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本周开演 | 剧名解密:为何叫「呼吸」

这部以描述一对当代夫妻要不要孩子的问题展开的一系列矛盾焦虑的戏,在多场演出后的观众讨论群里曾被许多人问起过:“为何会被命名为《呼吸》呢?”命名大有来头,这里面蕴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呼吸》历经多个国家、多种演绎,在2011年华盛顿首演时,其英文剧名为 “Lungs”,即“肺”的复数。

我们曾试图寻找过该剧编剧Duncan Macmillan写下这个词的用意,他同时也担任了2011年首演版的督导,然而对于为何会选用“Lungs”这个单词作为剧名,他本人其实并未作出非常明确的表述。

  • 编剧:Duncan Macmillan

    2012年这出剧目在加拿大上演之后,当地剧评人也有过对剧名的思索:“我不知道Lungs这部戏为什么叫作Lungs,可能是这个剧本里的两个角色对于环境状况进行了很多探讨,讨论到他们两个和其他所有人都在呼吸的空气的质量问题。但是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一直在说话(一直使用到肺部)。”

    或许所有高明的创作者皆是如此, 他们把概念提取成高度抽象的符号,再揉进具象的戏剧角色和故事里,解读一个符号,一个名字,是我们和观众需要一起做的事,而这件事其实颇有乐趣。

    我们在处理剧本的过程中,依旧在不断寻找关于“Lungs”的阐释。

  • 《呼吸》孔雁、李嘉龙版剧照 摄影 | 鲍雁洲

    在剧中, 是一个在读女博士

    是一个自由音乐人

    他们看纪录片看艺术电影,他们分类垃圾保护环境,他们购买公平贸易产品抵制连锁。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以社会传播的各种正向准则,不断向彼此确认这样的自己是否算是 “好人”

    一场在宜家开启的关于“孩子”的谈话炸出了这对年轻情侣潜藏的焦虑。

    在这部作品中,时间和空间在两个角色不间断的对话中飞速地转换着,这种近乎歇斯底里的飞转节奏让观者甚至无法跟上场景转换的逻辑,然而 这也正如现实的残酷,你还来不及为下一步的行动作出思考,未来就以你所担心的图景在眼前变成了过去。

    《呼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部让观众呼吸不过来的戏,连续不断的台词,快速的转场,和男女主人公没有换装,没有中场休息,没有时间线提示,至始至终他们的焦虑都在传递,剧中二人反复出现的台词都是 “试着深呼吸”

  • 《呼吸》孔雁、李嘉龙版剧照 摄影 | 鲍雁洲

    肺是人类活动的必需器官,肺由两片连接成,缺了一片尚可苟延残喘,但生活却遭到了创伤,这是肺的功能,也更像是伴侣之间的关系。

    2013年Katie Mitchell导演将这部戏引进了德国,并加以自己理解和表现方式重新编排,而这次因为在德国演出,柏林邵宾纳剧团首次将英文剧名Lungs翻译成Atmen,这是德语“呼吸”的动词,Katie Mitchell是一位与编剧关系非常密切、合作过很多戏的导演,所以这版Atmen的德语翻译,我们可以理解为是被编剧许可的。

    Lungs是英语的名词,Atmen是德语的动词, 而中文的“呼吸”将这两种词性兼容并包,它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中文的博大精深,将编剧和历任导演的思想与心血融汇为一体,成为延续,而由此诞生了中文版的《呼吸》。

  • 《呼吸》孔雁、李嘉龙版剧照 摄影 | 鲍雁洲

    一部从生理器官出发

    发展为生命体运作的戏

    一部似乎一直在讨论身体的物理功能

    讨论生命外部的生态环境的戏

    当两个没有具体姓名,在剧本中只被称为“男”、“女”的人在舞台上把各自生命的气息抛向剧场空间的时候,我们碰撞的是什么?

    让我们和演员、和角色、和这部戏一起,让我们呼吸交融,去感受空气的流动,感受“呼吸”的意义。

    本周开演!

    演艺大世界·2022国际戏剧邀请展

    10.28-10.30 椎·剧场话剧《呼吸》

  • 丨演出时间丨

    10月28-30日 19:30

    丨演出地点丨

    中国大戏院

    丨演出票价丨

    480/380/280/100元

    丨购票链接丨

  • 为了让所有观众放心走进剧场、安心观看演出,中国大戏院将严格按照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要求,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场馆防控管理工作,包括公共区域的卫生消毒、观演现场的隔座措施、数字哨兵登记等,做到防疫 “三件套”,防护 “五还要”,以确保演出顺利进行。

    防疫工作是对每一位观众及演职人员健康的一种保障, 建议观众朋友们合理安排行程,尽量提前做好进场准备,以免延误观演。

    更多精彩演出将陆续发布,期待与您在剧场重逢!

    中国大戏院 世界大舞台

    中国大戏院正在不断努力

    把“世界大舞台”的理想变成现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