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这部电影极度绚烂,这种绚烂不仅包括它的色调,还有那种狂野的情绪喷薄而出。——《时代周刊》
绚烂的色调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留给观众的浅层印象,深层印象则是喷薄而出的狂野情绪
《满城尽带黄金甲》差强人意,整体水准提升不足
作为中国影史上,首部真正意义实现"全球同步"上映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虽然在内地市场遭受到了极度严重的贬低,但是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在内的国外四大核心平面媒体,一致对该片表现出了罕见的热情与高度的赞许。
就影片的影像水准来说,饱含东方古典美学的构图、色彩调度,以及比较少见的震撼场面、动人心魄的武打戏份,都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国内顶尖的水平,几乎不输给同时期最卖座的好莱坞大片。
不可否认,《英雄》在票房与全球口碑上所取得巨大成功,是张艺谋开拓国产[古装]大片时代的重要基石。只不过那时候的古装大片还未能形成一个比较时尚的模式,包括《十面埋伏》在内,在情节层面都不够滑润、连台词也略显不正常不类。从《满城尽带黄金甲》开始,国产古装大片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它的叙事流畅度得到显著提升,甚至于人物塑造也充满了古希腊悲剧的庄严感和形式感。
《满城尽带黄金甲》叙事流畅度提升显著,人物塑造饱含深意,代表国产古装大片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然而《满城尽带黄金甲》仍谈不上是一部上佳的作品,特别是在张艺谋的从影履历中,最多也就是能提一笔而已,毕竟硬伤过分清晰:故事简陋、视觉叙述无甚突破。
几乎国师所有的电影作品,《红高粱》《英雄》《十面埋伏》,夸张、具象化的色彩均为视觉表达的重要一部分;至于重要的另一部分,同样打破了观众的观影定势,利用游离或聚焦的镜头语言,将地势空间所隐含的寓意(恢弘磅礴或固阴沍寒)展现给观众。
《英雄》多用聚焦性强烈的静态镜头,将秦王宫的恢弘磅礴以及秦王气吞山河的气魄展露无遗
《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多用聚焦性强烈的静态镜头,一层一层推进人性在贬抑寒怆环境里挣扎的惨象;《有话好好说》调用运动镜头和广角特写镜头,丰富地展示了城市青年啼笑皆非的生活百态。从这方面来说,《满城尽带黄金甲》延续了《英雄》与《十面埋伏》的镜头风格,的确没有显露新意,而没有提升就是退步。
畸形的大片:形式极尽华侈,叙事格局狭窄
大片盛世的环境下,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国内第五代导演,在浅层视觉风格的审美近乎"魔怔":形式上过分追求华侈,服装精细繁杂、场面震撼恢弘。《英雄》里遮天蔽日的秦军箭阵、《十面埋伏》中延绵不绝的竹林和花海、以及《满城尽带黄金甲》里数以万计的人海战术与菊花盆栽,这类大费干戈、耗资甚巨的格调,在大片盛世初期,俨然勾起了观众的浅层观影欲望。
《满城尽带黄金甲》里数以万计的菊花盆栽,大费干戈、耗资甚巨,视觉效果足够震撼
影片的很多商业元素可谓得体至极,花俏不失威武的黄金战甲、皇宫死士游刃有余的飞索镰刀,以及数丈高的禁卫盾墙,尽是创作人员们精心打磨出的优秀产物。电影高潮片段,宫墙内恢弘磅礴的战争场景,如果失掉以上重要道具的支持,无疑会使影片丧失掉难以估量的商业观赏性。
也正是宫墙内这场镇压叛乱的战争,必须承认它的视觉震撼感趋近极致,但是叙述内容的格局太小。四方封闭的皇城内部,数以万计的黄金甲胄锐卒与白银甲士大军紧密交织地缠斗,霎时间万箭齐发,整幅画面里尽数是接连倒地的人头与此起彼伏惨痛的叫声,战争的惨烈固然可见,可表达的主要含义却是片刻震撼、全数解脱与舒展。
宫墙内这场镇压叛乱的战争,视觉震撼感趋近极致,但是叙述内容的格局太小
很容易注意到,这场战争罕见 寻常士卒从求战到丧命的特写,这样自然不至于成为败笔,但也暴露了影片内容狭窄的格局:这场战争需要庶民抛头颅、洒热血,结局却无关于之,只是皇族的权力之争。至此,战争是变质了的,止战的反省荡然无遗。
前述提到了黄金战甲、飞索镰刀,以及禁卫盾墙,它们于叙事内容算作自然顺畅融入进的商业元素。但是成百上千名宫女整齐划一穿衣的场景、药膳房内数十名御医流水线煎药的场面、以及打扫战场铺就上万菊花盆栽的境况,这些个铺张过头的视觉大场面,无疑充斥着一股卖弄的意思。毕竟就影片叙事内容来说,裁掉这些画面完全不会影响故事的正常发展。所以《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大片是畸形的,它狭窄的叙事格局承接不住华侈的视觉表达。
