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里龙波和通传陆三都是守捉郎,守捉郎究竟是何身份?

最近,马伯庸的小说《长安十二时辰》改编的同名剧正在热映,在雷佳音、周一围、易烊千玺、蔡鹭、李媛等演员受追捧的同时,该剧对细节的考究也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唐代的建筑、服装、礼仪、生活方式、称谓等等,在剧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还原。

  • 《长安十二时辰》剧中的守捉郎

    剧中由周一围饰演的龙波,以及安插靖安司里的“暗桩”通传陆三,在马伯庸的原著小说里都是守捉郎。他们的口头禅是“守捉郎,守捉郎,恩必报,债必偿。”

  • 守捉郎在靖安司的“暗桩”陆三(右)

    守捉郎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守捉”为唐代独有,其他朝代均无的称呼。“守捉”一词本指大唐边境的屯兵小城。

    唐代守捉城主要分布在人口较为稀少的西北一带。位于今甘肃境内的有平夷守捉城、绥和守捉城、合川守捉城、赤水守捉城、张掖守捉城、酒泉守捉城、白亭守捉城,位于今内蒙境内的有百帐守捉城、威远守捉城、同城守捉城、豹文山守捉城,位于今新疆境内的有罗护守捉城、赤亭守捉城、独山守捉城、俱六城守捉城、耶勒城守捉城、张三城守捉城、沙钵城守捉城、张堡城守捉城、冯洛守捉城、乌宰守捉城、叶河守捉城、黑水守捉城、东林守捉城、西林守捉城、东夷僻守捉城、西夷僻守捉城、葱岭守捉城、于术守捉城、龙泉守捉城。

  • 周一围饰演的龙波

    这些守捉城与那些动辄七八千甚至上万人驻守的名城重镇不同,它们大都不在主要的地理要冲上,规模都很小,朝廷既不派重兵把守(通常只驻兵几百人),也不过多管理和过问。这些小城它们平时多为自治,战时则多为自保,因不处在重要地理要冲,人口也不多,敌军通常不会派大军攻打这些地方。久而久之,这些守捉城都逐渐变成了大唐律例无法完全掌控的法外之地。守捉城里面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许多法外之徒都聚集在这里。

  • 大唐第一批职业军人之一的张小敬

    唐代初期实行府兵制,即兵农合一,平时务农,战时则自备武器和粮草参加战争。唐初规定府兵不用纳税,并有一定的轮休期限,各地百姓争当府兵。但到了武则天时期则因战事频繁导致兵役繁重,府兵久戍不归,加之官场腐败,许多府兵被贵族官僚等借为私家役使,导致大量府兵逃役,且以当府兵为耻。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府兵制已经无法维持,于是募兵制兴起,长安十二时辰里张小敬就是作为第一批募兵上了战场。募兵与府兵的最大不同就是募兵身为职业军人,不用务农,拿的是国家的俸禄,训练有素,战斗力强悍。

  • 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

    在募兵制兴起的同时,各地守捉城里的人也得道启发,他们自发形成组织,自称守捉郎,为各地官府、节度使以及豪商提供雇佣兵服务。守捉郎鱼龙混杂,有逃亡的罪犯、退役的老戍兵、被迫迁徙到边地的农都子女、无户籍不明身份的西域胡人,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战斗力强悍。在法律无法触及的地方,历经战争、饥饿、风沙,常年边塞生活磨砺出的守捉郎们个个精悍利落。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守捉郎是国家兵源的一个强有力的补充。同时,本就是亡命徒的守捉郎们也接一些见不得光的活儿,只要钱给到位,什么事都干。

  • 大唐第一批职业军人之一的龙波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龙波(原名萧规)就是在与张小敬一同坚守烽燧堡的战友,从部队退役后回乡,受当地豪绅欺压,还被诬告入狱,后杀了官吏流亡到一处守捉城,改名换姓做了守捉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