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最“伟大”的爱情,激发了她最黑暗的创作

最近,娱乐圈的八卦比较多,吃“瓜”群众们也随着明星们的分分合合,在“终于相信爱情了”和“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之间兜兜转转。而我最近看的一部由青春偶像艾丽·范宁主演的《玛丽·雪莱》,其实从某种程度上,也能对当下发生的这些八卦,构成一个有趣的注脚。

而由沙特阿拉伯第一位女性导演海法·曼苏尔执导的《玛丽·雪莱》,讲述的就是这位传奇女作家最传奇的一段经历。如果概括起来,正如电影海报所说:“她最伟大的爱情,激发了她最黑暗的创作。”

毋庸置疑,出身对一个人的命运起着关键作用。

时代也是助推者。

然而,再惊世骇俗的人遇到琐碎生活,也是一地鸡毛。

虽然和现实有出入,但有很多资料都显示,在玛丽怀孕期间,秉承“自由联合”婚姻思想的雪莱和其同父异母的妹妹——也就是后来当了拜伦情妇的克莱尔,走得的确很近;玛丽的女儿(实际上已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的死也确实是由于雪莱的鲁莽和任性导致的——不过他当时不是为了躲债,而是执意要求玛丽连夜带着生病的孩子去罗马投奔他。

影片的题眼也正是雪莱和玛丽关于《弗兰肯斯坦》结局的一段讨论:当雪莱建议玛丽把怪物写成美好的天使时,玛丽断然拒绝。

尽管影片很多情节的转承没有足够的铺垫,人物塑造上也存在诸多不足,但一些细节却值得玩味。

所以,本质上,《玛丽·雪莱》并不是一部鼓吹女性主义的作品,历史上的玛丽本人,也从来不是什么女性主义者。她曾说过,“我的性格决定了我不可能再写一部《女权辩护》,我总是无法宣告自己”、“对于女性问题,我从未确定自己的观点,我认为不是撤销所有的束缚,就能保证社会的进步,人生来总是要学会自我否定”。

玛丽最大的“惊世骇俗”或许是她很早就认识并接受了缺陷:他的父母、雪莱和拜伦这些人身上的缺陷,她自己身上的缺陷,当然,还有爱情上的缺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