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两岸三地的电影人为何如此感念李行导演?

或许有年轻读者对这个名字略感陌生,但在华语电影史上,李行是个绕不过的存在。

自上世纪50年代涉足影坛,到80年代放下导筒,李行共执导了《原乡人》《养鸭人家》《汪洋中的一条船》《小城故事》等50余部作品。

于文化层面来说,李行是两岸电影交流的奔波者。

2011年,他将自己的所有作品捐给中国电影资料馆收藏。并表示,“当时很多人反对我将作品送到大陆,但是我一直坚持,因为我要‘落叶归根’。

“健康写实”与琼瑶改编

《街头巷尾》

不过,真正成就李行声名的,还要属1963年上映的《街头巷尾》。影片讲述拾荒者石三泰对孤女小珠疼爱有加,虽然生活贫困,但两人感情深厚,情同亲生父女,幸福生活在一起的故事。

离开内地前,费牧的《小城之春》给李行留下了深刻印象。个中滋味,可以在《街头巷尾》中浅浅觅得。这是李行首次执导国语电影,也奠定了“健康写实”电影风潮的基石。影片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小人物命运的审视。

《秋决》

《婉君表妹》

被无数电影人怀念的离岸游子

2019年,“导演李行电影展”在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举办。在影展开幕式上,李行感慨万千。用他的话说,自己愿意做电影的终身义工。

他还表示,从1990年应邀到大陆访问以来,自己一直为两岸电影的交流而奔走,只要以后有精神有体力,还会继续推动相关工作的进行。这种诚恳的态度,不仅令人想起他在30年前初来内地时所说的那句:回家的感觉真好。

这颗拳拳之心,也被两岸电影人记在心中。听闻他去世,不少人为之泪流。

和李行堪称忘年交的导演朱延平也在社交网站发文。据他回忆,李行对电影态度严谨,凡事要求,大家都管他叫“李要求”。自己拍片呢,讲求开心就好,所以被称为“朱随便”。然而,虽然两人的姿态不同,却是很要好的朋友。

电影学者黄会林回忆起当年李行助其草创北师大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日子,在那段筚路蓝缕的光景里,李行为其提供了颇多帮助。“李先生作品独特的乡土气息所蕴含的民族传统和华夏道德,令包括本人在内每一个观众受益长久。”

“海峡两岸的统一是历史必然,两岸同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传统,现遭政治阻隔,我们应当从两岸电影文化之统一率先做起。”电影学者黄式宪认为,李行率先实践,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贡献卓著。

电影学者陈犀禾表示,他在1990年赴台交流时与李行导演结识,被他称为“小朋友”辈。“他淳厚的长者风范历历在目,他深厚的中国情结也令人印象深刻。他的许多影片、尤其是《秋决》等,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杰出代表。”

《小城故事》

石碑依旧滚烫。这位将终生奉献给中国电影的伟大导演,值得人们铭记。

【文/马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