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剧情上最大的让人出乎意料之处

这个问题问得好,先不论具体细节,其实老谋子的这部电影整体的剧情就足够让人出乎意料了。

《悬崖之上》的叙事重点在后续推进过程中其实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失焦。任务能否完成不再是牵动观众心弦的第一要素,更重要的是由四人组成的小分队能否顺利脱身,潜伏于敌方特务机构高层的周乙,结局又是怎样。

这使这部片子与已类型化的谍战片形成了一种区分:重要的不是谍战事件和任务的进展,而是人物命运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意义。

其实在此之前已有了很好的例子,以李安的《色·戒》为例,最令观众牵挂的是王佳芝和易先生的纠葛,是人性在扭曲环境中遭遇的严峻考验。它的重心从智斗环节逐渐转移到对于人物及人性中深层次的部分。

而《悬崖之上》显然也是如此,从叛徒出现的那一刻起,影片的叙事重点便开始向特工们的处境转移,重要的不是任务的进展如何,而是特工小队到底能否幸存,成为影片的首要悬念。

当谢子荣跪在行刑队前,因为对去世的恐惧而选择成为一名叛徒时,影片便面临着两条走向:第一条是传统的谍战片叙事模式:特工小队在遭遇背叛困境之下继续执行任务,克服重重险阻,最终揪出叛徒,顺利完成任务。

但叛徒如今已不是一个隐蔽的角色,他的身份十分明确。沿着这条道路发展,影片将失去谍战片最重要的悬念,成为一出披着谍战外壳的闯关式戏剧。

很显然,张艺谋摒弃了这种模式,选择了影片现在所呈现的另一条走向:特工小队被迫中断任务,现在他们要做的是如何确保任务的具体内容不被敌人知晓,并且可以全身而退。

这就非常有意思了,因为它不同于我们印象中的谍战片模式,观众们在困惑中被“乌特拉”任务和特工小队的人物命运双重牵扯,最终完全聚焦在了后者而不是任务本身。

所以,有了这个剧情大方向上的出乎意料,我们才能来谈具体情节上的出乎意料。

以张宪臣被敌方特务抓捕一事为例,事件的起因是一组需要购买作为密码本的《梅兰芳游美记》来破译组织下达的命令,但对于经过严密训练的特工来说,小队仅仅携带一个密码本是不符合现实的,说实话这挺让我出乎意料了,但你可以把它当作剧情的瑕疵,而真正出乎意料的是下面:

当张宪臣本可以顺利脱身时,他发现了马迭尔宾馆前的流浪儿,那可能是他的孩子,于是他离开汽车,再次身涉险境,最终被敌方特务抓获。

与前一点类似,这一点同样对张宪臣受过严格训练的特工身份造成了损害。这两点都有悖于人们对时尚特工的认知,我们总是习惯了谍战主角赖以逢凶化吉的理性,怎么能犯下这种出人意料的错误。

但请注意,这个情节迎合了人们对于人性的认识。

依据以往谍战片对人物塑造的惯性来看,信念和理智总是要战胜个体心中存在的自我之爱。但在《悬崖之上》中,这种心理斗争被赋予了更现实的背景:妻子王郁身陷敌方特工阵营,音讯全无,生死未卜,而两人曾经约定,只要一方能活下来,就要找到孩子。

在这种绝望的心境之下,张宪臣的感性最终战胜了理性,直接导致他成为了一个有瑕疵的英雄,也顺势引出了奉献和牺牲的主题:张宪臣做好了奉献自己的觉悟,在监狱中守口如瓶。

到了这里,影片整体剧情上最出彩的设计,也是最出人意料的情况出现了:

本应执行任务的特工小队结果成为了行动最受限制的角色,被抓捕的张宪臣自不用多说;楚良和王郁被困在敌方特务安排的别墅中,丝毫不能动弹;小兰势单力薄,仅凭她一人难以突破敌方设置的层层陷阱。

重点来了,本应潜藏在深处的周乙反倒成为了行动最为自由的角色,被推上了前台!而事实上,他也同时成为了观众的眼睛在影片当中的内置,他是特工小队所有经历的见证者。

于是,于和伟饰演的周乙自然而然地承包了后面剧情中几乎所有的出乎意料与反转担当,营救张宪臣、海报上划对号、与老金和科长斗智比比皆是。

但个人印象最深刻的出乎意料还是影片在第1:28分时,当楚良在车里杀死了老金,此时已引起了特务们的注意,周乙不得已请求下车查看,老谋深算的科长命女特务尾随。

此时的态势已形成了僵局,一方面,假扮老金的楚良在车中不敢动弹分毫;另一方面,周乙作为查看者,如果不揭穿楚良势必暴露自己。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空气和漫天雪花似乎都要被紧张的气氛凝结,作为观众们当时大脑或许也在飞速旋转,但毫无办法。

但这时周乙突然拔枪射向楚良的座车,并故意将子弹打偏·····一下子让观众顿时拍案叫绝。

这样既保全了自己,又将僵局挑破,迫使楚良开车逃走,同时用老金的“尸体”拦下了不明真相的追兵。绝!

最后说一句,影片尾部,当谢子荣和科长决定用老金莫须有的“高级卧底”身份当作破获“乌特拉行动”的显著成果向上邀功时,是多么的讽刺。

而这种讽刺,或许不仅是针对影片中的那个时代和那群特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