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群特殊的演员,他们平均身高不到1米3,却不是孩子;长得清秀漂亮,却常年在幕后表演。他们被人们称为 “袖珍人”,在龙在天皮影艺术剧团做专职演员。
龙在天皮影创建于2006年,07年正式开始演出。
剧团最早在北京大栅栏演出,演员是一群皮影老艺人。这些老艺人大多来自外地、乡村,家中有老人孩子,又难以适应北京的生活节奏。
坚持半年后,老艺人流失严重。这时,龙在天萌生了培养一批年轻人来做皮影戏的接班人的想法。
团长王熙带领老艺人在大栅栏宣传
皮影戏是传统艺术,学起来并不容易,不仅要长时间地训练操作手法,还要学习唱腔、民乐、打击乐,和现在年轻人的喜好有些格格不入。
“那时候对皮影感兴趣的年轻人太少了,我们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徒弟。”龙在天的团长王熙回忆道。
一筹莫展之时,龙在天的创始人林中华想起了之前接触过的袖珍人歌手,吴小莉。
所谓“袖珍人”,一般是指身高相对矮小的成年人。袖珍人的身高低于同一种族、同一年龄、同一性别的小儿的标准身高的30%以上,或成年人身高在120厘米以下。虽然他们身高普遍不高于1.4米,但是他们智力等发育都与成年人无异,但却因为身高的不同,常常遭遇他人的嘲笑、误解。
吴小莉身边有很多袖珍人朋友,说话伶俐可爱,却因为个子很小的原因难以找到工作。
那是不是可以培养一些袖珍人孩子来做皮影戏演员?
在林中华和吴小莉看来,皮影戏和袖珍人简直是“天作之合”:一方面,袖珍人因为身高限制在就业方面很吃亏,尽管他们的能力可能并不逊色;另一方面袖珍人的外表和小孩很像,这样更容易和小孩亲近交流,有利于皮影戏在下一代的推广。
二人一拍即合,决定试试。
2008年4月,吴小莉带来了第一批袖珍人孩子,4个人,18岁。这些孩子之前从没接触过皮影,更没想过当演员,想到要从头学起,心里没数。
当时团长的话给了孩子们信心:“你们留下试试,咱们做个约定,不收你们学费,三个月内免费吃住。三个月后如果你们喜欢,觉得能干,咱就签协议,当正式演员,领工资。”
团长王熙和剧团的演员
就这样,龙在天第一批袖珍人演员留了下来,他们的加入也成为了龙在天皮影剧团发展的转折点。
学皮影的第一步先学掰杆,也就是通过操作杆让皮影动起来、能走路,但对于小演员们来说最难的也是这一步。普通影人可以一手握多根操作杆,但小演员们手小,操作起来非常费力,剧团和他们一起想办法,把操作杆改成细杆,再将幕布后的舞台垫高,方便他们在台上行动。
4个月后,袖珍人演员们正式登台表演了一出儿童剧目,一下子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那个时候新闻传播主要还是靠电视和报纸,很多外省的袖珍人看到报道,惊讶得不行,给他们打来电话说,本来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个人,上天不公把自己做得这么小,结果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同样的朋友……
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想要普通地活着
一位袖珍影人曾经和团长王熙说:“上学的时候最不喜欢下课铃响。一下课好多外班的孩子都跑到我们班里看我,说不好听就和看猴一样……我就趴着、不吱声。上课铃一响,大家就散开了,我身边也没人了。”
其实,这些被称为“袖珍人”的年轻人在上小学时和大部分孩子看起来没什么不同。但一直到初中,他们还是1米2左右,渐渐和身边正常发育的孩子拉开了差距。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边的演员学历普遍都不高。”王熙介绍,“很多袖珍人孩子到初中毕业就辍学了。从08年到现在,剧团免费培训了200多名袖珍人,这里面能坚持上到大学的屈指可数。”
在龙在天剧团,袖珍影人不仅找到了一技之长和谋生的手段,也真正感受到了归属感和自身的价值。
“别看他们个子小,其实都是大人,也想谈谈感情。我们剧团已经有21对袖珍人在团里相识、结婚。2020年就成了两对。”说到喜事,王熙也很为他们开心,“剧团里还没结婚的住集体宿舍,结婚了就搬到单间,他们把自己的小单间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摆上结婚照,他们说在团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2012年,龙在天举办了袖珍人集体婚礼
“这些年我们培训的200多位袖珍人,有回老家的,也有走了又回来的。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真心喜欢皮影戏的。”
“现在团里40多个人,时间最长的从08年入团就没离开,一直到现在。演员们演出之余也在做幕后的工作:剧本编导、皮影设计、雕刻、装订、排练、录像、配音……现在从事了十几年,未来也可能要从事一辈子。他们自己说,要成为未来的皮影艺术家。”
100多年前,团长王熙的祖辈就是皮影戏艺人。
“以前没有电视网络,老百姓怎么知道历史文化故事?都是通过曲艺啦、评书啦、皮影啦,走街串巷表演,一代代传播出去。”
“现代社会,皮影戏能表达的东西更多了:垃圾分类、应急安全常识、红色文化、抗击疫情……有些人很惊讶:‘你们太厉害了,我都想象不到皮影戏居然还能演垃圾分类!’”
“有人觉得宣传垃圾分类无非就是发个传单、小广告,挺枯燥的。但是我们把几种垃圾做成了小人物,香蕉皮呀、可乐瓶呀,让他们都能说话,表演了一个被人随地乱扔的垃圾寻找自己的“家”的小故事,大人小孩都很喜欢。”
“不仅我们自己的演员演,也让学校、社区的孩子们亲手制作皮影、自编自演,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就能学到很多知识。”
为了让皮影更有生命力地传承下去,团长和剧团的袖珍演员们不断地收集素材、打磨剧本、创造孩子们喜爱的皮影戏。
“如果我死后,皮影死了,我管不了。但不能我还活着,却看着皮影死了,所以再难也要做下去。”
这是王熙的信念,也成为了龙在天剧团的坚持。
热爱生活的人总会闪闪发光
9月,贝壳公益发起贝壳共益社区计划,以高潜力社区公益组织作为资助对象,支持公益组织解决社区问题、探索社区公益领域的创新实践。龙在天残疾人皮影艺术文化中心就是首批加入贝壳共益社区计划的一员。
“惊艳,感动”,这是我对参观龙在天皮影剧团最突出的两个感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小小的皮影在银幕上依然能够绽放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让我着实感受到了中国民间古老传统艺术的惊艳。当了解到这些演员都是身患矮小症的残疾人以后,我更被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所动容。”(达小摩)
这是一位在识贝之旅新人训中参加过皮影剧团公益体验环节伙伴的真实感受。
袖珍人演员在舞台上向人们展示的不仅是皮影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还有直面生活、拥抱生活的勇气。
贝壳学院也将参观体验龙在天皮影剧团作为“识贝之旅”新人训的固定环节,让新入职的鲜贝们都能感受浓浓的贝壳公益氛围,一起向善向上成长。
未来,贝壳公益将和龙在天皮影携手,共同推动“垃圾分类”皮影主题大篷车项目,支持袖珍人演员们在更多社区用皮影的形式宣导垃圾分类,共建文明社区生活。
贝壳找房青岛站感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