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迅几乎一生没得到母亲的爱,为什么?最后跟母亲和解了吗?

生而为人,谁不是一路艰辛一把泪。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都逃不过。

朱迅母亲去世为啥能上热搜

前一阵,主持人朱迅送别母亲的消息上了热搜。照片中,朱迅穿一身黑衣,手捧母亲遗像,表情哀伤,无精打采,完全没有了往日的精气神。

这本来是很普通的事情,生老病死、生离死别、儿女悲痛。可是,为什么冲上了热搜?

如果了解朱迅与母亲生活,就会知道,这一对母女没有缘分,一生之中在一起的时光寥寥可数,朱迅曾经怀疑母亲是否爱她。

朱迅之家与这个“迅”字很有缘分。父亲是新华社记者,曾经在日本工作,这段时间里朱迅来到日本留学。母亲则是金陵女子大学中文系高材生,崇拜鲁迅,所以 3 个女儿名字中都取了一个“迅”字。

朱迅在中学时进入演艺圈,寒暑假排得满满当当,在北京跟姥姥一起生活。父母和两个姐姐在日本生活。这也促成了17岁时朱迅决定放下已经在中国取得的成绩去日本留学。

  • “老不离家是贵人,少不离家是废人”,在姥姥的叮嘱中她来到日本。但有点奇怪的是即使朱迅来到了日本,她跟父母仍然没有多少见面。

    她在日本留学,一年需要120万日元,这个钱要她自己打工去赚,父母没有帮忙。

    她得了癌症动过两次手术,钱要自己掏,做完手术后妈妈只来陪她不到半个小时然后就没有再来,爸爸没有来过,因为朱迅提到爸爸唯有一次去过三姐妹租房子的地方,还不是她在生病期间。

    这些有点奇怪是吗?

    后来,爸爸去世了,那时朱迅已经成家,事业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却选择去加拿大,自己住进那里的养老公寓。

    朱迅多次挽留都没用,“在去机场送别母亲的那天,老太太一直没有回头”。这成了朱迅心里的一个结。

    世间只有一种东西对人最有吸引力,很可能成为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这个东西统一叫做“爱而不得”。

  • 对于朱迅来说,能够在母亲的怀抱里依偎一会,她的伤口也许不会那么痛,但这样的小愿望竟然很难得到满足。

    在一档综艺节目里,情到深处的朱迅双眼含泪、望着远方,那个可能是加拿大的远方,大声喊:“妈,回家吧!想你了”。

    终于在2023年2月份,朱迅的母亲回国跟朱迅一起生活,这成了她最开心的一段时光,她们发了在一起唱歌跳舞,却不料仅仅两个月后,朱迅心里最在乎的人永远离去了。

    朱迅与母亲不和?

    我们并不是当事人,里面的各种情况不好猜测。去看网上的文章,好多文章说她们母女关系不好,直到母亲去世前她们的关系才有点缓和。

    然而,这样根据有限的信息去评价别人有失公允。我详细阅读了朱迅的著作,完全根据朱迅自己的原话能够提取到这些信息。

    为什么朱迅在日本留学没有得到家庭的帮助?

    想帮也帮不上啊!朱迅在《阿迅》这本书里说“父亲月工资5万日元,折合人民币3000元(据当时汇率),母亲是编外人员,月工资800日元”。

    800日元是个什么概念,朱迅说,“在车站边面店里吃一大碗叉烧面花650日元,再加个蛋150日元,正好八百”,他母亲一个月辛苦赚来的工资,只能吃这样一碗面。

    她父亲月薪5万日元,听上去挺多,折合3000元人民币,但不要忽略这个信息,他们挣着一贫如洗年代的中国的工资,生活在日本这个发达国家里。我们还是用朱迅原话来理解她父母的生活吧。

    “今天爸爸的情绪似乎特别好,还看到了一盒葡萄,好大,可是太贵了,要6000多日元!”一小盒葡萄6000日元,8小盒巨峰葡萄就是48000日元,她爸爸的月工资仅能买8小盒巨峰葡萄。这样的收入,基本生活都难,更不要说帮女儿每年120万日元的高额学费了。在那个困顿的年代里,他们一家的生活也是悲凉和无奈啊!

  • 也许觉得,既然经济上支援不了,时间上多陪陪照顾一下也行啊?同样办不到,按照工作纪律,朱迅的父母请假的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所以,朱迅动手术后母亲请假来看她,只待了二十分钟,就不得不走了。

    这并不能表明朱迅的妈妈不爱她,在特殊的年代,在敏感的国家工作,稍有不慎,会面对什么,很难说,大家可以去想。

    看到平时活蹦乱跳的朱迅现在一个人平躺在了床上,她妈妈的内心肯定已经崩溃了。有哪个父母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不是坐立不安六神无主恨不得把病转到自己身上。朱迅的母亲也是妈妈,还是一个把“爱是推动世界的最初原动力,也是最有力的能量”当作座右铭的妈妈。你可以想象,在不得不离开的时候,她的内心一定痛得心如刀绞,她会在回去后找个角落哭得伤心欲绝,在命运的挫折面前,在灾难来临的时候,每个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这样的。

    所以,她给朱迅买了一个西瓜。对当时的他们一家,西瓜不是个普通东西。一盒葡萄6000日元,朱迅打工八九个小时能买给父母吃,但是,西瓜,朱迅想都不敢想,西瓜本来在日本就贵,是朱迅和朱迅家人做梦都吃不起的东西,因为她一个月工资只能吃一碗面,这个西瓜花掉了朱迅妈妈半年的所有工资收入。

