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理工科学生比例下降,“我国理工科学生比例下降”,同济大学副校长发声

“我国理工科学生比例下降,是因为学生倾向于‘热’专业,‘冷门’专业存在门可罗雀的学科结构性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表示,中国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高等教育存在数理基础不牢、交叉基础不牢的问题。 在解决学生未知问题能力的培养上,存在着模式落后、手段不完善的问题……。

为此,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顾祥林提出要加强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

顾祥林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丰富学科专业内涵、强化数理基础训练、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他提出以现代信息赋能传统学科专业,打破学科专业壁垒,重构知识体系,筑牢学生未来发展空间,按照本科基础广、硕士专业深、博士学术优的阶段性培养目标,强化共性基础,关注个性发展

在着力提高对基础学科专业一流人才培养支持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医科、工科人才的数理基础和信息技术基础。 推进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为不同学科专业定制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课程,涵养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倡导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相互渗透,传统学科专业与时俱进,永续发展

“国家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鼓励高校与初中有效对接,优化专业目录,淡化本科专业,强化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大类管理三者联动。 ”顾祥林认为,可以扩大“强基”计划招生规模,优化录取机制,强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定位,增强“强基”和“拔尖”计划支撑力度和后续配套政策措施。

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内涵。

创新培养模式,聚焦实际,在重大科研攻关中发现前沿科学问题,在重大工程项目中发现关键技术问题。

因此,必须重视分析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加强问题建模、算法求解、系统创新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 在严格学业标准的基础上,全面转变单考成绩评价学生的传统模式,实现从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的转变,注重制定平时作业、随堂考试、研讨会等过程性评价标准,重视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设定和完成情况的评价,注重能力

他建议扩大“未来技术学院”和“卓越技术学院”改革试点,依托国家重要平台和项目,增加专业博士招生名额。

三是以兴趣驱动助学生成才,以理想情怀促终身发展。

要多渠道选拔对基础学科感兴趣、有才能、有潜力的青年英才,深入推进基础学科招生培养改革,让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激发学生终身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实现理想的形式和价值引领。 同时,鼓励有基础和条件的高校加强理科和工科建设力度,适当增加具有战略意义领域博士专业招生和培养规模,大力提高理工类专业本研贯通培养比例,扩大研究生免试保证比例,吸引全球高质量生源。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整理:张力友)综合同济大学官微、文的报告

我国理工科学生比例下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