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与异境——电影漫记之《小岛惊魂》与《剪刀手爱德华》

大多数电影都有鲜明的主题。 比如《小岛惊魂》,悬疑恐怖片,人是鬼还是人颠倒;比如《剪刀手爱德华》,科幻言情,非鬼,非人类与环境的冲突。

毕竟《小岛惊魂》并没有颠覆我们的存在感。毕竟电影不是讲人变成鬼,而是鬼变成人。如果鬼可以用潜意识变成人,那么人自然不会相信潜意识会变成鬼。有趣的是鬼和光的关系。即使全片关于鬼为什么不怕光的问题可以算是中国传统的刻板印象,但在真相大白之后,鬼对自己未来“光”的追求让我陷入了一点思考:如果鬼也能追求光;人应该追求黑暗吗?这种严格区分人和鬼的思维显然不是影片中所提倡的,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很难清晰地识别自己。我只能说,现实社会中,确实有追求黑暗的人,比如现实主义作品《狂飙》中的高兄弟等等。

有意思的是,当《小岛惊魂》带着观众把几个人变成鬼的时候;《剪刀手爱德华》反而把一个鬼变成了人。 于是两部电影的相似之处出现了,我们不妨称之为“身份片”。无论是人变成鬼,还是鬼变成人,创作者给出的答案都是一样的:只能回到自己的世界。 所以,如果说两位导演都“心胸狭窄”是苛刻的话,他们还没有达到更广泛的自由、平等、博爱。毕竟导演不是鬼,是人。 这个世界的人(那个世界的鬼)要跨越两种身份真的很难。

所以,无论《剪刀手爱德华》的美式温情有多震撼,终究只能得到一个极其令人失望的答案。无论母亲如何接纳和帮助爱德华,无论爱德华如何表达自己内心对人类的善意,伤害依然不可避免,最终我们分道扬镳。 这个世界是由爱驱动的吗?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还有一个有趣的是,无知的人又可爱又可恨。但是,我们年轻的时候,可以尝试和这个世界竞争,然后最后发现,这个世界终于在了,我在衰老,在死亡。 我们一直认为外星人在异乡是不死之身,所以他们终究不必像人类一样软弱,可以实践他们对亲情和爱情的执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