2》收芭蕉精也不是一两下的事情。
而且,BOSS被打伤后逃走,直到第三幕才再次出现。期间全部是主角和女僵尸的相处(女僵尸养成?收个美女僵尸做老婆?)这使得电影的类型出现问题,究竟这是一部爱情片,还是一部僵尸片?
当然,我还是明白的。导演这样处理,目的是为了表达主题“人和僵尸也是可以好好相处的”。但是问题在于,导演应该把这一理念融入故事里,而不应该花费太长时间。甚至可以在人物基调时就可以设定。毕竟观众不是来看爱情片的。
《僵尸至尊》里女鬼对英叔的感情就是融入斗僵尸、鬼怪的故事里,而不是单独拿出来“相处”。
另外《僵尸先生》里也有BOSS被打伤后进入“休养”情况,但是《僵尸先生》中明智地插入了“文才变僵尸”和“秋生被鬼迷”来填补了这段空白。而且这两段内容的加入还让《僵尸先生》的内容更加丰富。
而《救僵清道夫》中BOSS消失后,只有男主角的日常锻炼、女僵尸养成。对电影内容的丰富没有很大作用。
进入第三幕后,很平常的“内斗”。即另一个部门的警察发明了另一种方法消灭僵尸,然后和男主角这边的抢功。最后女僵尸帮助男主角这边消灭僵尸,证明了不是所有僵尸都是坏人的道理等等等。
用电影来教育是没有错的。但是无法用新的方式来进行,那就显得很无聊了。
总体来说,《救僵清道夫》说不上“烂”,只是不够好,还可以更好。其实,《救僵清道夫》如果拍成“僵尸猎人”这样的形式的话,相信会更加好看。具体是,剧中小组分工可以保留,但是捉僵尸的场面多两个。然后让主要人物都参与捕捉僵尸。而不是在最后BOSS战时才第一次表演身手。
另外,为了填补中间BOSS空白,也可以安排人物去寻找BOSS的所在。毕竟铺垫时说有多厉害,但是BOSS逃走了却没有去找。这就不好了。《僵尸先生》里面英叔不去找僵尸是有交代原因的,两个徒弟有事,走不开。电影里交代很清楚,而且还让队长去找,填补了空白。不让观众有疑问。
不怪得它,英叔树立的标杆实在太高了。既是是被誉为最贴近英叔之后的作品2013年的《僵尸》也依然有人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