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疯狂小杨哥”回应1亿元买楼的话题频登微博热搜。
“疯狂小杨哥”,如果你平时热衷于刷短视频的话,一定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凭借自己视频特有的搞笑风格,小杨哥在抖音平台迅速爆火,在短时间内就到达了短视频的头部博主。
依靠自己庞大的粉丝基数和影响力,小杨哥开始了他们的直播电商,并且依靠“反向带货”这种独特的带货方式迅速出圈。
在获得了资金的快速累积后,小杨哥也开启了他们的“商业版图”,据了解,小杨哥在社交平台更新了一则动态,称自己花了一亿多元人民币购置了一处房产,用来当做合肥三只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全球总部。并且说明自己是为了给更多的直播达人提供一站式的直播服务,通过资源虹吸效应,最终形成产业带优势,回馈自己的家乡。
无论是在短视频内容,电视直播还是商业领域,小杨哥无疑都是成功的。
在电商直播井喷的节点,我们可以从其中获得一点点启发吗?
今天,我重新整理了一篇过去的文章,希望能对电商直播满怀期待的你,一点点帮助。
以下是重发文章内容。
最近,直播电商这个话题,被很多人解读。
前段时间,“小师妹请教”栏目邀请火牛电商来到直播间,做了一次精彩的分享。
今天,我也把火牛电商在直播中分享的干货,和书中的精彩内容,整理出来,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 1 —
直播,是更高效的媒介
外部环境的高速发展,为直播电商提供了优渥的土壤。
比如说,通信技术的持续迭代,终端技术的不断普及,物流系统的强大保障......
可是,为什么这些外部条件的进化,带来的不是传统电商的持续膨胀,而偏偏是直播电商的崛起呢?
火牛电商说,因为视频直播,是一种内容更丰富、传播更高效的媒介。
完成更加丰富、复杂的内容传播,是直播电商最大的长板。
我举几个例子。
这件衣服合不合身,你可能需要试一试。
这个床垫舒不舒服,你可能需要躺一躺。
这盒小龙虾好不好吃,你可能需要尝一尝。
这些都是体验,是复杂信息。
通过图文,很难介绍清楚。
而通过直播的形式,就可以将复杂的信息,展示给观众。
不知道衣服合不合身,我找一个身材标准的模特,穿给你看。
不知道床垫舒不舒服,我找一个200斤的小伙子,躺给你看。
不知道小龙虾好不好吃,我找一个美食网红,吃给你看。
直播可以将各种各样的商品内容,充分地表达给观众。还可以根据观众的在线反馈,实时调整直播思路,做出针对性的讲解和展示。
你对这件产品有兴趣,那我就特地讲给你听。你对那件产品有兴趣,那我就特地让模特穿给你看。
这就是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来减少交易障碍。
从文字,到图片,到视频,再到直播。单位内容的信息含量越来越高,能击穿的交易决策也就越来越多。
— 2 —
直播,一步步结合电商
但在2016年之前,直播和电商,还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领域。
直播平台上的主播和内容创作者,只能通过观众的打赏来获取收入。
但已有的研究发现,打赏这种形式,终归是有上限的。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
看一场直播,如果我觉得我挺喜欢这个主播,或者是挺喜欢这种内容创作,我可能会选择使用打赏功能。
但我转念一想,不对啊,打赏主播,除了短暂的情绪价值,我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收获。
那怎么解决这个上限呢?