    朱迅动完手术第二天照样去刷盘子,她要支撑自己的生活,还要自己赚学费,手术的钱自己掏的,已经是很大的一笔额外支出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在手术的第二天咬着牙去洗盘子,还要对所有人笑,他说:“没有人有义务同情你”。

    忙碌几个小时后,刀口蹦开,鲜血染红了衣服,姐姐用布裹起来,明天还得去,反反复复,“刀口处发出臭鱼味了”,朱迅自己说。

  • 有谁的生活是容易的?越是有大成就的人,付出就越多,经历的苦难也越多。

    曹德旺也提到过自己的童年生活,他的母亲每天都要坐在床沿边,含着眼泪喊着“德旺,起床了……”,一手轻轻地推被子里的曹德旺,一手抹着止不住的泪花。

    只不过,坚强的人、把注意力放在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只是会诉说流泪的人,他们把灾难当磨砺、当教育、当成长,哭过之后爬起来努力向光明奔跑,最终成就了自己。

    朱迅手术当天刀口疼痛,每当疼得厉害的时候,她就自己强忍着爬起来,吃一口妈妈买来的西瓜,嘴里都是甜甜的滋味,再想想不敢有一丝放松的生活,想起亲人,眼泪从脸上留下来了,也有一些流进口腔里,咸咸的,在刚才还是甜味的地方。

    她一定能够理解母亲的苦衷,因为她知道这个西瓜对她妈妈来说有多贵。她肯定懂父母的无奈。

    生活啊,生活

    很多时候,好多当父母的都被无奈裹挟着跌跌撞撞前行。想疼孩子,无能为力,我觉得可能多数父母是这样。只考虑自己的父母应该也有,但是会非常少非常少。

    我的父母在别人眼里应该就是属于那种非常少的。我老家在农村,家里种的土特产,我从未吃过父母的。萝卜白菜我吃岳父家的,香椿、花椒,我虽然吃父母的,但要拿钱买,比如我要拿十几斤香椿回来跟同事分着吃,市场价如果10元,我一般给600元,骗她说别人托我买的。我妹妹也这样,喜欢老家的花椒,拿几斤,一般也会给几百块钱。今年春天妹妹回老家照顾老人十二天,因为冷,想盖两床被子,老妈不让,直接给她卷走了一床,还说是我不让。前几天妹妹又回来,在饭店里跟我说这事,越说越委屈,我抱着她她哭了好久。我每次回家都经历这些,我回去干点活,直接上山,中午也不回家吃饭,干到下午四五点拖着没有一丝力气的身体回城吃饭。

    我妈心里只有活、自己得到什么,没有孩子累不累,饿不饿,不爱孩子是吗?

  • 但我们三个孩子虽然心里凉透了,但都很理解他们。我母亲从小残疾,我姥爷在中央给首长当勤务兵,部队的配给粮根本不够吃,就把我妈叫去专门负责到处挖野菜,跟粮食掺起来两人能吃饱。这样的艰苦环境中长大的人,可不就是守财奴,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吗?如果没有大格局,难免如此。她本来就是残疾,心里觉得不如别人,再加上我父亲在58岁中风偏瘫了,生活不能自理好多年了,这更让我妈更没有安全感。

    她们都是苦命人,能把孩子养大没有饿死已经很厉害了,不能跟他们计较。还有,如果我能把他们的生活搭理得特别好,比如说让他们手里攥着几百万,他们也许就会少一点生活的压力,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我做得不够好。

    善待父母,是很自然的事

    年轻人再难,还有未来。而父母们,已经差不多啥都没有了,吃饭的胃口都没有了。孩子还跟父母计较啥?都是可怜人,父母走到今天不容易,可能他们能给的物质很少,但心中的爱肯定不会少。我觉得父母越不容易,给的爱越少,他们的爱反而就越珍贵,越值得珍惜。就像朱迅的妈妈只能给朱迅买个西瓜,可是这个西瓜表达出来的爱要跟马云给孩子买一辆法拉利差不多。

  • 一个人的成就与格局大小成正比,这不是谬论,心理研究已经表明,如果仅仅为了取得一般的小成绩,任何人都可以达到,靠聪明可以、靠胆量可以、靠拼命可以、走捷径也可以,但对于比较大的成就,没有豁达的心胸一般成不了,一般人走着走着就再也上不去了,明眼人一看:他性格里的东西挡住了他。几乎吃遍了天下的苦的朱迅依然达到了很高的高度,这足以证明她的格局、才华、意志,都达到了很高的高度,怎么会不理解一生生活贫困、颠沛流离的母亲。

    “等我老了,你弟弟妹妹们不知道有管我吃饭的没?”我家族里年龄最小的叔叔曾经跟我说。他的孩子都很出色,儿子常年在国外,女儿在很远的大城市工作,一年也就回来两三回,有时候过年也回不来。经常不见,感情就很淡。

    我根据我的经历很肯定得告诉他:肯定会的,你们现在用不着他们,当需要的时候,孩子跟父母没有那么多的计较,一切都是很自然的事情。这绝不是安慰他,而是我亲身经历后坚信不疑的东西。

    我曾经以为他们不爱我,我也不爱他们,可父亲几次生命垂危的时候,我就想救回他来,心里没有算计值不值,所以,我猜想朱迅跟母亲即便很少生活在一起,即便心里有微词,只要父母到了身边,爱就会自然而然地茁壮成长。

    因为这本来就是很自然正常的事,父母给了生命,我们才有了今天的一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