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阿凡达》导演卡梅隆:本片不是流行文化产物它永不过时

阿凡达

时光评分8.8

162分钟-动作/冒险/奇幻2021年3月12日中国上映

它是中国内地第一部10亿级票房的电影,官方记载内地票房13.78亿元,占据了2010年内地全年票房的接近20%。当年的票房计算途径并不精确,实际票房可能远高于此,还不包含大量看过盗版碟的观众。

《阿凡达》也以一己之力,强势推动了3D银幕在内地的广泛普及。电影上映前的2009年,中国内地银幕数量为4723块,其中的3D银幕不过700块,供不应求的状况可想而知。IMAX-3D银幕更是少得可怜,2010年初全国仅有区区14个IMAX商业影厅,但这14个影厅创造了惊人的1.68亿票房。

《阿凡达》的持续爆火,让全国各地影院看到了触手可及的商机,并纷纷以最快速度来改造升级3D银幕。到当年2月底,全国3D银幕就飞快突破1000块,随后的3、4月份又迎来第二波大规模观影热潮。卡梅隆导演给电影制作带来技术性的革新,而《阿凡达》开启了3D电影元年。从2010年之后,3D电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全面普及。

它结结实实地给中国电影观众启蒙了一回,让大家明白看电视、DVD、网络视频与去影院看电影,真的不一样。当你戴上了神奇的3D眼镜,银幕上的一切都变得鲜活了,潘多拉星球上的奇妙生物全部触手可及。你一边下意识地躲避从银幕中“飞来”的外星陨石,一边又在享受骑在飞龙身上俯冲的刺激快感。随着男主角在结尾处睁开双眼,那种激动之情,就像父母和新生宝宝的第一次对视,无法释怀。

詹姆斯·卡梅隆:当然啦,我拍摄过几部不错的3D电影,雷德利·斯科特也拍过很棒的一部外星题材电影(《普罗米修斯》)。这些电影是用3D原生拍摄的,但还没有哪一部的转换效果,达到了我所认为的使用3D相机拍摄的标准。

作为一个电影制作人,我希望与世界各地的观众产生共鸣。有些人批评这个故事过于简单,我认为并不是这样,它只是具备可理解性,是所有地区所有人都能产生共鸣的故事。你要记得你在哪里,套在怎样的躯壳里,是怎样把想法投射进身体里等等。但如果这个想法主题性强,相对直白,你轻松理解电影是讲什么的,不需要动用太多脑细胞,你只要记得谁对谁做了什么就行,这种电影不是我想制作的。

卡梅隆:《阿凡达》反映出的当下情况,与它刚上映时所反映出的东西一样:我们依然面临着气候变化,植被破坏,我们与自然的关系甚至更糟了。这些在《阿凡达》中都表现了出来,它也是一部永不过时的电影,它在另一个世界发生,是某种意义上的幻想。它能使我们去思考一些问题和解决办法,而不把目光过于针对我们的现实世界。

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依然是全新的,就像它刚问世时一样,因为它不是流行文化的产物。虽然在最初上映时,它代表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但它的确不因流行文化而生,它并不是某种音乐、电影或是电视节目的产物。《阿凡达》有其内核,而现在它的内核依然是独一无二的。我很兴奋现在《阿凡达》能在中国内地的20,000块大荧幕上重映,这些大荧幕全部是3D的,且其中700多块是IMAX屏幕。

现在距电影初上映已经过去了10年,基本过去了半代人。有些人可能从来没在3D屏幕上看过这部电影,他们可能会想“这有啥好看的?这都是十年前的事了!”反正,这次重映会让所有人用正确的打开方式来观赏这部电影——超大屏幕、3D视野……享受你的观影吧,绝对会令你兴奋。

卡梅隆:我们挺幸运的,现在我在新西兰,在这里进行大量的仿真效果制作。我们在洛杉矶和新西兰都有工作室,两个工作室的工作人员长期通过互联网交谈,每天都有海量的文件传输。我的工作主要在新西兰担任编导,和惠灵顿的视觉特效公司一起工作。所以实际上,我可以和其他人在同一屋檐下工作。我们首次制作《阿凡达》时,就是这样工作的。

《阿凡达2》片场

《阿凡达2》卡司合照

3D技术还没有像彩色摄影技术一样——每部电影都是彩色电影,但不是每部电影都是3D电影。有几个技术障碍影响了它的发展,比如放映机的亮度。但我们现在有了激光放映机,有了更亮的放映机,有办法解决。我现在能向你保证的是,即使《阿凡达》诞生于12年前,它仍是3D电影的杰出代表作。这期间,中国电影业也在蓬勃发展。我记不清这期间中国出现了多少块新荧幕,大概是60,000块。

卡梅隆: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每个电影制作人,无论他们是和我一样的“老恐龙”还是新生代电影制作人,都必须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电影?为什么某些东西应该成为一部电影,而不是一部6小时的限定剧或电视剧,更不是那些在流媒体平台上播放的东西?是什么让一部电影最终成为一部好电影?我相信电影院会一直存在,因为有些东西是电影院能提供,而流媒体平台给不了的。

卡梅隆导演

《阿凡达2》概念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