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平:从官场到作家,只写自己想写的故事却部部封神的任性编剧

中国电视剧届的黄金编剧刘和平,在他66岁这年选择进行首部电影《援军明日到达》的剧本创作。该部电影讲述的是刘和平衡阳老家的著名战役——衡阳保卫战。

为了在剧本中最大限度地还原这场战争,已经定居北京的刘和平,多次前往湖南衡阳老家,实地考察衡阳保卫战的遗址、武器和战士的服装。

不仅在这部电影创作中,在刘和平的每一部剧本创作中,都倾注了他对作品的无限坚持。

——我的作品是写给时间看的——

“我的作品是写给时间看的,希望它能代表我活着这个时代的一种作品”。

怀着这样的创作态度,《北平无战事》历时七年最终成稿。而就在开拍前,由于题材原因,光剧名就更改了四次,剧本的拍摄难度也让不少的制作班底彻底望而却步。

面对投资方“靠近原来评审标准的意向去写”的建议,刘和平依旧不为所动:到了新时期,要有一定的思想价值突破,包括美学价值突破,而《北平无战事》的思想价值突破是最难的;

面对投资方的七次投资、七次撤资,刘和平也丝毫不动摇:到了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我们应该有新的认识。

在刘和平的坚持下,《北平无战事》最终顺利播出,开播第三天,豆瓣的评分就达到了9.3分,荣获内地收视榜榜首,刘和平也因此在第21届上海电视节上获得“最佳编剧”奖。

创作剧本40年,刘和平从未向市场妥协、降低对于作品的要求。他舍去了外界的诱惑和干扰,即使有投资方出一千万进行约稿,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在访谈中,刘和平给出了答案:(做了某件事)可能有名和利在等着你,但是使我不得开心颜,我就不要,再高的职位和再多的钱,你要我摧眉折腰,我就不要,这种选择未必那么功利,那么明晰,有些就个性使然“。

正是因为这种“任性”,刘和平舍去了唾手可得的名和利,却得到了虽不高产但部部封神的作品。

——从官场到作家,奋不顾身投入剧本创作——

“这一生要回想的话,什么好像都自学,从识字、搞音乐,这就是任性”。刘和平谈及,如果没有这一股气,作品也不会有力量。

三十一岁那年,刘和平的戏剧作品《甲申祭》获得了曹禺文学奖,并因此获得了出任衡阳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的机会,为了不辜负父亲的期望,1985年刘和平选择踏上仕途。

改变发生在刘和平的父亲去世之后。

父亲的离世给了刘和平沉重的打击,而父亲的离开也让刘和平意识到:从此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做人做事。

于是他毅然辞掉官职,不要工资不要保险,奋不顾身地投入到给他带来成就感的剧本创作中。面对自己的选择,刘和平承认“这就是一种任性”。这既是孝子宿命的完结,也是剧作家理想的起航。

为了写好《大明王朝1566》,刘和平将嘉靖和海瑞的画像挂在书桌前,每天洗手焚香之后才开始进行创作;

为了代入到《北平无战事》的时代,刘和平的桌前一边立着周恩来得像,一边立着蒋经国的像。

就是这样认真虔诚的创作态度,才有了后来《北斗南箕之歌》、《衡阳保卫战》等一系列的优秀作品,每一部作品都获得了收视和口碑的双赢,《大明王朝1566》更是常年霸占豆瓣高分。

即便如此,步入晚年的刘和平并没有安于功成名就所带来的安逸生活。采访中他透露到,现在还会处处给自己设立新的挑战。剧本创作不仅只是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而是作为一个湖南人的较劲与坚持。

刘和平忽略了外界的质疑,舍去了名和利,却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精彩缤纷的帝王将相、官场权谋的场景,也让自己的梦想和钟爱的剧本创作得到了巨大的价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