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疑魂》首先讲述了一个小女孩溺亡的故事,但影片更关注的是女孩双亲约翰和劳拉·巴克斯特的命运。
悲痛的夫妇俩从英国的故乡来到了阴冷、天气迥异的威尼斯。丈夫整天忙着修复一家教堂的镶嵌画,妻子劳拉与两位老妇人交上了朋友,其中那位双眼失明的妇人还可以通灵看到过去。
也就在这个时候,丈夫不时地看到一个与死去女儿非常相似的身影。是约翰产生了幻觉?还是克莉丝汀起死回生了呢?
什么可以看见,什么不可以看见正是这部令人震惊的影片所关注的核心谜题。
影片的英文片名看似是一则警告,“现在不要看!”它对影片的结局似乎有所暗示但又未泄露任何实质性的剧情。
如同约翰一样,观众直到电影剧终才明白一直以来的“警告”所为何物。
事实上,导演罗伊格希望观众能够睁大眼睛,特别留意那些由特定意象组成、结构与众不同且千变万化的图案。
导演在他的早期作品,如《迷幻演出》和《小姐弟荒原历险》中曾尝试过复杂的可视化编辑。
在《威尼斯疑魂》中,他利用这种技巧烘托出一种危机感并且突出了两位主角受伤的心理状态。
水上的涟漪、红颜色、破碎的玻璃、对滴水嘴和雕像的特写,这些意象在令人坐立难安的时刻反反复复出现。
观众在不经意间便可瞥见,恰似约翰用余光瞥见那个红衣人一般,这些细节不知不觉间营造出一种极端妄想的氛围。
或许,影片中最为人所熟知的碎片式剪辑样例便是约翰与劳拉在克莉丝汀溺亡之后的首次性爱场景。
镜头在行云雨之欢的夫妇和穿衣出门赴晚宴的夫妇这两组分离的画面中快速切换,使得这段性爱场景产生了与同类作品全然不同的效果。
相较而言,片中这一场景感情真挚、气氛紧张、忧郁又有一丝幽默,而且非常逼真,当时的观众还以为这场戏完全是真实的。
观看这部影片,观众不得不仔细推敲之前的画面并且反问自己,“我真的看到了吗?”剧中的约翰便是无法看清自己可以预见未来的事实。
他不相信所谓的心理学。当劳拉告诉他那位可以通灵的妇人在威尼斯“看到”了他们的女儿,约翰的反应却是买醉然后发怒。
甚至当他自己在运河中看到克莉丝汀的倒影在水面上荡漾,他也拒绝敞开心扉承认鬼魂的存在。
在《威尼斯疑魂》中,眼见并不为实。你首先必须相信所见才能真正看见。
罗伊格和他的编剧艾伦·斯科特和克里斯·布莱恩特发现约翰故意“失明”看不见的时候有时会产生一种神秘的诙谐感。
当约翰在威尼斯如迷宫一般的小巷中迷失方向,他曾停在一家眼镜店的招牌下。招牌上似乎写着“现在请睁大双眼!”
约翰全然忽略了这句提醒匆匆而去。
在另一场景中,约翰忙着寻找那对古怪姐妹的住处却被人错以为是偷窥狂。约翰总是分不清方向绕回原处。
对于他而言,时间与空间缠绕在一起呈扁平状,就像它们在罗伊格的剪辑之下所呈现的状态一样。
威尼斯是拍摄一部记忆幻觉主题的恐怖片最好的去处。城中的每一个角落无不让人想起死亡与腐朽,小桥和水道看起来尽是同一番模样。
《威尼斯疑魂》拍摄于意大利度假胜地或其附近,避开了旅游热点。影片主要聚焦于运河中的死水,借助于潮湿的通道、教堂和空荡荡的旅店构造的一个迷宫形成了一个圈套。
在观众看来,罗伊格镜头下的威尼斯是陌生的。他们听到夜晚的哭喊声、附近某个地方传来的钢琴声还有四处回响着的脚步声。
“威尼斯就像是座被冻在透明胶质中的城市”,失明的通灵妇人说道,“我的姐姐讨厌威尼斯。她说这座城市就像是一场宴会,所有的客人都死了,离开了。城市里到处都是幽灵。”
片中,镜头时常落在积满厚厚灰尘的家具和紧紧关闭的窗户上,像是在提醒观众留意景物背后所隐藏的东西。
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得知有一位连环杀手仍逍遥法外,这时那种危机感变得越来越厚重。影片直至临近剧终才揭示这一真相,但罗伊格其实在此之前已经为此埋下了伏笔。
在第一幕中,凶手曾出现在约翰准确详尽的回忆中,但正是因为显而易见反而容易错过。一位警察巡官在车站边与约翰谈话边胡乱涂画着一张精神病患者的画像,“你害怕什么?”他问道。
关于凶手的这出次要情节给万花筒般的影片又增添了一层色彩,使得观众对所看到的一切都产生了怀疑。
难道克莉丝汀是个鬼魂,还是存在更为凶险的事情?那对姐妹是不是知道许多她们不该知道的事情?
最终,罗伊格将镜头对准了命运,呈现了一个着实令人毛骨悚然的结尾。
罗伊格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对“电影语法的练习”。这在剧中那场精彩绝伦的受天气影响的连续镜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镜头伊始展示的是降神会,最后则转向葬礼。《威尼斯疑魂》令约翰不得不仔仔细细观察死神。
最后,在一座雾气弥漫又阴冷潮湿的威尼斯小教堂里,随着记忆画面变得鲜活,悲剧在恐惧与醒悟交替闪现之下也悄然而至。
罗伊格在这部时长108分钟的影片中使用了数不清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蒙太奇、意象和被忽视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