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 "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上期谈过谭鑫培、王瑶卿合摄《汾河湾》剧照,偶然略述所感。接到许多读者来函,希望将现在名伶所拍的戏照,来做一个比较。目前读者某君,送来一张奚啸伯、侯玉兰《汾河湾》戏装近照。虽然比不上谭大王、王供奉,看到奚侯的神情,却也神采奕奕。
奚啸伯、侯玉兰之《汾河湾》
奚啸伯的薛仁贵,手里持着一只鞋,这正是梅博士远游欧美时的西洋名词“一只拖鞋问题”。薛仁贵因为从军十八年,回家之后,发觉一只男鞋,深疑他妻不贞,于是持着证物,向柳迎春严厉质问。这事当然成了家庭极严重问题。柳氏方面正在疑惑自己丈夫归家,突如其来,持剑便杀,乃至看到一只男鞋,一定会破涕为笑,那时面上的表情,是应当怎样?读者看到这拍照的一刹那神色,也一定认为奚侯面部表情很好。
编者因为奚侯现在在戏剧上地位和未来发展,的确有很大希望,所以略述于下:
奚成名得力于梅兰芳的提携
奚啸伯大家都知道,是一位票友。在没有成名之前,常同端方的侄女陶默厂一块儿玩票,如《探母》、《武家坡》一类对儿戏,不知唱过多少次。在约在十年以前吧,陶默厂在东城甘雨胡同办过一次票房。在一天天色漆黑晚晌,大家在院里唱,一位面貌清癯的票友,挽着白色袖口,藉着灯光看去,烟色沉沉,由陶默厂介绍“这是奚啸伯”。那时的啸伯还没有正式下海。当天奚唱了一段《上天台》,大家都说滋味不错,唱有点像言菊朋,白有点像马连良。没有过三四年头,忽然搭上梅兰芳承华社。那时的梅兰芳炙手可热,可惜凤二(王凤卿)老了,王少亭仅仅是里子角色。奚啸伯加入梅班不要紧,一登龙门,声价十倍,名头借着“梅”光,一天一天红起来,再加上到南京、长沙、汉口去演,奚啸伯三个字,也就尽人皆知了。他的成名多一半是梅的力量,这话他自己也承认!
梅兰芳、奚啸伯之《宝莲灯》
下决心研究腔调才享了大名
虽然他有这样机遇,自己不要强也不成。第一他不是梨园子弟,第二他不是门里出身,况且票友演戏,时常被内行人轻视,所以他刻苦下决心用功,研究腔调,曾经投拜名师门下,力求深造。他自己也知道戏路太窄,时常感觉到挑班困难,遂在去年正式拜李洪春,今年夏间又有求教于高庆奎的计划,如《信陵君》、《浔阳楼》、《搜孤救孤》、《赠绨袍》一类高派戏,也要下工夫琢磨。他每当用功时,有时忘寝废餐,既肯下大决心于是才慢慢享了大名。现在的须生,除了马连良、谭富英之外,就算奚啸伯,稳坐须生第三把金交椅。
奚啸伯家世原是前清的宗亲
在北京戏剧界里,有两个名伶是前清宗亲,一个是金仲仁,一个是奚啸伯。据闻奚啸伯是清光绪直隶总督裕禄之后。其先伯熙元,字太初,光绪朝为国子监祭酒,殉难于庚子之乱。啸伯之堂弟奚叔悌,亦性嗜皮黄,唱青衣。奚为崇实中学毕业生,旧文学极有根底,行书不类出诸伶人手,别具一种风格,与儒伶时慧宝相埒。据一般内行人评论,奚嗓足正工调,中气充沛,今日梨园行仅有谭富英与奚二人而已。可惜奚身量稍矮,扮相过于清苦,否则必执须生牛耳。即以三须生论,马连良扮相居第一;谭富英扮相虽不及马美观,但面部浮出骨格清奇精神,内行中言“生成的带来的戏饭”;奚扮相似逊于马谭,若以“唱”的方面来讲,实未可厚非,前途则尚在未定之天矣!
奚啸伯之《打渔杀家》
侯玉兰是一位有希望的艺术家
戏校女生中,我们认为最有希望的就是侯玉兰。她天生合乎艺术条件,再加上她的品格高尚,在现在以“艺术”换来代价,尤其是坤伶圈里,实在是百里挑一,难于上青天。侯玉兰在学校时候,自己时常写她的志愿,她想作一个纯洁艺术家,她想以戏剧为终身事业。像她抱定这伟大志愿,实在使人钦敬。今年毕业以后,外出搭班唱戏,在青衣缺乏之际,玉兰得此机会,于是大红起来,上海之行更得到意外收获,这是她离开戏校初步成功。最近同奚啸伯合作起来,的确相得益彰,像《探母》、《教子》、《王宝钏》、《汾河湾》一类戏,都得到观众十二分赞许。前一周奚侯合唱的全部《王宝钏》,在《武家坡》、《大登殿》两折里,十分表现她的惊人艺术,而且唱得规规矩矩,这是受到高深的指导。有几出戏,是程砚秋亲自教授,如《碧玉簪》、《三妇艳》、《骂殿》,其余都是戏校教师吴富琴所教。侯玉兰在戏校七年中,得到程、吴训导,自然会一鸣惊人。侯玉兰现在获到社会上如此推许期待,更应当进一步努力艺术成功,不要往万恶之薮里面去熏染,不要受不良环境的支配,将来所得到的荣耀,一定无限度的。唯有期待着她“奋勉”努力吧!
侯玉兰便装照片
奚侯永久合作应当排演老戏
最后我对奚侯有一个建议,应当多排演老戏,使永久合作上,留有戏剧史上的光荣,而且现在风气已变,听戏的人对“老戏”很表示欢迎,近期奚侯演出之《教子》、《桑园会》,也很受人重视。如果想永久合作办法,非以演“老戏”作基础不可。奚啸伯能将本班角色组织健全起来,与马谭形成鼎足之势,未来的进步,必有更胜于今日之一日也。
(《立言画刊》1939年第61期)
- 历史推荐 -
【青云主人京昆讲座遗音系列四】「二云分唱吕布 今明各演貂蝉」忆当年“白门楼”一种别致的舞台演绎
魏莲芳:追忆老师梅兰芳先生
传统京剧结尾质疑:“破除迷信”究竟合不合理?
为《马(连良)事琐记》一文辩
记名小生叶盛兰
李少春与天津菊坛
谭富英之《珠帘寨》
言慧珠:京剧旦角发音方法初探
《梨园影事》珍贵老照片之「坤伶部名伶小影」
更多梨园旧事get√
光风霁月的梨园
久已被人遗忘的
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