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的嘎嘎们》:综艺感是怎么一回事?

以偶像选秀的模式选拔综艺咖?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认真的嘎嘎们》把这个概念付诸实践了。为什么要推出这样一档节目?

《认真的嘎嘎们》海报

如同何炅说的,现在市场上好的综艺咖匮乏,很多人制作人手头上没几个综艺咖可以选择。解压一直是人民的刚需,综艺节目里自然就少不了制造喜剧效果的综艺咖。

但综艺咖人才断层了。

国内隐隐还是有些歧视综艺咖——甚至有些人认为“综艺咖”这个词是嘲讽,其实真是想多了。结果是,很多有综艺才能的人可能选择演戏、唱歌,但不会形成一个清醒的意识:我就是要当一个综艺咖。

因此,《认真的嘎嘎们》这档节目的质量怎么样暂且不提,但就立意上说,这档节目出现得很及时、很有必要。

陈伟霆的综艺感意外的不错

观众也能够经由节目看到综艺感的“门道”。综艺感、搞笑能力、喜剧才能称呼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生产机制与工作原理是一致的,都要回到喜剧的源头——引人发笑。综艺感主要就是综艺节目中引人发笑的能力。

如何引人发笑?

亚里士多德对喜剧的最初定义是:“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模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但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现成的例子如滑稽面具,它又丑又怪,但不使人感到痛苦。”

也即,综艺咖要“低于观众”“弱于观众”,让观众产生心理上的优越感,他们滑稽、不严肃的举动,才能让观众暂时性地远离共情,放心发笑。这也是为什么传统意义上的喜剧人,常常是容貌或者性格上有缺陷的“丑角”。

《认真的嘎嘎们》的首次考核叫做“情景一发技”,说白了就是要给导师们制造一个出其不意的效果来,就像“hold住姐”谢依霖的那个著名的“一秒变格格”。节目中嘎嘎们的表现,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制造综艺效果的学习现场。

节目模式的一些介绍

另外一个制造综艺效果的手法,就是情境反差。情境反差本身就像一出微喜剧,虽然只是短短一两分钟,但它内部也包含着起承转合,直到最后一刻才抖出包袱,导致情境氛围发生变化,以此制造笑点。

节目中几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发技”,都属于情境反差。比如两个女孩与陈伟霆拍照,结果她俩却因为“谁站后面”(显脸小)起了争执并渐吵渐远,而忘了与陈伟霆合照的“正事”。这是情境上的第一重反差。

谁也没有想到她们会在这个时候杀出来,这又构成了一重情境反讽。最终导师改票,四个都给了好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