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评39:为什么很多人讨厌孟烦了?

很多人跟我说,他们讨厌孟烦了。甚至孟烦了的扮演者张译先生,也明确表示过,不喜欢这个角色。

24岁,正是一个人最好的年纪,应该像小书虫一样意气风发,应该像豆饼一样初生牛犊不怕虎,应该像何书光一样尽情地展示肌肉和荷尔蒙。

可孟烦了却佝偻着腰,拖着伤腿,一脸沧桑,显示出这个年龄不该有的那种成熟和老到,和中年人龙文章称兄道弟,和老年人郝兽医互引为知己。

他一度觉得这就是生活,这就是聪明。他看透了人性,想通了他所遇到的一切问题,但还是一事无成,总觉得哪里不对。

中国人称这种状态叫做“少年老成”,是个褒义词。谁家要是能出个少年老成的孩子,邻居们会很羡慕,家长也很自豪。

孟烦了他爸就是这种家长,烦啦之所以成为这个样子,和他爸在他童年时代简单粗暴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当年孟父造了一台小型永动机,拿到家里显摆,让家里的八音盒不停地发出美妙的音乐。可就在幼年孟烦了尚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幻想那声音能响到世界尽头的时候,孟父发现了自己这一发明的荒谬,一锤子将八音盒砸了个稀巴烂。

此事给孟烦了留下了巨大的童年阴影,对所有未知事物都报以怀疑态度,对所有好事都不敢报太大希望。

---------这是孟烦了自己的一面之词,他把自己24岁以前自己经历的一系列失败,归咎于父亲。

而这样的归咎,一方面更加说明他当时的懦弱,一方面也在陈述着他的不甘心。

这是在写孟烦了吗?只需把这个名字换成我们的名字,只需把理由换成我们的理由,那说的不就是我们自己吗?

是的,我们不是讨厌孟烦了,而是在讨厌那个在现实与梦想中挣扎的自己,讨厌自己所在的状态。

我们这一代,乃至我们的上一代,上上一代,都曾在这样的状态中纠结过。我们国家长期处于贫困和浩劫,乃至战乱之中,我们盛产这种少年老成之人,以使得我们和我们的子弟,能够在残酷的环境中苟活。

与许多不切实际的希望比较起来,还是性命要紧,还是生活要紧。这样的现实抉择,并不需要做太深刻的思考,就能决断。不信回去翻一翻大家自己家里的家谱,家规之类,十有八九,都是往这方面教的。

我周围的朋友,若到二十几岁,还摆出一副天真无邪或者心比天高的样子,是要被众人嗤笑的,划归“轻浮”“不可靠”一类。就像《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孟烦了迷龙他们对待小书虫的样子。

我们和孟烦了一样,青春被诅咒,而且那些咒语,不像孙悟空的紧箍咒,念的时候不会痛,还会很舒服。我们会用崇拜的眼神,看生活中的各类唐僧,觉得他们说得好有道理。

孟烦了很幸运,遇到了能招魂的龙文章,遇到了可以给他解咒的怒江战场,并攻陷南天门树堡,完成自我救赎。

而现实世界的我们,还在自己的收容站里,为下一顿吃食折腰沉思,拖腿蹒跚,眼巴巴地看着青春逝去,以待缅怀。抬头45度,南天门就在对岸,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个龙文章,带我们攻上树堡。

孟烦了常有,而龙文章不常有,即便他真的出现,你也未必会愿意追随。

为奴是种习惯,若有人让奴们不必思考,就能达成一种幸福生活,奴们会称其为伟人。而龙文章不是朱元璋,他不是要指定所有的人,做一种相同或者相似的选择。龙文章的伟大并不明显,他唤醒孟烦了们对自我的认知,去选择做自己想要做的事,过各自的生活-------哪怕那选择不幸福,也是自己的。

与其追随别人,我们何不认真想想,追随潜意识里,曾经勇敢过的自己呢?

用小书虫的一段语无伦次的台词,作为礼物,送给我的读者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