成百上千名宫女整齐划一穿衣的场景,无疑是影片商业元素浓厚的体现
固循《雷雨》故事构架,反倒失去原作灵魂
从国师所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开始,改编知名作家的文学作品,就成为了他的电影作品在叙事水准(高立意与深内涵)有保障的坚实后盾,况且张艺谋对影片节奏的把控可谓炉火纯青。他改编文学作品的第一步,就是将其间内容进行合理取舍,裁减掉进度迟缓、戏剧冲突薄弱的部分,这样一来,文字视觉化的效果将十分紧凑。不过如果张艺谋与原著作者的创作理念有较大分歧时,电影作品最终所呈现的内容在思想上会失去原有内涵。
而《满城尽带黄金甲》所面临的,并非是创作理念上出现分歧,导致原著《雷雨》被浅显化的问题,而是像《夜宴》那样,相同叙事情节在不同故事背景中显现出了不一样的文化内涵,即原作深意偏差化。
张艺谋以往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基本上都会将原有情节精炼化,但故事发生的背景多原原本本地还原,为了叙事便利,最多也就是像《大红灯笼高高挂》那样,把苏童笔下的江南院落迁移到山西的乔家大院。而像《雷雨》改编《满城尽带黄金甲》,将一个发生在民国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故事移植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封建社会),这样的变动,就使得《雷雨》控诉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的用意荡然无存。
《雷雨》的最大深意,就在于对民国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的控诉,改朝换代的《黄金甲》显然失去了这层深意
无庸赘述,描述封建落后、闭塞时代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从讲述自由民主冲击封建腐朽时代的《雷雨》里,继承到的仅为"权力对家庭的摧残以及人性的扭曲"。失去了时代属性,整个故事的性质彻底改变,只剩下了家族伦理悲剧。改编自《雷雨》倒不如说是创意借鉴自《雷雨》。
丧失了宏大深刻的叙事格局,这也就是《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法和《英雄》相提并论的原因了。
《满城尽带黄金甲》可取之处:人物塑造栩栩欲活,氛围营造震荡人心
不论是纵向比较改编原作《雷雨》,或是横向比较古装大片《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似乎都难以相提并论,当然这也并非说明影片的内容真就一无是处。
讲述悲剧故事"确立情感基调(演员层面)、营造阴寒氛围(场景层面)",向来都是国师的拿手好戏:《英雄》里秦王、无名在对"天下"的认知上达成一致,却不得不死一人而成全另一人。《满城尽带黄金甲》巩俐和周润发更是将"皇族夫妻"之间的虚情假意,甚至是对立感演绎到了极致。
皇族夫妻的貌合神离,是影片情感基调的源头
从《菊豆》里被买卖婚姻所束缚的少女,到《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陷入妻妾争宠漩涡的四姨太,再到《满城尽带黄金甲》里被大王慢性毒害的王后,表达封建礼教压迫之下女性扭曲的心理状态,巩俐无疑驾轻就熟,且区别压抑环境下,她具体情感的呈现都各显特质。关于周润发所饰演的大王着墨有限,但他的性格感染力达到了顶峰,他不仅代表了封建教化、又是国度王法的化身,整部影片中的所有人都活在王的梦魇之下。
至于固阴沍寒氛围的营造,是影片在《雷雨》故事框架下叙事效果的丰沛延伸。特别是影片结局,杰王子拔剑自刎,王后终于爆发,将药物打翻、泼落在寓意天圆地方、象征规矩与皇室权威的桌子上,药物宛若毒药,严重腐蚀了金黄色的菊花台。彼时,被权力彻底异化的大王,终于不可避免地落入了孤家寡人的悲凉境地。不论是讽刺还是反思,意义不言而喻。
至此,也就不难理解《洛杉矶时报》对该片的评价:电影中王室家族病态的挣扎带着古希腊悲剧的庄严感和形式感。
结语:畸形的大片,不可忽视《满城尽带黄金甲》仍有缺憾美
现在看来,内地的首部商业大片《英雄》的问世与票房上的成功,的的确确为国产商业片的蓬勃发展指了一条明路,但对于超尘脱俗的"文艺片领头者"张艺谋来说,他却落入了不切实表达与娱乐泡沫的陷阱里。大片盛世的环境下,过度的铜臭味掩盖了电影原有的历史精神与人文思想。
大片盛世的环境下,艺术创作很难克服它的宿敌“铜臭味”
《满城尽带黄金甲》过度追求华侈的形式,而不顾及狭窄的叙事格局,无疑是影片最大的败笔,不过家庭伦理层面的讽刺与反思,还是为影片补足了缺憾美。单独于改编原作来看,这是一部传统皇室内斗故事的视觉盛宴,只是离"东方史诗"仍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