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剧一直是电视剧题材中的大类,甚至不少爱情剧也是以刑侦剧为内核,比如前几年大火的《想见你》,以及主演许光汉最新的电影,吸引观众的地方,除了爱情,还有“凶手到底是谁”的悬疑。但是,观众应该会有发现,这些年虽然推出的刑侦剧很多,但是真正能把故事讲好的刑侦题材作品并不多,明显的逻辑、技术漏洞也比较普遍。
其实,现代刑侦剧脱胎于许多犯罪小说,比如“福尔摩斯探案”系列,通过一个短篇故事,讲述案件是如何侦破的,案件又是怎样的原委。因此,如果你觉得刑侦剧看不过瘾,那么回头去看看讲述案件的作品会是比较不错的选择。
我最近在读的这套作品,就是让我感到比较惊喜的存在。作品是由两个从事法医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撰写的,他们都不是专业作家,纯粹是出于职业积累,以及“粉丝”督促,他们把自己多年办案,用“解剖”的视角,看到的案件现场和案件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形成了这部:
《我的骨头会唠嗑》,书分上下两部,分别由两位法医,廖小刀、刘八百执笔,一本就是一个人的办案故事。
我用这个五一假期,把这套书中的案件都读完了,读罢感触很深,和大家简短做点读后感,也作为推荐序:
1、真实是刑侦作品最重要的存在。
大多数刑侦作品,往往是作家的虚构,亦或者是作家听闻的记录,可能是很精妙的,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些是虚构的作品,因此就难免有所隔膜。但是,这些法医的记录,基本上就是当年真实发生的还原,基本的逻辑结构,很容易让人想起香港系列刑侦作品《法证先锋》:
哪里哪里出现什么案子,警察和法医等人赶赴现场、取证,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过程,破解,然后揭开了案件背后的真相。
电视剧是假的,但是这些法医写的却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
有嫉妒他人做医生从而把别人一家都“灭门”、有失足小姐屡屡被害……
真实,胜过一切文笔。
总的来说,这两位非专业的作者,已经写的很不错了,但是我还是要讲一句,论文笔,论巧思,这部作品显然有很大的空间,但是光真实这一点,就足以弥补不足了。
2、没有什么破案奇迹,只有不断坚持。
正因为真实,所以这里看不到一个英雄人物,也看不到屡屡出现破案奇迹,好像什么案件都能经过哪个sir的突发奇想,亦或者智勇双全,都能一一破解。
有不少案件,是经过很多年之后,在一个非常漫长的跨度之下,因为技术手段的更新,才得以破解。比如某个案件,当年留下的血液痕迹,碍于当时没有DNA技术,只做了标本,然后,是由于这些年技术发展,以及对数据采集的完全,也因为一些偶然的机会,才让案件真实的凶犯浮出水面。
要感谢法医真实地记录这些过程,让我们看到人的不足,看到很多案件的遗憾,看到原来很多案件的背后,是那么多人,“一代又一代”的接力最后攻破的。
真实世界没有爽文,没有大男主、大女主,没有奇迹,但是没有这些,靠着许多人的努力,最终的侦破或许这些也是一种奇迹。
3、案件背后的故事,让人更加悲悯这个世界。
我一直认为,喜欢刑侦剧的朋友,其实也非常喜欢探究幽微和复杂的人性。
无论是柯南道尔,还是阿加莎克里斯蒂,他们的作品除了塑造超伟的侦探,也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犯人,一个个或惹人怜爱或也令人讨厌的受害者。
这部《我的骨头会唠嗑》也是如此。
法医是最后与受害者相处的人,也是最接近犯人第一犯案现场的人,作为记录者,他们也把自己对受害者、犯人的理解融入了这部作品。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一个故事中,当他们寻访一个受害者的家人,看到了这个家庭的冷漠,他们对受害者的离去也是无动于衷的,甚至为受害者没办法继续为家里付钱感到失望——而这或许也是受害者在很久之后才被发现,身份也一直没办法查实的原因。
因为这些记述,让我们看到了案件背后,其实是人性,是这个世界的复杂和曲折。
能够静下来看这些作品的人,大致上还有片刻闲暇,大致过着比较安定的生活,而这些作品,对我们来说是一剂醒脑:
提醒我们,理解人性的复杂,理解要对这个世界更加悲悯,感谢守护我们和平的人们。
“骨头”会唠嗑,但是我们不希望“骨头”去唠嗑,因为这都意味着又一次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