2016年,蘑菇街率先看到了“直播+电商”的机会。
随后,短视频领域的快手,和电商领域的淘宝,都选择了迅速跟进。
在2016年,快手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3亿人。
在这个时间节点,快手在短视频的基础上,增加了直播功能。快手上的一些主播在通过观众打赏获取收入的同时,也开始尝试着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提高收入。
但在当时,大家都只是把直播电商,当成是传统电商的一种补充。
而在2018年的11月6日,某位知名主播在快手上开启了一场长达24小时的直播带货活动,直播间的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超过了100万。当天的交易额,高达1.6亿。
直播带货,一下子就引爆了整个行业。
“买货”和“打赏”,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可以看看直播,买买零食。不仅收获了愉悦的心情,也收获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商品。
而2020年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也大大加速了直播电商的崛起。
在需求一侧,大家的活动都被疫情限制了。
看直播,看短视频,成了大家宅家过程中的一种方便、有趣、低成本的娱乐方式。
根据我们的统计,虽然短视频平台的用户数并没有迎来爆发式的增长,但用户的观看时长增加了40%。
而在直播领域,一些头部平台的直播观众,甚至已经占到了总用户的80%以上。
用户也慢慢养成了新的购物习惯。
以前,是先有需求,再进行有目的的搜索、比较,最终完成购买。
现在,是看着看着,挺有趣,顺手就买了。
在供给一侧,大量的线下商家面临疫情困局,必须寻求线上的破局机会。
可是,传统电商平台的运营逻辑相当复杂,对于千千万万个“普通”的商家来说,难度太大了。
美工、营销、物流......每一个模块都需要专业知识。
相比之下,直播就容易多了。一部手机,一件产品,随时随地就可以开播。
在这种场景之下,一些商家的劣势甚至都变成了优势。
比如说,直播的口音。
这可能会成为主播的一大特色,甚至还能引来老乡观众的共鸣。
比如说,粗略的包装。
原生态的水果生鲜,常常是套了一个塑料袋,或是包了几张旧报纸,就拿出来展示了。但这种别样的包装,透露着产品的自然。
比如说,毫无技巧可言的讲解。
这种真诚感,反而会增强用户的信任,激发出用户的购买欲和分享欲。
在疫情的笼罩之下,直播电商似乎成了一种“财富密码”。
不仅是中小企业纷纷入场,格力集团的董事长董明珠、网易创始人丁磊、小米创始人雷军......一大批知名企业家也亲自披挂上阵。
他们通过个人直播,或者是和网红主播、明星主播合作,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举个例子。
在2020年5月10日的快手联合直播中,格力集团的董事长董明珠,与快手知名主播,联手发起了一场直播。
在不到3个小时的直播中,累计的观看人数超过了1600万,创造了3.1亿元的交易额。
这相当于格力网店一年的销售额总和!
至此,直播电商实现了崛起——从一个锦上添花的补充,成长为了雪中送炭的主角。
可现在,我们有这么多的直播平台,大家都看花眼了。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呢?
— 3 —
三种不同的业务逻辑
火牛电商说,我们总结了三种不同的趋势,它们的业务逻辑,是不一样的。
第一种,是电商平台+直播。
比如说,淘宝、京东、拼多多。
对于这类货架式的电商平台来说,直播更像是一种对商品详情页的补充。
在过去,商品详情页的内容主要是图片和文字介绍,偶尔会出现一些短视频作为补充。
但和图片、文字、短视频比起来,直播就有着天然的优势。
直播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内容,和消费者的互动性也更加强烈,消费者的代入感,自然也就更强了。用户黏性和转化率,一下子就上来了。
同时,这些主播也在不断地成长,影响力也会不断地提高。很多用户都已经养成了定时观看某个特定主播的习惯。
这就相当于是,从用户的其他习惯中,抢到了时间。
但是,这类平台的本质仍然是货架式的电商。在内容的丰富度、趣味性上,还是比不过内容平台。在“时间争夺战”中,它们不见得能占据优势。
第二种,是直播平台+电商。
比如说,快手、抖音。
对于这类内容平台来说,卖货是对短视频和直播的一种补充。
在过去,粉丝会因为内容,而与主播建立黏性和信任,但他们只能通过打赏的方式来回馈主播。
现在,粉丝可以在自己喜爱的主播的直播间里买货了。
这样一来,既回馈了主播,又获得了实惠的商品,逻辑一下子通顺了。
而且,相比于货架式的电商平台,内容平台在内容方面的专业程度更强。再加上算法的精准推荐,和更加流畅的使用体验,很容易让用户着迷。
内容平台,就更容易从用户的其他习惯中,抢到时间。
但是,这类平台的本质仍然是内容平台。在商品的丰富度、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合约的履行能力等等方面,还是比不过传统的货架式电商。
第三种,是社交平台+直播电商。
比如说,微信、微博。
继内容平台之后,社交平台也开始拥抱直播电商了。
我就拿微信举例。
微信先是在小程序上开通了直播电商功能,后又大力发展视频号。
在视频号的空间里,短视频或是直播的消费者和创作者,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公众号的私域关系。
但和公众号不同的是,视频号在私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类似于内容平台的公域广场和算法推荐。
这就相当于是,从内容工具,转变成内容生态。
而微信又是几乎覆盖了所有国人的社交平台,现在又学习总结了其他平台的经验教训。虽然是后发,但成长速度却非常快。
但是,视频号的生态,整体上还处在早期。内容的质量不够高,用户的习惯还没有养成,电商的业务能力还不够专业。
总的来说,虽然直播电商已经呈现出了三种关键趋势,但没有任何一方处于绝对的领先。
那么,对于还在外围观看,却又很想入场的人来说,直播电商的最大考验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