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经典咏流传#》,已经播出四期,眼看着就要进行一半了,我也想问下朋友们,各位喜欢这个节目吗?
还有这档节目播出到现在,差不多也有百十多首歌了,大家对过往的哪首歌印象最深刻呢?
我想,只要能点开看文章的朋友,大概都是喜欢这档节目的。但三季了,究竟还有什么歌在流传着呢?
是《苔》?是《定风波》?是《青玉案—元夕》?是《墨梅》?是《少年中国说》?是《千年一声叹》?是《竹石》?是《草》?是《岳阳楼记》?还是《南乡子》?还是其它的哪一首呢?
这里一回忆,发现这档节目里,是很出过几首好听的歌曲呢?
我想,也正是这些好听的歌曲,才是让这个节目,播出三季,还口碑依然爆棚的原因。
在这里一梳理,也发现这些好听的歌曲,都有这些特质:曲好,歌者感情真挚饱满,没有被进行乱编和刻意的标新立异。
特别是《苔》这首歌,可以说是直接把这个节目给带火了的。它的旋律非常简单,我们听上两遍,基本都会哼唱。虽然唱的是世界上最最微小的植物,但是它却具有巨大的能量。
尤其是当山区的支教老师,与他的学生一起唱出来的时候,那么的内外统一。让人看到了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所有的生命都是丰富的,所有的生命都是昂扬的。山区的孩子们,也不比别的人少什么,他们也有他们的人生精彩。
苔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也一作:亦)
当时听完这首歌,我记得我听着听着就泪流满面的,不是悲伤,不是痛苦,是满满的对生命的敬畏和感动!
《苔》的好,就是因为它的词,它的曲,它的演唱者们,是那么的完美统一。
还有就是《青玉案-元夕》这种类型的。陈彼得先生,是用摇滚的曲风唱“东风夜放花千树”的,虽然是非常现代的演绎,但是它还是有无与伦比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也与陈彼得先生的人生经历,心胸格局,以及这首词的本身气质有莫大的关系的。
陈先生是一个深爱中国的宝岛人,他年轻时候红极一时,见过大风大浪,感受过人世浮沉,他把他的一腔家国情怀也融入到了《青玉案-元夕》中。
再就是《千年一声唱》和《南乡子》这种类型的,两个演唱者,是迥然不同的风格,但是他们碰到了一起,给我们了非常独特的冲击力。
但是这个舞台,就是把他们牵连到了一起,让他们碰撞,让他们交融,让他们彼此的韵味都更加的厚重和久远。
等等,这些好听的歌,都是有一种和谐的完美统一的美感。
要说咖位也都足够,肖战,那英,莫文蔚,周笔畅等等,他们都是具有能把歌带火的歌手呢,可为什么,我们社会大众唱《经典咏流传》里的歌不多呢?
细思之,大概也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这些诗词还是有点阳春白雪的气质,虽然高雅美妙,但不通俗,不是让人一听都能听出里面是唱什么。
第三,节目还是为经典而歌,不是发乎我们今人的真实迫切的情感。所谓歌,诞生之初就是人们已经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或悲伤或兴奋的情感,然后用歌声唱响了生命那发乎心的表达。像节目为了发扬经典和宣传经典,然后就找人写找人歌,是与歌的诞生完全相悖的。当然,真正的即爱诗词,又迫切要表达的歌者也不好找,但是也应该在这方面多投入。真正好听的歌,真正好的词还是适合真正懂它的人来唱。像《苔》让人印象深刻到如今,就是对“歌之所以是经典之歌”,做了最完美诠释!