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叫我“赌神”》透支情怀?《今日影评》点评周润发银幕新作

电影《别叫我“赌神”》讲述周润发饰演的吹牛辉答应帮昔日爱人照顾患有自闭症的儿子,为了帮助他重获新生,吹牛辉决心摆脱失败者的标签,决心和儿子一起开启人生新篇章。“赌神”之名和周润发时隔五年重返大银幕,让影片看点拉满。不过,也有影迷担心影片在拿“发哥”消费情怀。这份情怀,如何才能不被透支、更好地拿捏好尺度?

6月17日,影评人叶航受邀做客电影频道《今日影评》节目,从电影《别叫我“赌神”》出发,与广大观众朋友共同探讨周润发所代表的情怀是否被消费。

片名联想昔日神话

发哥回归仍有力量

由周润发领衔主演的电影《别叫我“赌神”》,吸引人的莫过于“赌神”二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他曾经在《赌神》中创造的经典角色。对此,做客《今日影评》的叶航直言《赌神》是一个神话,作为1989年港产片票房冠军,它掀起了一股翻拍风潮,一直延续到近年来的《澳门风云》系列,影响非常深远。相对于《光辉岁月》《骄阳岁月》两个此前片名,叶航反而更喜欢《别叫我“赌神”》这一片名,其中有两个核心信息,一是延续和怀旧的意味,二是这个“赌神”已经不一样了,是一种祛魅或去神话化。

除“赌神”回归外,片中很多片段让观众看到了《英雄本色》和《阿郎的故事》中“发哥”曾经的身影。对此颇感认同的叶航对《今日影评》指出,片中长发造型、和爱人的紧张关系、有一个儿子等都与《阿郎的故事》相似,都讲述了浪子回头金不换、从没有责任感的男人变成好父亲的咸鱼翻身过程。“吹牛辉虽然说是很落魄,也没有什么天赋和才能,但是他蕴藏着一种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扭转困境的精神,相信他最后失去的那些东西,会通过日常生活、亲子关系去拿回,从而也给人一种温暖的力量。”

情怀如何故事决定

怀旧传承需有创新

其实无论是自信满满的高进,还是忍辱负重的小马哥,或是父爱浓浓的阿郎,周润发塑造的经典银幕形象,都在这部影片当中光影重现。这是否是对情怀的消费?叶航对《今日影评》指出,部分观众对炒冷饭、贩卖情怀的担心,与另一部分乐观观众对老瓶出新酒的期待,都证明周润发是最大的卖点,暌违大银幕五年多,观众的这种高期待也会是一个双刃剑。在他看来,周润发是否真的能够在这个“赌神”原有的印象的束缚下面,给观众一个新的感受,那么它的人物关系,它的情节的设置,是否真的能够让这个故事具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就能够决定这个影片到底是贩卖情怀,还是说它是一个能够打开新的局面。

拉满情怀的同时,电影人应当如何使这份情怀不被透支呢?叶航对《今日影评》表示,一是名和实要相符,创作者和制作者不能为了收割观众的怀旧情怀而去创作,二是要在传承过程中有所创新,这才能够拥有更长久的艺术生命或市场生命。

据悉,电影文化评论类日播栏目《今日影评》每晚19:45档于CCTV-6电影频道播出,周一至周日黄金时间,点亮你每一个光影之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