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脐带》豆瓣开分7.6分。
影片由傅若清担任总制片人,曹郁、姚晨监制。
青年导演乔思雪编剧并执导。
巴德玛,伊德尔主演。
影片讲述了儿子陪患病母亲寻找记忆中“家”的故事。
影片中的温暖亲情,让人感动不止!
观众称赞:电影视听效果一绝,母子亲情更是让人热泪盈眶。
电影里,塔娜有句台词,大意是说:
“阿鲁斯,我喜欢你现在做的东西,蒙古草原不该只有马头琴和呼麦”。
蒙古电影也不该只有草原、蒙古包,贫瘠、原始,这并不是真实的内蒙古。
真实的蒙古草原上有巨大的白色风车、
有巡视羊群的无人机、有无比精致的服饰,以及更有风味的现代化城市。
电影讲述做音乐的儿子带着患有阿兹海默症的母亲回到草原寻找家园的故事。
近两年同类型题材不乏佳作。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以第一视角展现此类病人混沌的精神世界。
《妈妈》讲母女和解、身份互换、相生相。
而《脐带》所展现的是告别。
母亲剪短脐带,孩子方能长大。
孩子系起绳子,母亲才不会走丢。
然而脐带终究要断,我们该如何和亲人告别,
电影试图以极度诗意的方式来作答。
导演选择地规避掉了阿兹海默症残酷的一面,
让患病的母亲回到她小女儿的时候。
阿爸和额吉总是笑意盈盈地看着她,盛装的姐姐邀请她来共舞。
那画面太温暖,让人忍不住一次次地踏进那条河。
她总说,这里不是我的家。
她的家有一棵树,一半生,一半,树干交结在一起。
为了找到那棵半生半的树,儿子阿鲁斯重新启动苏式摩托,
拉着蒙古包,带着母亲一路向北。
途中强拉牧民的绵羊给迷途的小山羊喂奶,惨遭大叔叱骂。
试图横穿私人草场,却被无人机一路喊话驱逐,
娜仁左格妈妈开心地喊,“长生天在说话!”
母子的旅途又惨又好笑,但总是温情脉脉的。
毕竟没有哪个骂骂咧咧的老爷们儿可以抵挡阿妈的拥抱。
很久很久之前,阿妈还是个小姑娘。
很久很久之后,孩子就变成了父母。
塔娜加入阿鲁斯母子的行列后,娜仁左格妈妈便有了阿爸和额吉。
于是她的意识进一步退化,完完全全变回一个小孩,
牵着父母的手在河边的篝火堆旁尽情地欢歌悦舞。
人来到世界,便是向而生,
走到一生的尽头,又会回到生命的原始形态。
也许这就是那棵半生半的树的寓意,
生交缠,无休无止。
影片的最后,娜仁左格妈妈问阿鲁斯:
“你为什么哭了?”
——“因为我很伤心。”
“是你心爱的姑娘不理你了吗?”
——“不,她很爱我,只是她忘记了。”
怎么会有演员把母亲的慈爱温柔和少女的娇憨天真同时演得这般好。
不知道现在的影院,能否想象一部好的作品,
在经过多少人的心血创作才能出现的那一刻有多么激动。
同时作为热爱电影的观众,
又多么希望能有一些好的电影能够被别人看到。
是多么希望能够被人知道,哪怕只是多一点点支持,
能够多一点排片,都是对电影人莫大的鼓励。
但面对的就是附近几十公里都没有排片,让自己的推荐显得格外无力,
不管怎么宣传,但面对没有排片的硬伤,电影能怎样呢?
为什么就不能给好的文艺片,多一点市场,
哪怕多一点点机会,让别人去了解,让别人去观看,哪怕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